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得益于小麦良种选育和推广、栽培技术优化,我国小麦屡创佳绩,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我国小麦产量首次突破1.3亿吨,此后连续多年保持高产稳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小麦总产量达到1.34亿吨,而世界小麦总产量为7.7亿吨,我国所占比重达到17%。 单从小麦产量来看,我国确实走在前列,但我国消费量更多,品种结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优质小麦的缺口越来越大。 在小麦质量方面,澳大利亚总是潜力雄厚,优质的澳大利亚麦子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资料显示,澳大利亚是世界排名前五的老字号小麦出口国,其背后硬小麦质量是重要推动力。
澳大利亚的小麦,到底哪里好? 从自然条件看,澳大利亚小麦带不具备气候和土壤方面的优势。 澳大利亚70%以上的土地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灌溉面积还不到4%,农田生产高度依赖天然降雨。
澳大利亚小麦带分布
西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是澳大利亚麦子的主产区,当地地势平坦,气候比较温和。 由于土壤持水、施肥能力普遍较差,澳大利亚麦多一年种一茬,很少使用农药。 结果表明,澳大利亚小麦平均产量低,与中国亩产相差3~4倍,但也具有籽粒清洁、水分少、无农药残留、品质更好的优点。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有季节性优势。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小麦播种时间为每年5~7月,收获期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 在澳大利亚小麦丰收的时候,世界其他小麦出口国正处于小麦生产淡季,竞争力无法与澳大利亚麦子相提并论。 因此,澳大利亚小麦具有无与伦比的季节优势,可以错峰销售。
北半球每到冬天,澳大利亚麦子在出口贸易中几乎找不到对象,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需求很大,澳大利亚麦子非常抢手。 澳大利亚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已经开始探索小麦的“出海之路”。 据统计,澳大利亚小麦播种面积约1300万h,年产量约2400万吨,近两年产量超过3500万吨,与中国相差近3倍。 但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国内对小麦的需求不大,80%的小麦用于出口,是典型的小麦贸易国。
不可否认,小麦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产业蛋糕,创纪录的产值占该国粮食生产总额的90%以上。 在中国,澳大利亚的小麦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小麦,两国比重达到75%。 当时,进口的澳大利亚麦子只占我国小麦进口总量的7.6%。 但到了2017年,澳大利亚小麦全面逆转,进口比重达到44.21%,超过美国小麦的36.2%,远高于加拿大小麦的12.17%。
更值得称赞的是,澳大利亚还在探索“定制小麦”这把金钥匙。 意大利消费者有吃通心粉的传统,澳大利亚为了“投其所好”,专门种植硬粒小麦; 日本的糕点产业消费旺盛,澳大利亚就是在此基础上种植糯小麦的; 根据欧美居民消费面包的饮食习惯,澳大利亚种植优质的面包小麦。 真正实现需求导向,也是澳大利亚麦子畅销全球的秘诀。
中国的小麦质量怎么样? 让视线再次回到中国。 我国小麦亩产和总产量都居首位,为什么小麦质量很难提高? 问题果然出在栽培方面。 我国农户人均耕地占有量少,单位种植规模小,土地细分程度高。 农户在选择麦种时各有主张,盲目追求高产,忽视了麦种的专业化和特异化。
首先是物种不专业化。 在我国,小麦生产粗放、零散、劳动力成本高,许多农户根据经验选择高产麦田留种,自行购药混种。 这种方式虽然成本低,但发芽率不高,多年连作容易导致品种退化、病害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同时,大麦、雀麦、燕麦、节麦甚至恶性杂草的种子也容易混入麦种,严重影响品质。
其次是种子没有特异性。 国内有田野调查。 在几百公顷的麦田里,栽培的小麦品种多达几十种。 不同田块交叉种植带来诸多隐患,一是自然杂交导致性状分离、种质不纯; 二是小麦在贮藏时出现混杂现象,强筋、中筋、弱筋小麦混杂,难以满足食品工业的特定需求。
受2020~2021年自然气候的影响,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的小麦产量和质量下跌。 据此,中国的小麦进口商取消了一部分小麦采购计划,将订单转向了澳大利亚。 如今,澳大利亚“反季节”小麦纷纷出海倾销,澳大利亚农户将是最大的赢家。
中国小麦如何打破僵局? 综上所述,我国小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种子上,打破僵局当然要从源头做起。 一是推进规模化和机械化,扩大统一播种面积。 据钱克明等学者推算,北方小麦适度种植规模为8公顷( 120亩),南方4公顷( 60亩)。 将块块合并,缩小成大块,可以统一经营比较零碎的农田,统一播种。 这有利于实现小麦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提高小麦品质。
二是从小麦短缺着手,提高优质小麦生产比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小麦进口总量达到838万吨,比上年增长140.2%,创历史新高。 在进口的小麦中,优质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占很大比重。 针对这一缺口,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优质薄力小麦、强力小麦的种植范围,尽量实现小麦的统一供应。 同时,要积极引导麦农种植优质麦种,给予一定的扶持和补贴,调动农户积极性,不断提高优质专用小麦所占比重。
总结与澳大利亚小麦相比,我国小麦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产量。 其中,亩产已有700~800斤,总产量在1.3亿吨以上,比澳大利亚多3倍左右。 但我国小麦劣势也很明显,优质专用小麦存在不少不足。 麦子一向被誉为优质,其生产方式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接受专业储藏等。 目前,中国河南、山东等小麦省份正在优化小麦结构,相信随着推广规模的扩大,中国小麦质量将再上一个台阶。 你对澳大利亚麦子和中国小麦的品质差异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评论。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