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一、小麦的一生小麦的一生是指种子萌发到下一代种子诞生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小麦的根、茎、叶、分囊、穗、小花、籽粒等各个部分的器官相继形成。 这一系列器官的形成发育,是小麦植株内部生理变化的外部形态反映。 这些器官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通过个体的发育和群体的发展,最终形成产量。
(一)生育期和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叫做生育期。 小麦生育期长短因纬度、海拔、品种、播期及栽培制度等而异。 例如冬小麦生育期短的只有120d左右(海南、广东),长的在330d以上); 春小麦生育期短的在70d左右(东北),长的在150d以上)青海)。
在栽培实践中,根据器官完成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可以将整个小麦生育期划分为几个生育期。 如苗期、三叶期、分冀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生物学拔节)、摘节期(农艺拔节)、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等。
春小麦没有越冬期、返青期、起床期。 不同小麦生育时期,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下,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长短存在一定差异。
(二)生育阶段
从栽培角度出发,结合生长时期,小麦一生各器官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三个生长阶段。
在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冬麦主要为煲、长叶、盘根,春麦分化茎叶、分蘖芽,形成初生根系; 并行生长阶段,幼穗分化,根、茎、煲、叶持续生长; 生殖生长阶段,主要为开花授精、籽粒形成、灌浆成熟。 三个阶段决定着穗数、粒数、粒重的形成,它们之间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发展。 3个阶段不同的生长中心的栽培管理主攻方向不同。
二.种子萌发和出苗(一)萌发
小麦发芽的速度和好坏,受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的影响。 在田间条件下,麦粒达到干重的45%-50%时顺利萌发。 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发芽最快,不足50%时发芽困难,必须灌溉。 小麦萌发最低温度为1C-2,最适温度为15-20,最高温度为30-35。 当日平均气温低至3~ 4时,播种后种子呈萌发状态在土中越冬,称为“土中复盖”。 小麦发芽需要充足的氧气,但阴雨连绵、排水不畅、表土覆盖面和播种过深等情况下,容易缺氧不能发芽、腐烂。
(二)出苗
小麦出苗的快慢好坏受播后温度、土壤水分、整地质量、覆土深度等条件的影响较大。 通常,小麦从播种到出苗所需的20积温为120左右。 当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出苗快; 不足60%时,难以出苗。 土壤含盐量在0.25%以上时,出苗率显著下降; 盐分含量达到0.4%时,小麦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播种过深,出苗晚,容易结弱苗; 过浅也会影响出苗,不利于分囊、长根、安全越冬。 播种施肥不当,也会影响麦种正常萌发和出苗。
三.根生长(一)根系的形成和生长
根系是构成小麦的根系是胡子根系,由种子根(也称为胚根、初生根)、次生根(也称为节根) )构成。 种子根的形成和生长:种子根是从胚根发育而来的。 种子萌发时,先从胚轴下部出来的是主胚根,经过2-3d,从胚轴基部伸出第一、二对侧根,有时从子叶内侧出来第六根,这些根统称为种子根。 次生根的形成与生长:小麦次生根发生在分药开始后,从分药节开始,自下而上。
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常主茎上每生长一次分囊,分囊节就会发生1-2根生根,它们都属于主茎。 如果分囊本身有3片叶,分药基部也会直接发生二次定影。 具有四个叶片的分囊可以形成自己的次级生根系统,进行独立的营养。 因此,分羹多的麦株根系也很发达,最大深度可达40-80cm。 春天过后发生的下一次生根,入土很浅。
根系分布在土壤中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内。 一般0-20cm耕层内的根量约占总根量的70%,约占20-40cm土层内的20%,40cm以下土层内的10%。 浅耕时根系主要分布在0-15cm或20cm的耕层内,不能很好地利用耕层下的养分。 劈犁底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垂直分布。 根系的垂直分布还与土壤结构、水分和养分状况等有关。
(二)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影响小麦根系生长的因素可分为内、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品种和种子大小,外因主要是温度、土壤水分、营养条件和播种密度等。
冬性品种生育期长、分羹力强,二次生根发生早而多,反之较少。 种子大小不仅影响初生叶的大小,而且影响种子根的数量,影响幼苗生长和次生生根的形成和发展。 大粒种子是形成强根系的前提条件。
小麦根系可以在1-2下生长,但在16-20下生长最快,超过30的根生长受到抑制。 在低温条件下,根的生长可以超过地上部,但随着温度的上升,地上部的生长会比根快。 小麦播种早晚对根系生长有明显影响。 冬麦晚播由于温度低,分囊少或不发生分叶,导致二次生根减少,冬前不发生二次生根; 春小麦适时提早播种,根系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开始生长,营养生长时间延长,下一次生根增多,有利于生长发育。
无论种子的根还是次根,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才能生根和良好生长。 根系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外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 土壤干燥,水分不足,种子根生长缓慢,次生根生长差或停止发生。 土壤水分过大,空气不足,根系生长受阻,部分根系死亡,造成涝害黄苗。 在麦田里勤浇水,根系分布浅,表层根量所占比例大; 相反,它有助于根系扎得很深。 土壤最适合根系生长,根粗壮发达; 粘质土根细,分枝多; 沙质上根少,粗短,枝少。
适量氮肥可促进根系生长,根重、根量不施肥和施肥量少均显著增加。 但氮肥过多,叶片和分囊生长旺盛,糖分大量消耗,导致根中携带的糖分相对减少,根生长量相对减弱,导致地上部和地下部失衡,影响产量。 磷肥能促进根生长点细胞的分生和生长,早期施用磷肥,能促进根系生长和分枝发生。 土壤缺磷导致次生生根少,生长缓慢,长不长,短而粗,多施氮肥麦苗仍偏瘦。 生产中配施氮、磷肥,能明显促进根系生长,增产效果更好。 施用钾肥也促进根系发育。 小麦根系具有明显的趋肥性,不同土壤水平施肥。 可以看到相应施肥层的根系数大幅增加,甚至形成了“根团”。 因此,适当的深度施肥可以引导根系向深层发展,这对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光的强弱对根系的生长影响很大。 光照强度越低,根系生长越差。 从分药到转茬期,遮阴对根系生长有明显不良影响。 播种过密,麦株营养面积小,光照不足,叶片光合作用下降,携根糖分少,根系生长受阻。 光不足也是推翻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群体根系总量仍在增加。 因此,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是调节根系生长的重要措施,深耕能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和向下捆绑,如增施有机肥与氮、磷肥结合效果更好。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注重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培育出根多、根粗、根深的壮苗,为中后期的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措施除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加强土地平整、盐碱管理、田间精细平整、田间管理,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四、结语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做很多参考。 或者,大家想知道哪方面的事情? 三农的知识和技术可以留下评论。 小编会根据情况消除大家的混乱。 也请关注编辑和积极的消息评论的转发。 谢谢你。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