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雨露郊晴,地尽万里春耕。 我市各地群众积极抓季节,配备农业机械、人工等,开展水稻插秧工作。 传统的插秧都是在水田里插秧,东坡区主动创新“鱼稻共生”浮板水稻种植新技术,成功实现鱼塘水面水稻种植,通过科技创新手段确保了粮食生产的广度、质量和协同效应。
近日,在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的水产种苗繁育基地,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三学生万涛和同学们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将合适的土放入底部有几个小孔的塑料花盆里,然后在每棵花盆里种上水稻苗,将花盆花盆一个个埋在有孔的浮板里“我认为这种技术很实用,值得推广。 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万涛说。
西南大学的学生正在种土种树,准备在水面上种水稻。
“水面稻作是鱼稻共生生态种养结合的新模式。 通过该模型,既有效解决了水质富营养化的污染,又利用空旷水面种植水稻,提高了鱼塘的综合经济效益。 ”东坡地区农村农业局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继业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东坡地区在全省率先进行水上稻试种并取得成功,种植的水稻经检测各项指标也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该水稻栽培新技术是利用新材料制成的浮板,根据稻田栽培密度打孔,用塑料铲栽培。 养鱼、水上稻作、水稻根系通过盆底的小洞进入水中,水中生水生根,吸收池内鱼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 通过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也达到净化养殖水体的效果,养鱼不换水、稻不施肥是生态循环水产养殖的新模式,对特色渔业的发展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西南大学的学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水面上浮板上栽培水稻。
“现在我们的浮板改进到了3.0版,从洞的密度调整到浮板的宽窄,去年我们的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优质稻谷。 ”张继业表示,如果100亩鱼场按10%面积种植,可以种10亩左右的水稻,稻谷可以收获1万多斤。 产量与水田水稻相同,但质量大幅提高。 水上稻单价将达到20元一斤或以上,比普通大米贵近10倍。 与单塘养殖相比,该模型充分发挥了池塘的立体利用价值,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水产和稻谷双丰收。
据了解,东坡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4.7万亩,利用水面10%每亩生物浮床种植,全区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4700亩,按平均亩产400公斤计算,可在短短一年内增加粮食产量近200万公斤。 这无疑具有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有效供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意义。 据悉,今年东坡区又将水面浮板稻作技术推广到20多个鱼场。
来源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廖波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