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水稻、玉米、大豆等是安徽省的主要农作物,其中玉米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但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农民对种植管理不再重视,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越来越粗放,从而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推广。 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可供当地今后栽培借鉴。
1精耕整地和合理轮作1.1精耕整地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科学整地工作非常重要。 由于玉米植株大,对水肥要求高,水肥的质量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良好的土壤条件仍然是玉米健康生长的基础。 在地块选择过程中,应选择土壤疏松的砂壤土,该土壤有机含量较高,同时保持土壤的能力也较强。 选择地块后,需要精耕整地和适当减产增肥,入冬前可深耕,深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同时也应重视保湿。
1.2合理轮作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应重视科学合理的轮作,及时进行轮作工作,不同作物可以交替轮作。 在轮作过程中采取科学措施控制土壤养分,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为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此外,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不再长期种植,而是通过科学轮作,除玉米外,还可以种植适合安徽地区生长的其他作物。
2种子选择和处理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直接受到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因此种子质量在选择过程中尤为重要。 在选种过程中,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选择耐高温、高产、抗病性强、抗倒伏、株型好、后期能更快脱水的种子,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当地土壤、环境、天气、温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选种后,仔细选择,去除残种、碎粒种等,留下大小一致、外表光亮的种子。 还需及时晾晒种子,为提高种子成活率奠定基础。 同时,妥善采取种子混配措施,降低病虫害影响。
3适时播种3.1播种时间的选择
种子的播种时期非常重要,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保证种子发芽。 种植玉米前需关注土壤温度,土壤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温度才能播种。 播种过程中还应考虑土壤质量和玉米品种等情况,宜一次播种完成,保证玉米苗整齐。
3.2播种密度控制
玉米产量因种植密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经过多年种植和收获的总结分析,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亩产将呈现先增产后减产的态势。 增产和减产的分水岭是最高的玉米种植密度,这种玉米种植密度将使玉米产量最大化。 同时在播种过程中要重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一般应坚持洼地后播、土壤先播的原则,播种过程中宜一次播种完毕,确保玉米苗整齐。 科学的种植密度不仅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单个玉米的重量。 播种过程中还应采用深耕技术,科学的深耕技术能使秸秆在土壤中充分熟化、分解,为种子出苗提供健康的土壤环境。 播种前一天需要阳光照射,播种后进行灌水,然后进行科学施肥,施用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锌等复合肥。 播种后出苗前需要科学除草。
4加强田间管理4.1苗期
玉米抗旱性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灌溉。 但是,如果发生严重干旱,就需要及时灌溉。 特别是苗期要控制水量,采用微灌或滴灌方式。 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有粘虫、蚜虫、地虎等。 为此,应采取科学手段和措施防治病虫害,用氧化乐果乳剂喷洒芽心能有效防治地虎。 速杀丁或辛硫磷制剂可预防粘虫。 此外,玉米苗期还需科学驱除田间蚜虫等害虫。
4.2拔节期
4.2.1追肥
播种后27天需追肥,每亩可施用碳酸氢铵55kg (或尿素25kg )、磷酸钙45kg、氯化钾35kg。
4.2.2中耕除草
中耕过程中重视深度控制,在五至八厘米之间最为适宜。 此外,中耕深度还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即苗旁浅,行距深。 中耕既能促进新芽根发生,又能促进土壤疏松,保证通风。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中耕可以避免土壤水分流失,在雨湿天气下中耕可以提高土壤温度。
4.2.3清除分蘖
玉米拔节后,因营养条件好可发生分蘖,分蘖一般不抽穗,应及时拔节,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4.3小号期
4.3.1施肥
这个时期的施肥主要有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需要挖洞施肥。 喇叭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的肥料很多。 如果是玉米晚熟品种,就需要科学处理氮肥。 此外,这一阶段是玉米需水量高峰,应保证玉米充足的水分供应,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严重缺水会影响玉米授粉。
4.3.2中耕除草
这个时期的中耕需要保证6~8厘米的深度,对于排灌和防止倒伏很重要。
4.3.3防止化学倒伏
密植玉米会使倒伏率大幅上升,因此采用化学调控防止倒伏非常重要。 现阶段化学防治是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植物生长,又能提高植物的抗倒伏能力。 此外,该手段还能改善根系状况、茎粗,有利于抗倒伏。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 应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选择用药量。 对生长弱的植株喷洒药物。 矮株不能喷洒。
其次,在晴天进行药物喷洒。 如果喷洒药物后4小时内不下雨,药效就会出现,否则需要重新喷洒药物。 再次,使用的药量要科学控制,必须单独使用,不能与农药、化肥等同时使用。 最后,喷洒药物时遇到大风天气,需要立即戴口罩。
4.4抽雄、吐丝期
4.4.1补充粒肥
进入抽雄、吐丝期,是玉米一生中蓄能、制种的时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为了增加籽粒重量,每亩应增加尿素15~30kg。
4.4.2干湿
这个时期在田地里不积水的同时,土壤表层需要疏松湿润。 灌水中出现倒伏时,需要迅速发生,将倒伏对减产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
4.4.3隔行取雄
通过科学去雄可以减少植物养分流失,同时增加粒重,在一定的基础上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是减少病虫害的入侵。 脱雄过程中注重时间的选择是在玉米未开花时进行的。 过早会带出叶子,过晚会影响脱雄效果。 为抽穗过程中跳过雄穗、提高玉米授粉奠定基础。
4.4.4病虫害防治
本阶段还应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在氧化乐果的基础上增加敌敌敌畏,同时可配以一定的水溶液进行喷雾,该措施可有效防治蚜虫、玉米螟等害虫。 此外,该阶段也是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最佳时期,可使用一定比例的双效灵。
5适时收获科学合理的收获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玉米收获过快会导致籽粒灌浆时间不足,籽粒重量下降,导致玉米减产。 调查结果表明,80 %~90 %之间的籽粒产量来源于灌浆期。 灌浆期长,产量就会提高。 这个时候,应该适度地晚收获。 不仅可以提高灌浆度,还可以提高玉米中淀粉的含量,增加营养物质,达到高产的目的。 为此,最好在玉米花蕾发黄后收获10天,千万不要过早收获。 可以说,适宜的收获时期不仅能使籽粒重量保持一致,同时使籽粒比较均匀,含水量较低,有利于存放,同时也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6相关实验验证通过多年分析了解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不同栽培手段和措施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其大小为密度>; 追肥>; 依次为基肥,这些因素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密度影响较大,基肥和追肥因素也不容忽视,说明影响高产。 在密度控制过程中,应把密度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注意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生长,不能达到高产目的的问题。 同时基肥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将影响产量的提高,基肥过多会导致玉米幼苗徒长,不利于整体结构发展,不仅不能增产,而且影响经济效益。 只有科学追肥才能保证玉米产量的提高,同样追肥量也需要科学调控,才能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7结束语玉米高产优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栽培中各环节要注意科学管理,不能忽视细节问题,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特别重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密植技术和施肥技术,科学的密植和施肥技术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