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产量大,耐盐碱,颜值高,味道好……
海南地区水稻新材料、新品种
引领国内水稻种植业创新潮流
人界四月,风吹稻浪,稻香十里,海南南繁试验田又迎来了实验稻收获季节。 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2020年大米产量将达到2.12亿吨,占世界的30%,稳居世界第一。 每一粒大米背后,都有一代又一代的创新探索:“中国人的饭碗无论何时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厌倦,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再到进一步挖掘水稻的经济价值……在海南这片南繁沃土上,育种者们逐年开展种业自主创新研究,一批批水稻新材料、新品种从此更加广泛点击观看视频
南繁的奇怪种子
正在加载视频.
饱吃增加粒重、增加粒数、开发双季稻……提高水稻亩产的咸水(咸水) (咸水)里生长的水稻是什么样的? 请跟着海南日报记者一探究竟。 在三亚市崖州区大蛋村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三亚总部科研基地试验田,这里的土壤“微咸”,盐度为0.3%和0.6%,0.3%的盐度与许多滩涂土壤含盐量相近。
科研人员获得大粒水稻和普通水稻进行比较。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这里种的耐盐碱水稻成熟,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草。 与普通水稻相比矮,稻穗穗粒数相对少,但蒸熟的米饭没有咸味,反而香味浓郁,紧致有嚼劲。 “田里长的是超优千号和叁优壹号,2020年基地超优千号水稻亩产508.4公斤,高产丘块达547.5公斤。 今年这两个品种的试验目标是在0.3%盐度下亩产达到600公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艾治勇说。 种植碱性水稻有什么特别之处? 必须从这个品种的水稻祖先开始。 我国育种专家从1970年开始,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不断选育耐盐碱水稻。 科学家陈日胜于1986年在广东省湛江市海边芦苇丛中发现野生稻,此后潜心研究30多年,陈日胜培育出耐盐碱水稻品种“海稻86”。 2014年袁隆平团队参加了“海稻86”的改良。 现在的耐盐碱水稻在生长时期、稻穗外观上与普通水稻相差不大。 为什么科学家要花几十年时间进行耐盐碱水稻的科研攻关呢? “全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土壤,其中2亿至3亿亩有改良为农田的潜力。 试验田耐盐品种必须最终通过品种审定,才能成为农民可种植的新品种。 ”艾治勇说。
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三亚总部科研基地,科研人员进行田间管理。 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10个地区启动耐盐碱水稻万亩种植示范。 2021年1月,该团队宣布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土壤改造项目。 今年启动耐盐碱水稻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计划8年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土壤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按最低产量每亩300公斤计算,每年增产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的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向日葵籽稻”的稻谷形态酷似向日葵籽仁。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为了增加水稻亩产,科研人员做了各种努力,包括增加水稻粒重也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高级实验师赵显峰选育出的“葵花籽稻”,是水稻中的“大户”。 普通水稻千粒重约27克,形态酷似葵花籽仁的“葵花籽稻”,千粒重可达50克。 “大男人”是怎么选育出来的? “在栽培中发现大粒米的水稻植株,希望通过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应广泛的大粒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赵显峰说,近20年来,育种者越来越关注在水稻品种改良中通过减少穗数、增加穗重来提高水稻产量。 但是,“葵花籽稻”虽然个头大,口感也很好,但是还有继续改善的余地。 “大粒水稻粒重,但白度高,外观差,加工时往往容易破碎。 育种专家努力改良的方向,”南京农业大学高级实验师刘喜说。 为了增加产量,突破每亩水稻的“天花板”也是难关的方向之一。 今年1月28日,在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的三亚示范试验田里,插秧的超优千号水稻抽穗了。 个头只有约1.3米,外观与普通水稻没有明显差别,但超优千号早稻每亩达17万穗,单穗稻谷约320粒,远高于常规品种单穗120粒左右的数量。 三亚今年种植了35亩,早稻4月底可以收获。 晚稻六月播种。 ”三亚市南繁科技研究院技术员冀占东表示,按照袁隆平院士提出的“3000斤工程”思路,海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多个省份开展双季稻周年亩产3000斤目标攻关示范。 目前,我国杂交大米一季度亩产突破2000斤的技术已经成熟,一季度水稻种植量二季度可以超过4000斤。 为什么科研人员要攻克二季度水稻周年亩产三千斤的难关? 这是因为国内的水稻产地,一次耕地种了一季稻,就不能种二期稻。 因为一期稻的产量高于早稻和晚稻,但不如“早稻”之和。 因此,选育双季亩产3000斤水稻,不仅可以提高周年单产,而且可以间接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好好瞄准大米的营养素,把大米吃得更美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人不仅吃腻了,还想吃得好,吃得健康。 功能性水稻的选育,给部分特殊人群带来福音。 南京农业大学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南繁基地试验田,生长着适合慢性肾病患者食用的低谷蛋白水稻。 4月季节,水稻已属秆青种黄,预计亩产可达1200斤。 这种水稻有什么特殊功能? “谷蛋白亚基是大米的主要吸收蛋白,普通大米谷蛋白亚基含量约为8%,新品种谷蛋白亚基大米平均谷蛋白亚基含量仅为2.63%。 ”刘喜表示,慢性肾病患者存在蛋白质代谢障碍,以坍落米代替普通大米为主食可以减轻慢性肾病患者的肾脏负担。 “用新型坍落度蛋白水稻品种制作的米饭,不仅吸收性蛋白显著降低,糖升高指数也较低,特别适合慢性肾病、糖尿病人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 育种专家还将不断优化坍落度大米的粘性、弹性、韧性,提高适口性,方便使用的大米也将变得更加美味。
“巨大胚”大米的胚芽约占大米整体的1/3。 图为受访者提供的高血压患者,常吃已不是一件难事。 “大米胚芽中含有丰富的-氨基丁酸,有助于降低血管血压,增强脑细胞代谢功能,缓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云录介绍,亩产可突破1000斤的新品种W2628——“巨胚”大米胚芽约占大米总量的1/3,-氨基丁酸含量是普通大米的8至10倍,适合高血压人群食用。 “目前,该品种的大米在口感、外观上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但可以加工成米糊、米粉等食用。 ”田云录说。 同样,在对大米中特定营养物质的研究中,育种专家也以普通大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为目标。 在南京农业大学灵水南繁基地,门口种植的宁香粳9号水稻,稻香浓郁,稻穗丰满,叶姿挺拔。 其最大的特点是好吃。 “这是去年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品味质量评奖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仅为10.5%,口感嫩。 ”刘喜说,普通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左右,一般直链淀粉含量越少米饭越软。 科研团队介绍,宁香粳9号水稻是将不同水稻品种杂交、杂交,经过10年才培育成功并通过审定上市的,具有米质优良、口感好、抗病虫、早熟、高产等特点。 “多品种比较试验表明,该品种生育期较短,亩产均在1300斤以上。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说。 “宁香粳9号大米目前售价超过10元,今年在南京等地广泛种植,刚上市就“一种难以买到”。 ”刘喜表示,该品种目前只适合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科研团队正在攻克科研难关,扩大新品种种植范围,提高抗病性。
以多元秸秆为饲料,在田里画画……深入挖掘水稻的经济价值,就会发现有水稻。 并不是特别“抗撕裂”。 叶子一碰到就断裂,稻草轻轻折断,就会听到破裂的声音。 仿佛得了“脆皮病”。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脆稻草稻。 如此脆弱的水稻,在农业生产中有价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 每年,我国水稻生产可生产秸秆约1.85亿吨,普通水稻秸秆细胞壁结构致密、柔韧性强,水稻收获后,剩余秸秆不易被机器完全粉碎,回田后分解缓慢,且茎营养成分含量低,在畜牧、生产等方面“脆性秆稻秸秆易粉碎,约70%可直接回田,分解快,有利于下茬小麦全苗和越冬。 秸秆稻秸秆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可作为牛羊饲料开发。 ”刘喜说。 另外,他还栽培了矮头、产量少、稻粒小的水稻,科研人员对此很感兴趣。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繁区的试验田里,平均身高超过1米的普通水稻旁边,个子不到30厘米的“小薇”水稻尤为显眼。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创新团队研究表明,“小薇”水稻不仅矮,其他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作为单子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薇’水稻具有生长周期短、株型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模式植物在实验室内进行大规模栽培和筛选,并实现表现型的精确鉴定,提高科研效率。 ”刘喜说,“小薇”鉴定出的有利基因型,育种专家可以通过常规杂交、回交方式应用于水稻分子育种。 另外,在大田环境下难以开展的研究,科学家也可以通过“小薇”水稻,在室内可控、均匀可重复的条件下操作,促进耐盐、高低温和的病虫害等相关研究。 与外表桀骜不驯的“小薇”水稻相比,同一区域的另一种水稻以高颜值著称。
彩色稻可以作为美景观赏的同时,还可以生产食用米。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从高处俯瞰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试验田,一幅具有科技色彩的“稻田画”摆在眼前的——处,是紫色、黄色、白色水稻到大写的英语“INASEED”(种子创新研究院的英文缩写)。 这就是彩色水稻的功劳。 与普通稻相比,彩色水稻的叶色、穗色是普通绿色以外的颜色,属于“现代米”。 目前科研人员培育出紫色、黄色、白色、红色的彩色水稻,米粒还是白色,不影响食用。 “随着农旅融合的发展,‘稻田画’的热潮层出不穷。 彩色水稻不仅能观赏美景,还能生产食用大米,非常抢手,常常是“一种不易”,种子价格也非常昂贵。 ”。 田云录表明,彩色水稻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旅游文化价值,可以带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解释名词白度:白度是大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 白度是衡量大米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高白度大米质地不牢,加工时容易破碎,直接影响大米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流通。 水稻产量:由分蘖数穗粒数粒重决定,增加粒重,提高分蘖数和穗粒数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分蘖: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下或接近地面发生的分支。
海南日报4月23日A06版布局来源:海南日报深读融媒工作室总策划:曹健韩潮光罗建力齐松梅记者:黄媛艳执行总监:许世立主编:孙婧布局:张婧检校:李彪黄如祥H5文案:许世立H5摄:武威H5摄:武威黄媛艳H5制作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