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种植的马铃薯获得丰收。 见习记者王智华摄
初秋季节,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早熟的一批马铃薯已进入收获期。 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间穿梭,从地面上滚下来的土豆与地面上的垄相连成为“金带”。 农民们挖土、捡拾、装车,不远处的卡车准备就绪,即将满载着这个袋子前往武汉。
今年,四子王旗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扶持旗,作为乌兰察布市最大的农牧结合旗,马铃薯产业是该旗主导产业之一,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30万亩左右。
要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克服逐户小生产模式,发展规模化种植至关重要。 四子王旗委、政府把提高组织合作能力作为振兴农村的有力举措,积极支持和引导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 加强农牧民与龙头企业合作化程度,通过合作社和公司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极大地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四子王旗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总经理李亚平表示,合作社可以采取订单种植、农资集中采购、土豆集中销售的模式,在保证土豆质量的同时增加很多利润。 合作社通过推广高新技术栽培技术,指导农户采用标准化生产和高效节水技术,进一步节约了栽培成本,对农户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截至2018年,合作社促进耕地流转9000多亩,发展当地种植户105户土豆种植1万多亩,平均亩产达8000斤左右,土豆出口武汉、杭州、重庆等地,带动的合作种植户每年每亩
“我们现在不仅卖土豆赚钱,到了收获期,合作社还雇我们来捡土豆,一边在地里干活一边聊天。 不是很辛苦。 每天也能赚300元。 ”说话的时候,农家没有停下捡土豆的手。 “你看,又装上袋子了。 ”聘用农业为工人是马铃薯种植产业拉动农户增收的又一途径。 在土豆丰收期,合作社雇佣周边村子的农民捡土豆装车,每人每天的工资在300元左右,丰收期来了40多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先。 要让马铃薯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是关键一环。 四子王旗立足自身优势,引进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面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走进内蒙古中加农业科技园区脱毒苗产区,一株株马铃薯脱毒苗整齐地摆放在无菌车间里是马铃薯生命的“第一步”。 工作人员经过灭菌、扦插等工序,完成了从组培、原种生产到原种、一级种薯繁育的种薯繁育体系建设。 目前,该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实现种薯智能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年产马铃薯脱毒苗5000万株,原种1亿粒,原种5万吨,一级种薯87.5万吨,出口山东、河南、新疆等地。
科技还能兴薯,让农民致富。 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带动全旗农区6个乡镇6250多户2.2万多农民从事马铃薯种薯产业,农民人均种薯比普通商品种薯增收7000多斤。 近年来,公司每年招聘农民工近400人,长期雇佣100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季节性雇佣300人,人均年收入1万元。 年解决劳动就业1500多人,年向农民支付土豆生产、仓储、销售各个环节的临时工本费不低于600万元。
近年来,四子王旗积极培育马铃薯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设施农业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机械化耕作、加工仓储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马铃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占全旗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民收入
从过去的“救命红薯”“温饱红薯”,到如今的“脱贫红薯”“致富红薯”,四子王旗吹响了土豆产业蓬勃发展的号角。 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各展所长,探索以产业为基础、引领、主动引领、农户参与的土豆全产业链新路,谱写了土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白丹宋爽见习记者李超然王智华)。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