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玉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在农村大田种植非常普遍。 我们的许多农民朋友每年在田地里间作玉米和大豆这两种农作物。 (玉米店种大豆,终年可收获)这种栽培方法尤其在我国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应用非常广泛。 备注:配套种和间作种是连种不同的栽培方法。 一般来说,玉米和大豆的共同生长期不到总生长期的一半,玉米和大豆的共同生长期往往超过总生长期的一半以上。
玉米间作大豆,又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这种栽培模式在提高作物综合产量、提高农民种植整体收益等方面效果非常好。 因为一方面可以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巨大的栽培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土地的水、温、气、光、照等资源。 例如,大豆可以通过自身根系的固氮作用,固定和提供更多的氮肥营养供给给玉米,使玉米长势更好,产量更高,例如大豆在种植边际效应下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等
但农技花篮显示,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时候,很多农民朋友在栽培方式、栽培方法、栽培技术等方面,还是习惯用传统的老方法、老经验,不能在田间合理安排玉米与大豆的间作。 如两者行距过大或过小,如两者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又不能根据间作模式选择最适合间作的玉米
同样种植玉米和大豆间作,同样在玉米地种植大豆,如果我们能打破传统间作的瓶颈,改进或改良间作栽培的技术模式,间作栽培的玉米和大豆将会带来更高的产量和质量。
那么,在玉米和大豆之间栽培,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栽培管理方法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质量,最高的栽培收益呢?
今天,农业技术小篮子介绍玉米-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归纳起来,只有一“选”、二“扩”、三“缩”、四“调”、五“混”、六“播”、七“除”、八“施”、九“控”、九“控”
一.选择
“选”就是要选择玉米品种和大豆品种,不仅要选择玉米品种,还要选择大豆品种。
在间作种植地玉米品种的选择上,必须选择株高较低、株型紧凑、果穗较大、成熟期早(或中早熟)的玉米品种,株型较高、株型平缓平整的玉米品种不宜使用
在间作大豆品种选择上,应选择耐阴性、抗倒伏、茎硬、分枝少、主茎结荚、成熟期适度晚熟的“间作选择分枝多的中早熟型品种”。
二.扩大
“扩建”是指扩大用地内玉米种植间隔。 需要补充的是,种植玉米和大豆时,必须采用“大行小行”的大小行法(又称宽窄行法),而不是行距相等的行法,以提高玉米和大豆的生长、产量和质量
田间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行距,种植玉米时,建议大行距1.6米,小行距0.4米。 种植大豆时,建议在玉米大行里种两行大豆,但要注意玉米和大豆的间距要达到60厘米。
三.缩
“缩”的目的是通过缩小用地内窄栏的行距,缩小玉米和大豆的孔间距,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使后期产量最大化。 但需注意的是,缩短间距一定要根据间作模式下土壤肥力的高低灵活调整。 如果不勉强缩短间隔,而盲目缩短间隔,则有可能相反。
种植玉米,建议间距密度4000株/亩,单株苗穴间距15-18厘米,单株苗穴间距30-35厘米。
种植大豆时,建议按间距密度种植,每亩6000-12000株,每穴2-3株,孔距15-18厘米左右; 其中,黄淮海地区建议按每亩12000株左右、每穴3株苗、孔距15-18厘米的间隔密度栽培,西南地区按每亩7000-9000株左右、每穴2株苗、孔距15-18厘米的间隔密度栽培
此外,窄行的行距可以缩小到0.4米(大行为1.6米),也就是说,通过使套型栽培的大行宽、两行窄,可以在维持大豆和玉米双方高产的同时,使田间的各管理操作变得容易
四.调
调”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天气预报科学合理地调整播期,使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期(特别是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两者生殖生长共同期)最大化,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保证增长势头,提高产量质量
总体而言,甜菜玉米播种可早可晚,甜菜大豆播种可晚可不早,但具体播种期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灵活调整。 大体上,黄淮海地区的玉米和大豆可以根据情况同步播种,西南地区的玉米适合3月中旬前后播种,大豆适合6月中上旬前后播种。
五.揉和品
“拌料”是指玉米和大豆播种前必须进行拌料。 这个比较简单。 玉米可以在播种前直接购买花药包衣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 大豆建议播种前用烯炔唑拌种。 (可在1kg豆种中使用5mg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混匀)。 使用烯效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豆的抗旱性、抗倒伏性、耐阴性。
六.广播
“播”是指玉米和大豆的播种管理(主要是机械播种)。 这个也比较简单。 播种玉米时,用播种机在一个播种孔内播种1-2株种子,播种大豆时用播种机进行免耕直播,在一个播种孔内播种3-4粒种子即可。
七.除
“除”就是要做好玉米-大豆种植地的除草管理,避免出现杂草疯长和种苗水肥营养争的问题。
对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区段,播种后可使用发芽前除草剂封闭除草,播种前和发芽后可分别服药除草一次。
用药除草时,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发芽前除草,一定要科学选药,重点防治大豆破苗的药害。 另一种是大豆出苗后施药时,选择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施药,避免玉米苗发生药害。
八.施舍
“施”是指大豆和玉米的科学施肥管理。
玉米施肥管理中,玉米播种前基肥使用量为:氮肥(尿素)每亩15kg左右过磷酸钙45kg左右,玉米喇叭花生长期追肥管理中使用量为碳铵每亩45kg左右或尿素15kg左右
在大豆施肥管理中,大豆可以在播种前底肥中每亩加入磷酸钙35-40公斤左右氯化钾4-6公斤左右。 大豆生长期追肥可在玉米采收后根据具体增长率每亩加4-6公斤尿素。 玉米田大豆生长较差时,建议大豆花期雨后或浇水配套追肥3-4公斤尿素。 此外,用磷酸二氢钾和钼酸铵在花期喷施,有利于高产。
此外,还需注意田间适量施用磷钾肥能提高玉米和大豆茎粗和抗倒伏能力,有利于两者后期高产增收。
九.控制
“调控”是指在关键期调控玉米和大豆的生长。 因为苗株生长不仅不利于高产,而且容易导致后期减产。
玉米营养管理中,建议玉米长叶10-12片时喷洒矮壮素和助壮素等营养管理药物,重点喷洒玉米苗株上部叶片。
在大豆控制管理上,建议大豆进入分枝期或初花期时,用5%对映体唑(每亩30-35克左右)喷施,重点喷施大豆茎叶。
十.防范
“防止”是指防止花盆栽培地的玉米和大豆病虫害。 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块的多发性病虫害类型,进行药物的早预防、早治疗。
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苗期要重点防治地下虎等根害虫,小号期重点防治玉米螟,生育后期重点防治纹枯病。
在大豆病虫害防治管理中,苗期要重点防治蝇、立枯病、根腐病,分枝期重点防治根腐病,生长期要注意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
十一.接受
“收获”是指玉米和大豆进入成熟后,选择最有利高产的采收期进行收获。
一般来说,间作玉米在黄熟期收获,玉米穗收获后,需要空行粉碎田秸秆回田处理,这通常由玉米联合收割机完成。 套作大豆一般在黄熟期至晚熟期,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收获即可。
除了以上内容,关于玉米和大豆的间作模式,农业技术的小篮子可以分享一些要点。 间作栽培的玉米植株形态越紧凑,田间大豆采光痛风性越好,大豆株高高、茎粗、后期产量高; 玉米播得适当快,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大豆播得适当慢,更有利于成苗强壮; 适当扩大玉米行距,适当扩大玉米-大豆行距,大豆后期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点击上面的“关注农业技术小篮子”
每天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