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离成熟还有20天玉米倒伏减产多少,玉米现在怎么管理才能高产

   2023-04-04 互联网艺莲园52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种植少而产量上不去、种植密而易倒,是许多玉米种植者在玉米生产中面临的问题。 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玉米受到农民朋友们的普遍关注,要达到这个目的似乎只有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单位玉米种植数量。 因此,夏玉米种植普遍存在播种密度高、间苗难收的现状。 玉米的种植密度该如何把握? 什么样的密度最合适呢? 如何使密度和产量恰到好处?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单产的关键。密度变高了,产量一定会变高吗? 为了配合最近玉米的栽培方法,最近我写了两篇文章。 很多朋友看完文章后,问得最多的是应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种植少而产量上不去、种植密而易倒,是许多玉米种植者在玉米生产中面临的问题。 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玉米受到农民朋友们的普遍关注,要达到这个目的似乎只有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单位玉米种植数量。 因此,夏玉米种植普遍存在播种密度高、间苗难收的现状。 玉米的种植密度该如何把握? 什么样的密度最合适呢? 如何使密度和产量恰到好处?

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单产的关键。

密度变高了,产量一定会变高吗? 为了配合最近玉米的栽培方法,最近我写了两篇文章。 很多朋友看完文章后,问得最多的是应该如何掌握玉米的种植密度。 我们国家是玉米种植大国,过去生产力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玉米种植密度和产量相对较低。 到了20世纪90年代,农业科研人员开始开发和推广夏玉米品种,我们农民的种植密度逐渐提高,同时配套栽培技术不断更新,夏玉米产量大幅提高,20世纪80年代亩产三四五公斤,如今一四五公斤所以,种植密度大了,就能增加产量,已经在很多人心中扎根,很多人甚至认为密度高了,就能自然地提高产量。 事实是这样吗?

密度必须科学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决不能盲目增加密度。

其实在玉米的种植密度上,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试验。 这几年,我们的技术人员在河北省的很多基地反复试验了好几年。 该试验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地块、相同管理和肥水,但采用不同密度。 试验选用品种亩产4200株,我们亩产3500株、3800株、4000株。 试验设计的目的是看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密度最科学。 多年数据对比表明,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时,产量和综合表现最理想。 亩密度超过4500株时,玉米成穗率下降,部分出现空株或倒伏现象; 同亩密度低于4000株后,玉米穗看也较大,但最后总延长量不高。 因此,可以看出玉米产量并不是密度越大产量越高,而是要把握合理的种植密度。

玉米产量并不是密度越大越高,而是要掌握合理的种植密度。

所谓合理的密度,到底是怎样合理的呢? 很多专家在讲课中经常提到合理的密度,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密度呢? 怎样才能合理呢? 这还是要从我们的地力水平、光热资源和品种特征等方面综合衡量。 首先,在玉米种植中,首先要结合地力和当地光热资源等方面来选择种子。 众所周知,玉米是一种爱水、爱肥料、爱光热的作物。 我们当地的光热资源条件理想,而且土壤地力水平高,水资源丰富,就要选择高产、密度高的品种。 相反,应选择穗大的稀品种,计算合理的密度。

合理密度是一个综合概念,要结合地力、水肥条件等多方面的评估。

另外,也谈栽培。 选择了品种。 我们的种植密度最好是根据品种的推荐密度来种植。 例如,如果他推荐这个品种的亩密度为4500株,你最好根据这个密度种植。 如果你的亩密度得种到5000株。 这样,在高密度条件下,它就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 密度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如果这种光成为限制玉米生长的一个因素,植物体就会竞相生长,争夺光。 结果,株高变高,密度越高的植物体秸秆越脱落。 但是,当植物体脱落时,我们的大多数养分会用于茎的伸长,而不会用于茎的加厚。 结果,玉米变得像豆芽一样,茎变高,但茎变弱。 这样的话,容易倒伏,种玉米的朋友们就不能先科学掌握玉米生长所需的密度,过度追求高密度不仅会降低玉米的品质,而且玉米中后期容易遭遇大风倒伏,所以要合理密植

密度越大的植株越会拔秸秆,但植株拔秸秆时,秸秆就会变细变高,遇到大风就会倒下。

通过近两年对河北中南部夏玉米种植的调查,发现只要有倒伏的玉米地,大部分密度都很高。 目前,该区大部分亩密度在4500-5000株,小部分在4000株左右,超出品种要求和密度适应范围是玉米倒伏的主要诱因。 那么,有人可能会说,为了防止倒伏,我们必须一个劲儿地稀疏种植。 答案是一样的。 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根据品种要求适当增加密度还可以增产。 重要的是科学增加密度,科学管理。

合理密植后,有什么配套管理? 我们知道,作为一种高产作物,玉米必须科学密植才能提高产量。 如果是科学密植,也就是密植,要减少倒伏的危险,就需要科学管理。

1、加宽行距。 从我们实验的种植模式来说,我建议玉米种植户在保证我们密度一定的前提下,先适当拓宽行距。 从现在来看,我们生产中行间多为50厘米的,而个别的甚至有45厘米。 希望适当地扩大行距,扩大到60厘米。 据资料显示,美国有些玉米种植行距达80厘米,但通过提高株间密度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 为什么要加大行距? 因为可以加宽行距,如果风来了,风可以沿着很宽的行距流动一部分,减少对植物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行距很窄的话,风来了之后玉米地的穿透能力变差了,就像栅栏的墙壁一样,风不能穿透,有可能翻遍整个栅栏的墙壁,所以建议行距适当加宽,以免密度不变就倒下。 当然,如果你住的地区夏天和秋天刮大风的天气很少,可以适当降低行距。

据资料显示,美国有些玉米种植过程中行距可达80厘米。

2、延缓追肥。 另外,为了实现高产还需要改变施肥,但通常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氮肥施用期不合理。 在我们的生产中,大家一般在拔节前后施肥,拔节期正是玉米基部茎节伸长的时期,植株的抗倒能力主要与基部茎节的抗倒性有关。 我们在拔节期施氮肥,施肥大概五天到一周左右肥效就开始起作用了。 正好促进了玉米基部三节、四节、五节的这一伸长,这一伸长后,株高变高,特别是基部的茎节伸长,玉米的抗倒伏性自然会降低。 氮肥追肥建议尽量避免拔节前后追肥。 另外,建议在播种时进行种肥。 我建议把追肥推迟到小号期。 这样,玉米基部的茎节就基本定型了,可以提高抗倒伏性。

我建议在播种的时候施一些种肥。 追肥一定要延期到小号期。

3、补充钾肥。 已知钾肥能促进作物茎秆机械组织的发育,施用钾肥能提高作物茎秆的抗折性,抗倒能力也相应提高。 因此,种玉米时,宜在一亩田里加入40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密度相对较大的玉米地,要保证合理施肥、合理间苗,以及前期水管理。

4、前期控水。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通过我们的实验还有一个值得参考的地方。 那就是玉米前期一定不浇水。 特别是密度较大的玉米地,在合理施肥、合理间苗后,还要注意前期浇水的控制。 根据玉米需水量特点,前期需水量一般较少,多为拔节、孕穗、灌浆期等。 因此,高密度的玉米地,由于浇水问题,前期尽量不浇水或少浇水。 前期降雨导致玉米幼苗生长不充分时,适度浇水,拔节期根据降水情况浇水,不仅节水,关键还能减少倒伏的危险。 毕竟玉米必须倒伏才能实现高产。

科学合理地提高密度,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倒伏现象的发生。

总之,针对近几年的调查和试验情况,希望今年种植玉米,不仅要严格按照玉米品种的特征特性科学合理地提高密度,还要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有效避免倒伏现象的发生。 近期结合玉米高产生产,对玉米栽培中的一些新技术、新措施进行了介绍,希望对玉米丰产有所帮助。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又不 高产 玉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