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玉米只有合理密植,才能达到高产,不能过密种植和过稀种植”。 这句话在一些关于玉米高产的文章和书中很常见,到底什么是合理密植呢? 怎么薄植? 密植是什么?
玉米种植密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品种的特性。 不同品种的栽培密度差异很大,密植品种的栽培密度可能比稀栽培高两倍以上。 其次是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最后一点与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精细化管理和粗放的管理模式、种植密度也有一定的差距,在种植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种植密度。
栽培密度与品种属性有关
一般中晚熟品种种植密度在3000株至3500株之间,该类品种玉米株型较大,叶宽、大,适宜春播。
中早熟品种的栽培密度在3500株至4500株之间,该类品种株型比晚熟小一些,该类品种适合麦田栽培和油菜栽培,目前采用这种模式栽培的并不多。
早熟品种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品种,栽培麦子的夏播玉米均采用早熟品种。 该玉米株型为小株型,植株生长比较紧凑,叶片向上生长,种植密度一般为4500株至5000株,夏播中早熟品种也比较常见。
地区环境条件和种植密度也有很大关系
由于玉米属于短日照作物,南方低纬度地区温度高、日照时间短,环境下玉米生长周期相对短、植株一般小,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在北方地区,日照时间比较长,但温度相对较低。 在这种环境下玉米生长周期长,植株相对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种植密度过大,需要合理减少种植密度。
除日照时间外,昼夜温差也是决定玉米种植密度的因素之一,昼夜温差大,玉米呼吸消耗少,可以适当加大。 但是,如果是高温潮湿的地区,沿岸地区、西北部等昼夜温差比较小,这些地区偏向于稀薄植物。 一般种植密度差异在700株左右。
土壤条件对种植密度也有很大影响,土壤地力水平是最大的因素。 土壤肥沃的地块,可以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土壤肥力差的,应当适当稀植。
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块,又称中低产田,顾名思义,产量不高。 如果栽培密度过大,植物不能提供必要的营养,就会出现生长势不可挡、结不了种等情况。
在肥力较强的高产地,不用担心营养。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抗病性强、抗倒伏的品种,可以适当提高栽培密度。
管理条件对栽培密度的影响
精细化管理模式,只要能做好栽培水肥供应、生长调节等工作,就能合理提高密度,为玉米高产提供良好的基础。
但如果管理粗放,就要减小种植密度,如果密植过多,不仅不会增产,反而会减产。
种植密度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希望对玉米种植户有所帮助。 不能随便听取别人的意见,主要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栽培密度。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