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新冬52号( SD1161 )由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制,2015年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冬52号(新审麦2015年08号),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CN017770E。 新冬52号是大穗大粒多穗型品种,适宜在塔城、伊犁、奇台、乌伊公路沿线北疆冬麦区中等肥力条件下栽培。 该品种从2014年开始普及,到2017年普及了0.842万hm2。 但在具体田间生产中,或多或少地大量浇水、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合理使用,导致小麦减产、质量下降,影响了种植户的棉经济收入,降低了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笔者在总结近几年栽培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与良种良法相结合,制定了北疆麦区新冬52号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北疆麦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加快新品种推广力度。
本规程引用的规范性应用文件为:粮食作物种子(谷物) GB4404.1-2008; 主要农作物复盖种子技术条件: GB/T15671-2009、GB/T8321.2-2000; 药剂拌种: NY/T496-2002; 肥料合理使用标准-通则: NY686;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标准: GB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塔城、伊犁、奇台、乌伊公路沿线北疆冬麦区新冬52号高产稳产栽培生产,其他麦区可参照使用。
1品种特征特性新冬52号( SD1161 )是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以高产、优质、适应性为育种目标,以高产大穗新冬17号为母本,以自交高产、抗倒、抗病性新冬3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统培育,培育出高产、大穗该品种生育期264d,比新冬18号早熟3d。 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好,茎、穗部蜡质厚,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株高80.17cm,株型紧凑,茎粗壮,旗叶宽长而平,穗层整齐。 穗长方形,壶白色,芒长,穗排列整齐。 穗长9.2cm,穗粒数49.32个,穗粒重3.04 g。 粒长圆形、白色、角质、饱满度好,无黑胚,落粒性中焦,千粒重50.54g,容重809.85g/L。 高抗白粉病、中抗锈病、抗寒性好,抗逆性一般; 稳产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强。
2新冬52号栽培技术规程
2.1播种前2.1.1播种前整地选择合适的作物后口(大豆、油葵、小麦等),收获后及时整地,齐、平、松、碎、净、湿),整地质量达到“六字”标准,土壤“ 亩和三料过磷酸钙(或二铵) 15 kg/亩随耕地施深,深耕25cm,耕后适时耙平。 2.1.3种子处理精选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2008的规定。 采用芬太芬(戊唑福美双)悬浮种衣剂播种前混匀,药、助剂、水比例为1:1:5; 混合药液,种子比例1:75; 或在使用多菌灵和五氯硝基苯药物前混匀,预防黑穗病。 2.1.4滴灌带选择流量适中、滴水、滴肥均匀的迷宫式滴灌带。 滴加间隔为20~25 cm,滴加量为3.0~3.2 L/h,要求滴加带末端承受0.18~0.20气压。
2.2播种阶段2.2.1播期播期保证小麦冬前积温500的有效积温,有利于壮苗培育。 冬前叶子5~6片,分蘖1~2个,根4~6根,叶子颜色达到深绿色苗的标准。 适时播放时间为9月15~25日。 2.2.2播种量该品种为大穗大粒型品种,分蘖能力强,应合理密植。 及时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8~22 kg/亩,滴水出苗适当降低播种量,晚播麦每推迟一天播种量增加0.5 kg/亩,基本苗控制在25万~35万株/亩。 2.2.3播种质量播种深度3~4.5cm,要求下种均匀、不复播、不漏播、播种深度一致,覆土良好、镇压可靠、播种端正。
2.3播种方法及点灌带布置2.3.1播种方法播种前在播种机上加装点灌带铺设装置,做到播种、施肥和点灌带铺设一条龙。 播种时肥料、种子罐、带种子肥料的磷酸二铵5kg。 播种一般采用3.6m播种宽24行播种机,播种机条播; 与播种机一起进行灌溉。 挖浅槽埋于土壤2~3cm深处,正确打点滴胶带铺设方向,迷宫朝上。 2.3.2滴灌小麦点灌带布置方式为一机6根,3.6m播宽,铺设6根点灌带,点灌带间距60cm,铺设点灌带位置小麦20cm,交接行距13.34cm,剩余行距13.33cm。
2.4栽培技术2.4.1冬前管理(1)出苗水。 滴灌小麦应采用旱涝措施,播种结束后5 d内滴完出苗水,用水量大小视土壤情况而定,保证种子不积水,实现全田满苗、齐苗、壮苗。 对未施基肥和种肥的条田,灌苗水随水滴施尿素3~4 kg/亩和磷酸钾铵1~2 kg/亩。 )查苗补种。 及时查苗补种,将补种后的种子用温水浸种一昼夜,待种子萌发后再补种,缩小田间秧苗年龄差异。 )3)适时冬灌。 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至3,麦田土壤含水量降至15%以下,夜寒消退时冬季灌溉。 旺苗适宜延缓灌水; 弱苗适当提前浇水,促进弱苗升级。 灌水量为60~80 m3/亩。 不渗漏,灌水均匀,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4)冬季管理。 小麦越冬期禁止在麦田放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防止鼠害损害滴灌设施和麦苗,确保麦苗和滴灌带安全越冬。 2.4.2春季管理(1)排涝护苗。 积雪融化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防止麦苗被水淹死亡。 )2)滴灌管网检测。 开春后,严格滴灌管网检查,做好水泵、增压设备、施肥罐; 地下、地面管网的维护、维护工作已达到待命状态。 (3)施肥。 前轻、中重、后补原则是,孕穗期前根据苗情适量增施苗肥,孕穗期-节拔节重施穗肥,后期根据个体和群体协调性增加适量。 冬小麦拔节期、挑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4个时期每滴水肥4~5次。 初春第一滴水追施尿素12 kg/亩、磷酸钾铵3kg/亩、二滴水尿素8kg/亩、磷酸钾铵2 kg/亩; 三滴水尿素8 kg/亩,磷酸钾铵2kg/亩; 最后滴加两次尿素2~3kg/亩,加施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钾2kg/亩,防止干燥热风危害,增加粒重,提高质量。 )4)小麦拔节前、挑旗期、抽穗扬花期、浇水期浇水6~7次。 浇水周期为10~12d,总浇水量为360~400 m3/亩。 拔节前轻轻浇水,浇水40~45 m3/亩,拔节后抽穗期前加大灌水量,浇水50~60 m3/亩,浇水后根据天气、群体生长情况,及时适量浇水35~45 m3/亩。 在强风、大雨、恶劣天气中延期浇水,防止在天气中倒下。 )5)化学控制。 大穗多穗品种在高密度栽培下发生倒伏现象[5],合理控制必须及时进行,起身初期选用40%矮壮素350~450 g/亩,与化学除草混合喷雾; 对生长过旺的麦田,第一次化控7~10 d以后或二水前进行第二次化控,40%矮壮素250~300g/亩,控制小麦生长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倒伏,增加分蘖,粒重
2.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2.5.1病虫害小麦防治常发生腥黑穗病、白粉病、条叶锈病,但近年来可发生细菌性条斑病、赤霉病、全蚀病。 小麦病害的防治除采用种子包衣和药剂拌制处理外,在小麦病害发病初期或孕穗期,采用一次三次的防治方法。 广谱杀菌剂(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 )杀虫剂)吡虫啉或氮丙啶微孔)磷酸二氢钾150g,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燥热风的效果,对防治小麦赤霉病更是微孔胺用200~250 g/亩20%木糖醇可湿性粉剂对阔叶杂草喷雾30~40 kg。 燕麦片(燕麦片)应通过轮作等多种方法综合防治。 小麦生长期间,即小麦拔节前,用骡马40 ml加水18 kg,剂量50 ml/亩防治。
2.6适时收获(1)收获前准备。 检查收获麦子所用农机,停水后,妥善拆除支管网,做好给水栓标记。 (2)收获时间。 冬小麦达到蜡熟期开始收获,成熟结束。 (3)收获质量。 总损失在5%以下,脱净率在97%以上,破碎率在1.5%以下。 )4)切麦处理。 麦后及时回收点滴、麦草、残茬; 耕地,晒田埂。 作者:林霞、洪雪梅(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来源:新疆农业科技,图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