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玉米对我国经济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玉米产量和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玉米的生长受到包括病虫害在内的几个因素的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玉米病害有叶斑病、小斑病、大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褐斑病等常见虫害有玉米螟、玉米粘虫、红蜘蛛、玉米蚜等。 本文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可为栽培者提供参考。 具体情况如下。
1玉米主要病害1.1叶斑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主要累及玉米叶片,病害前期表现为针尖状斑点,后期为淡褐色病斑。 受害叶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可能在玉米各生长期发展。 温度在20~ 32之间发病率较高。 发病初期可使用一定浓度的丁香油进行喷雾防治。
1.2老年病
玉米小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叶片危害较大。 通常,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部分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断蔓延。 该病害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病斑,随病情加重逐渐变为红褐色或黄褐色等。 在病情早期,早期发现和早期防治,采用一定剂量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是有效的。
1.3大斑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在叶部发病。 该病主要性状为渗水、灰蓝色斑点,后逐渐铺展,蔓延至叶脉两端,形成较大斑点,后期斑点逐渐纵裂。 该病害防治的关键阶段为心叶晚期至抽雄期。 玉米心叶期发生病害时,可采用一定浓度的地衣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喷洒在发病部位防治; 吸雄过程中发生病害,可采用一定浓度的腐霉可湿性粉剂喷洒防治。
1.4锈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呈小斑点状,病原菌真菌孢子堆积后形成褐色水泡斑。 常见孢子堆积较大,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分布在叶片正反两面。 要防治该病害,可使用一定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也可使用一定浓度的速保利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1.5褐斑病
该病害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尖端,如叶、茎、叶鞘等。 发病初期表现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满是斑点,叶鞘、叶脉部也出现褐色斑点,病变处干裂。 病害发病初期疗效好,可采用一定浓度的粉锈宁进行喷雾预防。
1.6纹枯病
该病害主要累及玉米叶鞘、茎和果穗部位,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出现该病害,发展迅速为抽雄期,该阶段危害部位为叶鞘,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向周围发展。 该病害在玉米吐丝灌浆期比较严重,7-8月的大量降雨容易导致该病害的发生。 发病初期可采用一定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需注意喷雾前清除叶片和叶鞘,及时销毁,防治效果较好。
1.7球孢白僵菌叶斑病
该病害是玉米常见病害,同时也是危害叶片部位最严重的病害。 雨下得过多时,病斑部的正面和背面出现灰色粉状物,背面较多。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小斑点,呈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同时周围呈淡黄色,每年的7—8月是该病害的高发期。 该病害可病体越冬,气温回升后大量繁殖,尤其是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面积繁殖。 除菌剂可有效抑制该病害菌丝生长,发病初期应用多菌清、锰锌代等保护剂可抑制病害病原菌。 此外,使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交替使用治疗剂和保护剂既能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防止病原菌耐药。 玉米鸣笛期间口服,效果较好。
1.8病毒病
该病在玉米产区高发,发病率高。 该病主要通过蚜虫等昆虫传播,防治难度大。 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该病,苗期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通常出现在玉米三叶之间,但采用田间病害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2、玉米栽培主要害虫2.1玉米螟
是玉米最严重的虫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穗粒,严重时对整株危害较大。 作物去雄穗提取1/2后是该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或全田5%植株抽穗期至40%植株进入抽穗期最佳治疗时期,时间5~7d,采用一定浓度的辛酸硫酸防治虫害另外,还可以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利用灯光诱杀害虫。
2.2蚜虫
该虫害数量较多,且多以群体形式出现,对作物危害较大。 目前防治该虫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生物防治,该方式安全性好,防治效果好。 具体防治方式为在作物生长田释放蚜虫天敌,如瓢虫等; 化学防治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马拉硫酸乳剂进行。
2.3红蜘蛛
玉米生长后期阶段多受红蜘蛛的危害,一般抽穗后、玉米叶片生长6片后危害较大。 该害虫主要威胁作物叶片,为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然后逐渐变黄,严重者作物死亡。 如果受到该虫害,玉米的籽粒就会变小,出现减产情况。 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乐果乳剂和一定浓度的三氯杀螨醇混合液进行喷雾防治。
2.4粘虫
玉米粘虫主要累及叶片部分,病情严重会影响叶面积指数,降低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甚至导致绝收。 一般来说,玉米株高大、地势较低的地块容易发生这种虫害。 玉米叶片被1~2龄幼虫吃掉后,会出现不同破坏程度的孔洞; 3龄以上吸入的话,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距,进入暴食期的话有可能会吃掉叶子。 用糖醋液可以消灭虫害。 另外,利用该害虫的生长习性,将稻糠堆放在田间,在稻糠上喷洒糖醋液诱杀该害虫后集中丢弃卵块,集中丢弃卵块可以控制害虫基数,防治效果好。
3、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3.1选种
为了更好地防治病虫害,应该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种子后立即晒干,选择的种子籽粒饱满,出芽率高。 另外,根据栽培情况使用药剂进行搅拌。
3.2农业防治
科学的耕作和管理制度,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调整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目前,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农业防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品种选择上,既要选择抗病品种和抗性品种,又要科学掌握品种特征,选择最佳时间播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的出现和侵袭。 做好日常栽培管理,实现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生长各环节必须严格田间管理,重视栽培密度。 科学控制的施肥量,应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不同,根据作物生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按说明书使用。 施肥过程中注重农家肥、氮肥和生物菌肥比例的科学配比,避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施肥后结合作物实际情况适时灌溉,为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和水分。
3.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即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易被农户接受。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种植制度、科学合理的布局,重视玉米小麦轮作制度必须实行的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透气性; 在具体施肥过程中,应科学调配农家肥、氮肥、钾肥和磷肥等肥料之间的比例。 物理防治方式还可以利用动物趋光性诱杀。
3.4科学防治
该防治手段是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在确定病虫害发生时间和种类的基础上,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用药时应确定时间、方式、用量等,特别重视剂量控制,避免过量农药残留。 在小麦、玉米轮作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栽培手段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以上是正文的全部。 希望相关人员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谢谢你对笔者点赞并转发评论。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