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电厂里面的术语,关于电厂有哪些公式

   2023-04-04 互联网艺莲园13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能量人在看着。 请单击右上角的“关注”】1、火电厂( fossil—fired powerplant ); 热电源设备( thermal powerplant )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进行发电的动力设施,用于通过燃料燃烧释放热能、转换电能以及输出电能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装置以及其目的2、利用锅炉( boiler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供水或其他工质,生产给定参数和质量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蒸汽)的机械设备。 发电锅炉被称为发电站锅炉。 在电站锅炉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能量人在看着。 请单击右上角的“关注”】

1、火电厂( fossil—fired powerplant ); 热电源设备( thermal powerplant )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进行发电的动力设施,用于通过燃料燃烧释放热能、转换电能以及输出电能的所有设备、装置、仪表装置以及其目的

2、利用锅炉( boiler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或其他热能加热供水或其他工质,生产给定参数和质量的蒸汽、热水或其他工质(蒸汽)的机械设备。 发电锅炉被称为发电站锅炉。 在电站锅炉中,通常将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释放的热能经由受热面的金属壁面传递到其中的工质的水中,将水加热为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机,热能电站锅炉也叫蒸汽发生器。

3、热力学( thermo dynamics )是研究各种能量(特别是热能)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以及与物质性质关系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热力学重点研究了物质平衡态和严重偏离平衡态的物理、化学过程,近年来已扩展到非平衡态过程的研究。

4、工质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介质物质,称为功质。 为了获得更多的工作,要求工质具有良好的膨胀性和流动性,廉价易得,热性能稳定,对设备无腐蚀作用,而水蒸气具有这一性能,电厂多采用水蒸气作为工质。

5、状态参数是可以表示工程学状态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例如,温度t、压力p、比容、内能u、焓h、熵s等,我们常用的有这六个,还有火用、无火等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流量、容积等“参数”不同,是表示工程状态特性的物理量。 因此,请注意区分状态参数的概念,不要将其与习惯的“参数”混淆。

6、压力单位面积的垂直作用力又称压力。 压力是强度量,其数值与系统的大小无关,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为帕( Pa )。 压力有绝对压力、大气压、正压力(工序上称为表压)、负压力)、工序上称为真空)、压力差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7、比容单位质量物质所占容积。 用符号v表示。 比容是强度量,其值与系统大小无关,单位为米3/公斤( m3/kg )。 热力学常用的另一个物理量——密度()是比容的倒数,是每单位容积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8、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是衡量一个热力学系统是否与其他热力学系统热平衡的标志。 所有具有相同温度的系统都处于热平衡状态; 相反,处于非平衡状态。 温度是强度量,数值与系统的大小无关。 的温度分度表示方法称为温度标尺或简称为温度标尺。 我国法定温度标尺采用国际单位制热力学温标,即开尔文温标或绝对温标,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 k )。 使用的温度标记有摄氏温度标记t <、华氏温度标记t

9、热力系统内部可储存的能量。 内部为宽广的延长量,其数值与质量成比例,用符号u表示,单位为焦点( j )。 每单位质量的内容称为比内,用u表示,单位为焦/公斤( J/kg )。 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内部包括构成系统的大量分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原子核能等。 在不参与化学变化和核反应的物理过程中,可以不考虑化学能和原子能,但在这种情况下,热力学系统中的内部能量只与分子动能和势能有关。 理想气体的内部能量与压力无关,只是温度的函数。

10、焓热系统所具有的内部能量( u )和压势能)的总和。 焓是用符号h表示的扩展量,单位为焦( j )。 每单位质量的物质的焓称为比焓,用h表示。 单位为焦/公斤( J/kg )。

11、熵熵没有简单的物理意义,无法用仪器测量。 其定义:熵的微小变化过程中等于微热量dq与加热时绝对温度t之比。 熵的微小变化过程中有换热和传热方向,dS<; 0、热系统吸热,表示热为负值; dS>; 0、热系统发热,热为正; dS=0时,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 dS=dq/T,dq=dsT。

熵增加原理:孤立系统的熵可以增大(发生不可逆过程时),可以不变,但不能减少。

系统熵增与作用力的关系:不等温传热过程分析表明,热源和工质之间的不等温传热引起系统熵增,系统作用力的损失等于系统熵增乘以冷源温度。 不可逆热传递的产生意味着增加系统熵,增加功能损失,增加向冷源排放的无效能量。 由于功能损失与熵的增加成正比,系统中熵的增加量可以作为不可逆过程的度量。 在实际的热动力装置中,在工质所具有的热量一定的情况下,温度高时机械能力强,该高温的热量更有用。 由于锅炉内温差引起的传热熵增加最大,所以功能损失最大(高温烟气向炉水、蒸汽传热)。

熵外语的原意是转换,指热转化为功的能力。 中文译名“熵”由刘仙洲教授命名。

12、火用( exergy )是在给定环境条件下能量中理论上可最大限度转换为机械能的部分能量,也称为可用能量或有效能量,用符号e表示。 单位为焦点) j。 单位质量的火用称为比火用,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焦/公斤( J/kg )。 对应热力学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能量中的火用可分为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从焓引火使用时,一部分浪费的能量被称为无火。

13、平衡态工质各部分压力、温度、比容等状态参数相等时,工质处于平衡态。

14、理想气体( ideal gas )是理想化的气体,这种气体分子间没有力,且分子大小可以像几何点一样忽略不计。 实际上不存在理想气体,但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下,氢气、氮气、氧气等许多简单的气体都可以看作理想气体。 在此条件下,气体相互分离,相互作用的力弱,可视为零,由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远大于分子直径,分子可视为不具有体积的质点。

15、比热( specificheat )每单位数量的气体温度上升(或下降) 1时吸收)或释放的热,称为气体的单位热容量,或气体的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的单位为焦/(公斤开) j/( kgk ) ],是工质的热性质。

比热的概念最早是苏格兰化学家j拥有的。 布莱克在18世纪提出。

16、气化物质由液体变为蒸汽状态的过程。 包括蒸发、沸腾。 蒸发是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17、沸腾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 在一定的压力下,沸腾只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压力上升沸点就会上升。

18、饱和蒸汽容器上部空间蒸汽分子总数不再变化,达到动态平衡。 这种状态称为饱和状态,饱和状态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饱和状态的水称为饱和水。此时蒸汽和水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相应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19、湿饱和蒸汽饱和水与饱和蒸汽的混合物。

20、干燥饱和蒸汽不含水分的饱和蒸汽。

21、过热蒸汽温度高于相应压力下饱和的温度,该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22、过热度过热蒸汽的温度超过该蒸汽压力下相应饱和温度的值称为过热度。

23、气化潜热将1Kg饱和水变为1Kg饱和蒸汽所需的热量称为气化潜热或气化热。

24、干度湿蒸汽所含干饱和蒸汽的质量百分率。

25、湿蒸汽中饱和水的质量百分率。

26、随着临界点压力的上升,饱和水与干饱和蒸汽的差值越来越小,当压力上升到某个数值( 22.115MPa )时,饱和水与干饱和蒸汽无差别,具有相同的状态参数,这一点称为临界点。 水的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压力为22.115MPa。

27、定容过程定容过程的气体压力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即P1/T1=P2/T2。 定容过程中,所有输入的燃气热量全部用于燃气内的增加。 因为容积不变,所以没有工作。 像内燃机工作时那样,气缸内压缩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火突然燃烧,瞬间气体的压力、温度急剧上升,活塞还不工作,这一过程被认为是定容过程。

28、恒压过程在不改变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称为恒压过程。 在锅炉如水中的汽化,蒸汽在冷凝器中的冷凝。 恒压过程中比容与温度成正比1/T1=2/T2温度下降的气体被压缩,比容减小; 温度上升,气体膨胀,比容增大。 恒压过程中的热量等于终、始态的焓差。 其T-S曲线为斜率为正对数曲线。

29、恒温过程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p161=p262=常数,即过程中施加的热量均有助于对外膨胀; 对气体的功都变成热量释放到外面。

30、绝热过程在未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也称为熵过程。 汽轮机、燃气轮机等热机,为了减少热损失,外覆有保温材料,且工质膨胀非常快,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不及对外散热,即接近绝热膨胀过程。

31、热系统( therma1 power system; steam/water flow system (实现热循环热功转换的装置系统。 对于各热设备,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特定作用和功能,由管道连接、组合构成的整个工作。

32、热力学系统( thermodynamic system )热力学研究中被选为分析对象的某一特定范围内的物质或空间简称热力学系统。 在特定情况下也简称为系统。 热力系统以外的物质或空间统称为环境(或外界)。 环境只有对其热力系统,环境的某些部分也同样可以牵引构成另一个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与环境的边界称为边界面——热力系统边界。 热力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任何物质或能量交换,都出现在热力系统的边界上。 界面可以是真实的、虚拟的、固定的或移动的。

33、热循环( thermodynamic cycle )工质从一个热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回到原来热态完成的封闭热过程。

34、正循环如果一个热循环其净功为正,即其总效应是从热源吸收热量并对外做功,则该循环称为正循环。

35、逆循环一个热循环如果净功为负,也就是说,如果其总效应消耗外功向热源放热,则该循环称为逆循环。 例如,空调机的冷冻过程。

36、可逆循环循环如果循环的过程都是可逆的,则称为可逆循环。

37、不可逆循环当循环循环的任一过程不可逆时,称为不可逆循环。

38、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中,以热力学系统的热平衡为基础建立温度概念定律。 通常,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系统处于热平衡,这两个系统也表现为相互处于热平衡。 这个事实首先被C .麦克斯韦( Clark Micswell )定为经验法则时,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确立之后,所以被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第零定律表明,存在着衡量各系统本身是否相互热平衡的宏观属性——温度。 这只与系统的状态有关,是系统的状态参数之一。 根据第零定律可以建立温度计的测温。

39、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1aw of thermodynamics ) )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是能量守恒原理的表现形式。 某些能量可以在热力学系统和环境之间传递,也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在传递和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表现为不变,不会自行增加或减少。 另一种表现是,不消耗能量就能工作的第一种永恒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它推广了力学领域的能量形式,将热能、内部能量和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联系起来。

40、热力学第二定律( second law of thermo dynamics )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通常表现为热从热的物体自发地传递到冷的物体,但不能从冷的物体自发地传递到热的物体。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结果是功转化为热,但这种摩擦热不能再次转化为功,也可以表现为没有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补充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重要定律。

41、卡诺循环:由一个高温热源和一个低温热源之间,四个完全可逆的热过程-等温吸热、等熵膨胀、等温散热和等熵压缩组成的热循环。 在历史上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体现。

法国的s .卡诺( Sadi Carnot )于1824年提出的是理想的热循环。 没有能量损失的理想循环。

42、卡诺定理:工作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的热机,其效率不得超过卡诺热机的效率;所有工作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的卡诺热机,表现为它们的效率相等。

43、热力学第三定律( 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反映了绝对零度及其附近区域热现象的规律性,通常表现为任何方法都不能用有限步使物体的温度达到绝对零度。 1906年德国化学家w .能量( WalterNernst )首先提出“热定理”,后来经过F.E .西蒙( FranzEugen Simon )等人的发展,成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能量

44、兰金循环蒸汽动力装置基本循环。 工质通过锅炉、汽轮机、凝汽器、给水泵等热力设备进行吸热、膨胀、散热、压缩四个过程将热能不断转化为机械能。 这个循环称为朗肯循环。 45、传热学( heattransfer )研究传热规律的学科。 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总是从高温向低温自发地传递,传热学是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 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

46、热传导( heatconduction )不同温度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或不同温度的两个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热传导现象也称为热传导。 热传导是将物质视为连续介质,从各部分之间没有相对位移的宏观角度进行现象分析。 热传导是热传导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热传导规律的研究是热传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传导理论的任务是随时找到物体内各处的温度,即温度场,或各处的热流通量〔热流密度〕。

47、傅里叶定律( Fourier Law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无论何时在连续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从各点就地传递的热流通量矢量q与当地温度梯度成正比,即

q=-grad

式中是介质的热传导率,grad T是温度梯度; 负号表示热流通量矢量和温度梯度矢量的共线,但相反方向都表示通过该点的等温面,即热流通量矢量朝着温度下降方向发展。 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致。

48、导热系数是衡量物体导热能力的一个指标,其大小表示导热(隔热)性能的好坏。 一切都由实验确定。 在工程中,导热系数是合理选用材料的依据。

49、导温系数a影响不稳定导热过程的物理量,其数值大小表示物体传播温度变化的能力。 它与物体的热传导能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蓄热能力成反比。 热传导率大的材料在不稳定的热传导过程中温度变化快,温度达到均匀的时间短。 否则,恰恰相反。

热导率和导温系数是两个区别和相关的概念。 导热系数仅指材料的导热能力,反映热流量的大小,而导温系数综合考虑材料的导热能力和升温所需热量的多少,反映温度变化的快慢。 稳定导热过程的导温系数没有意义,只有导热系数对过程有影响; 由于不稳定的导热过程不断吸热或散热,导温系数决定着物体的温度分布。

50、对流换热( heattransfer by convection ); convectiveheat transfer (流体与不同温度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引起的传热过程。 这是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基本传热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又称对流散热。

51 )热阻( thermal resistance )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过程中温差与辐射力差引起的传热推动力与热流量或热流通量之比是综合反映其阻隔传热能力的参数。

52、强迫运动由外部机械力引起的流体运动称为流体的强迫运动。

53、自由运动流体各部分密度不同引起的运动称为流体自由运动。

54、层流流体流动速度较小时,流体各质点均与管道轴线方向平行流动,流体各部分互不干扰。 这种流动状态称为层流。

55 )湍流流体流速逐渐增大,达到一定阈值时,流体各部分可能会混合在一起,出现涡流。 这种流动状态称为湍流。

56、管路内沸腾换热(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tubes )沸腾介质(液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管路强制运动,同时受热沸腾,属于流动沸腾换热。 管路内介质不流动时,如果不是管路内径尺寸小、接近产生气泡尺寸的特殊情况,一般可采用池内沸腾换热处理。

57、膜沸腾( fi1mboiling )在一定条件下,亚临界压力锅炉蒸发受热面中水或汽液混合物与管壁之间由蒸汽膜隔开,导致传热系数急剧下降,管壁温度急剧上升,甚至出现过燃现象。 膜沸腾又称传热恶化,按机理可分为第一和第二两类。

58、辐射热交换两个互不接触、温度不同的物体或介质之间的电磁波热交换过程是传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辐射是作为电磁波辐射和吸收能量的传递过程。 每一种电磁波都以与光速相同的速度在空间传播,但电磁波的性质因波长和频率而异。

59、辐射角系数在辐射热交换期间,从一个表面辐射的能量中可以直接到达另一个表面的份额。 简称为角系数,用符号Fa-b表示。 下面的方形标记a-b表示辐射可以从表面a投影到表面b上。 这与所研究的两个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直接相关,是计算表面辐射换热不可缺少的无量纲量。

60、辐射选择性( selectivity of radiation )气体通过增加或释放分子内部储存的某种能量,选择性吸收或辐射某一特定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的性能。 是气体特有的放射特性之一。

61、黑度( blackness )物体的实际辐射力与同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辐射力之比,也称为辐射率。 这反映了物体表面固有的辐射能力方面接近黑体的程度,是辐射换热中的重要参数。

62、红外探测( infra—red inspection )采用测量红外辐射的方法,检测构件表面温度或温度分布,确定其运行状态是否存在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 红外线是电磁波。 构件表面全部发射红外线,其功率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如果构件有缺陷,即使其本身具有热源,另外的加热(例如电流、等离子枪、火焰喷枪、红外线灯等)、冷却也会导致温度分布异常。

63、绝对黑体吸收率为1的物体。

64、辐射的四次方定律绝对黑体辐射力的大小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EO=co(t/100 ) 4 Co——绝对黑体的辐射系数

65、水循环( boiler circulation )水和汽水混合物在炉膛水冷壁内的循环流动。 供水经省煤器进入汽包后,经下降管和联箱分配到水冷壁,水在水冷壁内受热产生蒸汽,形成汽液混合物再次返回汽包; 分离蒸汽后的锅水经过下降管和联箱进入水冷壁,继续循环流动。 水循环不畅会导致水冷壁超温爆管,正常的水循环是锅炉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66、循环流速相当于工质流量下,根据管道断面计算的饱和水速度。 自然循环锅炉的循环流速与压力有关。

67、质量流速流过管路单位流通截面的工质流量。 单位为公斤kg/(m2.s )。 在亚临界压力下,为了避免传热恶化,根据热负荷确定允许的最小质量流速。

68、循环倍率进入下降管的循环水量与其出口处蒸汽量之比。 高校高压釜受水冷壁积盐限制,循环倍率必须足够大。 循环倍率与循环系统结构、上升管受热强度有关。 下降管与上升管的截面比、结构在一定条件下,热负荷增大,开始时循环流速升高,循环倍率增大,表现出自补偿能力; 但是,当热负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循环流速的增加不再变慢或增大,循环倍率不再增大,失去自补偿能力,当热负荷增大时,循环倍率反而变小,不再增大的循环倍率称为极限循环倍率。

直流锅炉设计的循环倍率为1。 循环水系统循环倍率的概念与锅炉循环倍率的概念不同,循环水系统循环倍率是指循环水量与进入凝汽器蒸汽排放量之比。 我们工厂循环水系统设计的循环倍率是50。

69、水蒸气( steam )水汽化或冰升华的气体物质。

70、饱和状态将一定量的水放入密闭耐压容器中,抽出容器内残留的空气,水分子从水中脱出,一定时间后水蒸气充满整个水面上方空间。 在某个温度下,这种水蒸气的压力会自动稳定在某个值。 此时,脱离水面的分子数量和返回水面的分子数量相同,处于动平衡状态。 也就是说,水和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 饱和状态的水和蒸汽分别称为饱和水和饱和蒸汽。 饱和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与这种状态相对应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与饱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71、钢铁基本组织钢铁中的基本显微组织类型包括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碳化物等。 其中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属固溶体( 2种以上元素在液体时相互溶解,在固体时也相互溶解形成单一的均匀相,根据溶解元素的原子位置可分为置换式、间隙式、缺位式3种固溶体。 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都是间隙固溶体)、珠光体和贝氏体属的机械混合物(两种元素在固体时不相互溶解,不形成化合物,是各自晶格和性能相的混合)。 钢中的渗碳体是铁碳化合物。

72 )奥氏体碳或其他合金元素溶入铁形成的固溶体。 面心立方晶格,无磁性,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一般来说,钢中的奥氏体存在于高温下。 钢淬火后,奥氏体的一部分残留到室温,称为残留奥氏体。 在合金钢中添加Ni、Mn等扩大域的合金元素时,可以将奥氏体保持在室温以下,被称为奥氏体钢。

73、铁素体碳和其他合金元素溶入铁而成的固溶体。 由于体心立方晶格,塑性和韧性好。 铁素体是低、中碳钢及低合金钢的主要显微组织。 一般来说,随着铁素体量的增加,钢的塑性、韧性上升,强度下降。 在钢中添加Si、Ti、Cr等缩小域的合金元素时,在高温常温下得到作为铁素体组织的铁素体钢。

74、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通常为层状结构。 奥氏体在A1温度以下共析相变,具有高强度和硬度。 中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强度和塑性取决于珠光体的数量和片间距离,片间距离越小强度越高。 随着珠光体相变温度的降低,可分别形成粗片状珠光体、细片状珠光体、珠光体、屈服体。 它们都属于珠光体组织,只是切片间距不同。

75、贝氏体过饱和铁素体和渗碳体二相混合物,是不平衡组织。 钢中贝氏体的形态取决于转变温度和合金元素,有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无碳贝氏体。

上部贝氏体羽毛状由平行的棒状铁素体和分布在条间的板状或短棒状且与铁素体平行的渗碳体构成. 铁素体位错密度高,即强度高,但韧性差。

下贝氏体过饱和铁素体呈针片状,针片间呈一定角度分布,其内部析出大量均匀细小的碳化物。 下贝氏体中过饱和的铁素体具有高密度位错细胞亚结构,分布均匀分散的碳化物,因此强度高,耐磨性好。

76、马氏体碳过饱和固溶体。 体心立方晶格,是过冷奥氏体非扩散性相变的产物。 钢中马氏体的形态因碳含量而异。 低碳马氏体呈条状,平行成束分布,在金相显微镜下呈板状。 低碳马氏体韧性相当好,强度和硬度也足够高。 高碳马氏体是片状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总是相互成一定角度分布。 低温回火后马氏体变成黑色,残留奥氏体保持白色。 板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微细孪晶,具有较高的硬度。

77、合金钢( alloysteel )为了改善钢的性能,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铁碳合金。 合金钢在力学、物理、化学、耐热及部分工艺性能等方面优于碳钢。

78、碳钢( carbon stee1)碳含量低于1.35%,含有锰、硅、磷、硫等杂质和微量剩余元素的铁碳合金。 碳含量是决定碳钢性能和用途的主要因素。 在火力发电厂中,使用温度在450以下的构件广泛使用碳钢。

碳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按钢的质量可分为普通碳钢、优质碳钢和高级优质碳钢; 按用途分为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等。

79 .耐热钢( heatresistant steel )是在高温下具有足够高温强度、良好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并具有长期组织性质稳定性的钢的总称。 耐热钢主要由铬( Cr )、硅( Si )、铝( A1 )、钼( Mo )、钒( v )、钨( w )、铌( Nb )、钛( Ti )、硼( b )组成

80、金属热处理( heattreatment of metal )利用固体金属的相变规律,采用加热、保温、冷却的方法,采用改善和控制金属所需组织和性能(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等)的技术。 热处理按加热和冷却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等。 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是工艺参数的选择和热处理缺陷的防止等

81 .金属热处理工序,通过将退火( annealing )金属部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临界点以下,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和性能。 目的是软化材料,提高塑性、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消除残余应力,获得预期的物理性能等。

82、正火( normalizing )钢加热至上临界点以上40-60以上温度,保温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简便经济的热处理工艺。 俗称,常化。 其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改善钢的力学性能,用于最终热处理。 也可用于改善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83、淬火( hardennine ); quenching (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以临界冷却速度以上进行冷却,得到马氏体、贝氏体、奥氏体等非扩散型相变组织的热处理工艺,俗称点燃。 其目的通常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淬火工艺包括淬火温度的选择、加热时间的确定和冷却介质的选择三个方面。 在达到所要求的性能的同时,要求变形小、无裂纹。

84、回火( tempering )淬火后钢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保温后冷却的热处理技术。

85、腐蚀( corrosion )金属与周围环境的化学、电化学反应及物理作用导致的变质和破坏。 化学腐蚀是指材料或设备的表面及其周围的介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破坏金属,它们大多发生在气体气氛中。 在金属腐蚀破坏过程中,产生电流的叫做电化学腐蚀。

86 .全面腐蚀在材料或设备的全面或大面积上与周围介质普遍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破坏。 全面腐蚀不会大大缩短设备的使用期限,但金属大面积腐蚀会产生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带入锅内,堆积在管壁上会引起沉积物下腐蚀等损伤。

87、电蚀是两种具有不同电位的金属相互接触或通过导体连接,并在电解质溶液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腐蚀现象,又称异种金属接触腐蚀。 运行中凝汽器铜合金管与铜管板膨胀接合处的金属腐蚀等。

88、点蚀也叫点蚀,有金属的部分被腐蚀成小而深的孔,腐蚀产物和介质在孔底部越浓缩,作用越强,点蚀越深,有时会发生穿孔。

89 .如果间隙腐蚀构件有间隙或沉积物表面暴露在腐蚀介质中,在间隙的部分范围内发生的腐蚀。 金属铆接处、螺栓连接处、金属表面沉积物下的腐蚀等。

90 )在有晶界腐蚀金属材料的腐蚀介质(如NaOH )中,当晶界的溶解速度远大于晶粒自身的溶解速度时,沿晶界会发生选择性的局部腐蚀。

91、选择性腐蚀是指合金中活性较强的成分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的选择性脱离。 真的? 的脱锌、青铜的脱锡等。

92 )应力腐蚀是腐蚀介质与机械应力协同作用时发生的特殊破坏。 这种腐蚀可能导致裂纹的产生和发展。 锅炉设备等处发生的应力腐蚀形式有:应力腐蚀破坏,它是由应力和腐蚀介质协同作用引起的金属破坏。 腐蚀疲劳交变应力与腐蚀介质协同作用引起的材料破坏。 苛性脆化是锅炉金属的一种特殊应力腐蚀形式,主要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使金属脆化。 氢脆金属材料中的氢(在焊接、酸洗等过程中被吸收)导致材料塑性下降、开裂或损伤。

93、腐蚀材料在腐蚀介质中腐蚀与磨损协同作用造成的破坏。 的连续磨损(冲刷),导致再形成的保护性氧化膜被去除而引起再腐蚀,形成恶性循环。

94、低温烟气腐蚀( low-temperaturecorrosiononthefireside )锅炉在高硫煤燃烧时尾部低温受热面出现酸酐冷凝型污染引起的腐蚀现象。 空气预热器(尤其是其冷端)是最容易发生低温烟气腐蚀的部位,常常腐蚀与灰堵并存,影响烟气和空气流通,增加阻力和烟气损失,不仅降低锅炉效率,严重时还会限制锅炉出力。

95、高温烟气腐蚀( high—temperaturecorrosiononthefireside )通常发生在锅炉炉膛水冷壁和过热器受热面烟侧金属管壁的腐蚀现象。 一般发生在使用高灰分、低挥发分煤种的固体排渣炉中,炉内热负荷过于集中,在微正压状态下运行时还会出现炉膛水冷壁高温烟气腐蚀现象。

96、一次应力非自约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例如,受压元件的内压、外压、重力、爆发力、地震力、风力、雪载荷等。 重力、内压、外压、雪载荷等长时间作用的载荷称为恒载荷,地震力、风力、爆发力等短时间作用的载荷称为瞬时载荷。

97、二次应力自约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如果温度场不均匀,则约束位移和过盈配合等载荷引起的应力。 这些应力会在约束松弛时自行消失,因此仅限于一个系统中。 二次应力对元件的破坏比一次应力小得多。

98、峰值应力由于零件刚度突变或内部缺陷导致应力分布极不均匀(即应力集中),其局部出现的高应力称为峰值应力。 这并不会导致元件的即时破坏,而是由于这种高应力的反复,在那里产生龟裂而导致疲劳破坏。

99、盐( saltdeposit )随蒸汽携带的各种物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引起沉积在热力设备蒸汽流通部分的现象。 蒸汽参数不同,蒸汽携带的盐类也不同,参数越高,积盐的危害性越严重。 积盐部位主要是过热器和汽轮机叶片100、金属脆性( brittleness of metal )金属材料断裂时,只能吸收较少的机械能,以产生无宏观塑性变形的破坏为特征。 金属脆性通常用冲击值及其变化来表示。 根据金属脆性的产生条件,往往可分为红热脆性、冷脆性、回火脆性、热脆性、时效脆性等几类。

(来源:百度文库电厂化学交流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火力发电网,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17,邮箱: 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欢迎你 电厂 术语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