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苗期管理如何管理? 苗期主要指水稻种子萌发后水稻移栽前的阶段,水稻栽培要获得增产增收,水稻苗期的管理十分重要。 今天,惠农网小编就谈谈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苗床温度管理】
一、播种后,直到一叶先出,温度以保温为主
棚内最佳温度在25-28度以内,2叶期为25度,3叶期为20-22度,最低温度在10度以上。 另外,还要注意昼夜温度不能太大。 夜间可以通过在大棚内开灯、烧稻壳等措施提高温度。 棚内育秧还需采取棚外覆盖稻草、防寒等措施提高温度,使稻种能在苗床上正常生长。
二.苗床通风管理
因为出苗绿化后,早上或晚上揭下地膜,棚内外温差小,幼苗适应新环境快。 白天气温高揭地膜,地上部分幼苗水分蒸腾快,根吸收慢,容易造成幼苗生理脱水。 揭下薄膜后,可以进行小通风。 通风达到了每个叶龄的最低温度极限,必须马上关闭小屋。 随着叶龄的增加,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特别是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度,不得超过25度。 要进行通风降温,防止早穗现象。 3叶期以后通风逐渐旺盛,棚内外温度基本一致,夜间不霜冻不覆膜等待插秧。
【苗床水分管理】
一.浇水
浇苗床水时,早晚叶尖要看有无露水; 中午高温时新展开的叶子是否卷曲; 床*表面是否看起来白色。 早、晚叶不吐水时,中午新展叶卷曲,地板*表面发白,上午应一次性浇足温热水,尽量减少浇水次数。 而且,如果不用冷水掩埋地板,冷水就会僵硬,影响幼苗的生长。 打好苗根要控制苗床的水分,所以在插秧前2-3天,最好不要浇水,让苗根干燥种植。 种苗前不宜生根的,宜在种苗前1-2天冲根多,苗生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生根好。
二、控制苗徒长,矮化促进分蘖
壮苗关健的培育是抑制徒长,多效唑有抑制幼苗生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酶的活性,促进代谢,提高抗旱耐寒能力。 出苗后15天喷施,按每平方米15%多效唑0.2-0.3克混合,促进秧苗海藻酸碘矮化效果较好。 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叶龄3-3.5叶,苗高12-14厘米,单苗根数9-11根,茎粗2.5-3毫米,百株干重3-3.5克,分蘖率30%以上。
【立枯病、青枯病的预防】
四月下旬气温时冷时热,最容易发生苗期病害,如立枯病、青枯病。
一.水稻立枯病
主要是低温潮湿、温差大(土壤碱化、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多、秧苗偏弱等多种因素,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必须采取主要防治措施,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二.水稻青枯病
主要由于真菌性病害,按发病时期可分为芽腐、基腐和黄枯3种类型。 青枯病是一种生理病害,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后,叶青,叶尖无水珠,卷曲,心叶呈卷状,严重时稻苗整株死亡。
三.防治方法
1、立枯病防治
消毒种子和苗床*,控制苗床温度和湿度,培育强苗,提高苗抗病力。 立枯病是在幼苗发病时,用立枯克星混合喷施幼苗海藻酸碘,可以有效防治立枯病。
2、青枯病防治
降低播种量,倡导隔离层育苗应用,可提高地温; 为了不让风大而直接导致青枯,用编织物等堵塞大棚开口的下方,搅拌幼苗。 发病较重时,浇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及时排水; 危重症发病时喷洒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1毫升即可治愈。
【插秧前的“三带”】
一、能保证带()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早日复青。
二、带肥:每平方米施磷酸二铵150克,浇水洗苗可促进根系发育。
三、带药:苗床每100平方米4克埃米尔水喷施防潜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或天丰素1500倍液健身栽培。 惠农网小编建议早整地、早插秧。 提前一天种苗,可剥夺活动积温20度以上,有助于霜冻前水稻成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