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对各种植户来说,高产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就拿种植玉米来说,农民们都知道种植薄、通风效果好、能加强光合作用,所以长出来的玉米棒也非常大,但是能种1000棵玉米的田地你就只种了500棵,所以玉米差不多都是因此,许多种植户选择高密度或超高密度种植,认为这样可以获得高产。 实际上,实际上是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高密度栽培真的能高产吗? 2014年,农业部公开了我国耕地情况,数据显示,70%以上的农田为中低产田,其中化肥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恶化的占40%以上,除耕地质量问题外,还有工业污染、微量元素短缺等因素种子过密也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光的强度也会变差。 另外,由于玉米是光照很强的植物,现阶段玉米所谓的高密度种植也不现实。 当然,稀栽培也不提倡稀栽培。
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少昆博士表示,要想获得高产玉米,耕地的活土层必须保持在30厘米以上,适合玉米生长的最低耕地层深度也必须在22厘米以上。 但现有的玉米田土壤深耕层也只有16.5厘米,大部分耕地20多年来没有深度平整,土壤板结现象严重,肥水供应能力受到影响,严重阻碍了玉米生长潜力,最终导致玉米生长每亩纯氮约34斤,纯磷6斤,纯钾13斤。
2 .玉米种植过密容易倾倒? 玉米种植密度的提高,不仅没能使种植户提高产量,而且出现了许多问题。 株高增加,秃尖率上升,茎变细变弱,韧性差,同时严重病虫害。 此外,根据品种的不同,也有因过度种植而容易倒伏的。 种植玉米时,过密的玉米会出现上干物质和根系干物质,从而诱发倒伏的危险,种植时密度并不是越大越好。 栽培宜采用行距、株距加宽的方式提高玉米抗倒伏能力。 也可以采用大小垄方式栽培。 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应按留苗密度确定。
专家张世煌进行的试验表明,选择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不同品种的种植密度不同,每958亩种植密度不得超过4500株,每335亩种植密度不得超过4000株,这些品种倒伏最严重栽培密度因品种而异。 如果是紧凑型品种,通常每亩4000株左右。 如果是栽培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需要栽培3000-3500株。 大穗型品牌保持在每亩3700股左右。
3 .玉米种植密度大弊端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不仅会增加倒伏风险,而且会出现严重病虫害,同时出现空株和秃顶。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最不能忽视的弊端。 一是根的吸收能力变差,玉米不能正常吸收土壤养分,导致部分植株非常贫瘠。 二是叶子相互覆盖,花粉难以落到雌穗上,无法获得正常的受精结果,容易引起严重的秃顶现象。 也可能是雌穗缺粒等现象。
密度一高,各种病虫害就会降临。 这些疾病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出现空株的现象。 如果病情逐渐扩散,对种植户的影响非常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
4 .提高密度后的实际情况经实验证实,种植密度过高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出现三升七降的现象。 3升是株高、重位高、秃尖度三个方面的提高,7升是指茎粗、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重三个方面,随着密度的提高它们下降,茎杆也变细。 在高肥水条件下,春玉米亩产3000-4000株,且产量增速较大,同时降低了病害风险。
山东省也对不同种植密度进行了试验,试验中采用了两个不同品种,每亩投资约180元。 其中958密度为4500株,则亩产达1225斤,密度为5500株,则亩产为1065斤。 如果355的密度为4000株,则亩产1170斤,如果密度为5000株,则亩产只有858斤。 由此可见,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也很大,但这样提高密度和相应增加产量有什么意义呢?
5 .是否有高抗高产品种是种植玉米的首要步骤,虽然不同地区选择品种存在差异,但种植户最希望选择高抗高产品种,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密性才能保证产量在实际生活中,每亩4000株品种具有耐密性优势,但种5000株既要具备密植不倒的特点,又要体现大小均匀。 如果亩产3000株,即使种植到5000株也不会倒伏,而且是产量更高、耐高密度的品种。
到底有没有能耐受高电阻增产的高密度品种? 即使不说高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由于只有一个倒伏问题,一些耐密品种无法抵抗,严格说来,该品种是不存在的。 因此,种植户们必须科学合理地种植。 不能追求高密度品种,而要根据种子特性合理控制密度,才能保证产量。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