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生物高一第4章种群与群落,高中生物种群与群落知识梳理

   2023-04-04 互联网艺莲园357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这次的学习主题是17个群落和群落(上),小编整理了前3个考点、易错点、易错问题的例题。 明天更新种群、群落(下)和生态系统主题,结束必修3的内容。 老规矩,先解题再看答案,然后查知识点缺失的陷阱,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我会一一说明。 问题很多的我也录下视频来说明。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编辑吧! 专题18种群和群落试验点1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种群概念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数量特征放大:图解与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种群密度是种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这次的学习主题是17个群落和群落(上),小编整理了前3个考点、易错点、易错问题的例题。 明天更新种群、群落(下)和生态系统主题,结束必修3的内容。 老规矩,先解题再看答案,然后查知识点缺失的陷阱,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我会一一说明。 问题很多的我也录下视频来说明。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编辑吧! 专题18种群和群落试验点1种群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1种群概念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数量特征

放大:图解与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种群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配置。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类分布。 4种群密度估算方法(1)抽样方法: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蝾螈等密度的调查。 过程:确定调查对象采集样品统计各样品中个体数以所有样品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抽样方法:常用五点抽样法和等距抽样法。 抽样关键:为了进行随机抽样,不能混入主观因素。 )2)标记再捕获法:

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密度估算公式:

易错点1 :样品方法注意事项。

(1)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不分大小进行计数,如有恰好在边界线上的,遵循“数上、数下、数左”的原则。 即,仅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2)抽样原则及方法)随机抽样; 常用五点采样法(图甲)和等距采样法(图乙),样本大小适中样本数不宜过少。

容易出错的要点2 :标记再捕获法的注意事项。

(1)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无大量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2)标识物不能太显眼。

)3)不得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 )4)标志物不易脱落,可维持一定时间。 注:动物一旦被捕获,标记后很难再捕获。 也就是说,用标记再捕获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大于实际密度。 试验点2种群数量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的“j”形增加

(1)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 )2)数学模型:

)3)曲线特征:种群数量按一定倍数连续增长。 2种群数量的“s”形增加

(1)形成原因:资源、空间有限。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大多数种群数量始终处于波动之中,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消亡。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等。 (2)生物学因素:食物、天敌等。 易错点一:“s”形生长曲线解读与分析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

) t1以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比较丰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度达到最大值。 ) 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生长速度开始下降。 ) 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生长速度为0。 易错点2:K值和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试验点3探索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1)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时,种群生长受培养液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生长曲线呈“j”形; 在环境阻力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生长曲线呈“s”形。 )3)计算酵母菌种群数量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微计数法。 2实验流程

错误点1 :实验注意事项与分析。 (1)显微镜计数时,对压在小眼分界线的酵母菌,应当按照“上数、左数、右数”的原则计数。 )2)试管吸出培养液计数前,须轻轻摇动试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本实验无需设置对照实验,由于是在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对照; 为了尽量减小误差,需要重复实验,每个样本计数三次并取其平均值。 )4)一个小方眼内酵母菌过多而无法计数时,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 稀释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浊液的计数,每小眼最好含有4~5个酵母细胞。 错误点2 :血细胞计数板及相关计算。 )1)血细胞计数板)如图) :

血球计数板是用厚玻璃片定制的,在其中央有两个方格网。 各方眼网分为9个大方眼(如图甲所示),各大方眼面积1 mm2,加玻璃罩后深度0.1 mm。 因此,各方格的容积为0.1 mm3。 另外,中央大方眼(计数室)通过双线等分为2~5个中方眼)。 每升又分为16个小升,供细胞计数。 )2)计算公式:

计数时,先计数(如图乙所示)五个中斗的总菌数,求出每中斗的平均值并乘以25,得出一个大方斗中的总菌数,然后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 设5个中医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则0.1 mm3菌液中总菌数为( a/5 )25b。 已知如果1mL=1cm3=1,000 mm3,则1 mL的菌液的总菌数=(a/5 )2510,000b=50,000ab。 (1)在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照片)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 生长为“j”型的种群无死亡率和转出率c。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保持一定。 2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大类藻类植物,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长期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吃南极的冰藻,企鹅主要吃磷虾。 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达80%。 以下记述错误的是: ( A:-2~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南极冰藻的光合强度增大;( b )随着磷虾种群密度的降低,企鹅种群密度也降低;(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

( d )南极冰藻组成一个种群3 )血细胞计数板是计数细胞的重要工具,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血细胞计数板中间有一个计数室b )计数室容积1mm1mm0.1mmC )盖玻片前,用吸管

)计数时,不得统计细胞角受压细胞4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最大化产量,不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种群的增加呈“s”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表示以下记述中正确的是()。 a .环境阻力对种群生长的影响出现在S4:00以后。 b .蝗虫防治应在蝗虫数达到S3时进行。 有必要控制渔业捕捞后的剩余量。 描述了S3:d.( k-n )/K值为0.9时,种群生长速度最大为5 .以下的环境容量。 正确的答案是: ( a )环境容量,指种群最大数b )种群内源调节因子不改变环境容量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子主要是环境容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环境容量冬季最大为6 )。 某池塘可初步捕获鲫鱼106条,进行标记后放回,估算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池塘鲫鱼的密度。 发现这次的估算结果小于实际值。 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2次捕获的鲫鱼数量少的b )被标识的鱼返回后,一部分死亡的c )渔业用渔网的网眼过大的d )重捕方法不当导致捕获的鱼的一部分死亡的7 )生态学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通常采用特定的研究方法以下记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样本调查固着在礁石上的贝类的种群关系;( b )用黑光陷阱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 )用标记再捕获法调查草原黄鼠狼的丰富度)

D .岛菇是分解者,体内积碳传递给植物8 .图为同容积容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种群数量增加的曲线。 3个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 不更换培养液,恒定适当调节pH; 每3小时定期更换培养液。 以下记述中正确的是()。 a )曲线为不更换培养液,定时调节pH值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b。 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变化的。 本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无关D。 在曲线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h,适当调节pH继续培养,种群数量一直维持不变(1.C2.D3.B4.C5 )参考答案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