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一.技术名称
稻渔综合养殖技术
二.技术概述
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以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生态种养模式。 水稻综合养殖充分利用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制,采用水稻和水稻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种资源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稻田综合饲养模式是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
在水稻综合栽培模式中,稻渔是一条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 养殖鱼为苗活化淤泥,田间秸秆和稻藏是鱼虾天然的栖息地,又为鱼虾提供丰富的食物,鱼虾的排泄物可以为稻谷的生长保墒。 养殖对虾在农户使用稻田肥料时慎重、轻便,形成生态环保组合“佳偶天成”的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产出的水产品和稻谷质量得到提高,大米成为接近天然的生态稻。 该模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障食品安全,解决农民增收难题,真正实现了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协同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该模型可以提高稻田单位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种稻意愿和农民经济收入。
三.增产增效情况
这种综合种植方式能给农户带来稳定的粮食、增产、提高效率。 挖掘的“鱼沟”和“鱼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田的种植面积,但根据实际种植情况,稻谷由于养殖鱼类的生泥增氧和排泄物的增肥,产量相对增加了10%左右。 农户在原有单独种植水稻的基础上,可额外获得20-40kg/亩水产品; 综合栽培提高了稻谷质量和水产品质量,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成品价格上涨20%左右。 综合效益比水稻单独种植的收入翻两番。
四.技术要点
1 .稻田设施建设
(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洁、周边无污染源、排灌系统完善、埂坚固、土质中性、微碱性的土壤或粘土稻田,进水口选择稻田相反两角的埂边,做到入排水时形成循环水。
)2)“鱼沟”、“鱼坑”建设标准为:“鱼沟”一般宽0.6-1.0米,深0.5-0.6米; “鱼洞”的深度为0.6-1.0米,面积一般在10平方米左右。 “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 布局结构取决于稻田的大小和形状,一般为“十”字形、“丰”字形、“井”字形和“田”字形等。
)3)加高、加宽、加固田埂。 通常要求提高到0.4-0.5米、0.3-0.4米。 土要压实,以免鱼跃逃跑。 为确保水流畅通,入水、出水口之间宜有直通鱼槽。
2 .各种放养幼苗
放养密度不能太大。 根据饲喂模式和不饲喂模式,鱼种分别为500-600尾/亩和200-300尾/亩。 秧苗放养操作必须熟练、轻快,防止鱼体受伤。 放入的位置请选择在挖好的孔和沟中,自己分散。 放养时,注意水的温差,运鱼容器的水温和稻田的水温之差不要超过2。 鱼体用5-8%食盐水或20PPM高锰酸钾溶液集中进行药浴10分钟左右。
3 .鱼饲料种类
鱼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饵料,这类饵料可通过施基肥、追肥培育,水稻害虫也是其饵料来源之一。 传统稻田养鱼的鱼饲料主要依靠天然饵料。 第二种饲料是人工饵料,通过人工喂食提供。 人工饵料以自己的米糠、麸皮、青料和大、小麦等杂粮为主; 还可额外给予部分鱼用颗粒饲料,饲料日剂量约为鱼重量的5-6%。 养殖前期可适当多投,但平时应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食用情况等适当增减,喂食地点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主要为鱼洞、鱼沟。 养殖中后期,一般不人工饲喂饲料。
4 .养殖管理
用水管理。 在水源水质管理方面,重要的是确保水的安全,防止有毒的水流入田中,高温季节要更换排水,注意避免田里的水温度过高。 水稻生长初期,水位保持3-5,早衰,水稻生长中后期水位保持15左右。
日常管理。 干旱季节的保水问题,必须做好雨季排涝工作,稻田养鱼日常管理的关键是防渗漏、防渗漏。 因此,必须经常巡视田埂,检查鱼网栅栏。 特别是下雨天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栏的垃圾,有利于排水畅通。 田里的老鼠在田埂上挖了个洞,漏水让鱼逃跑。 需要仔细检查一下马上堵上。 不能把鸭子放在养鱼田里。 如果发现了水蛇等敌害生物,也必须考虑尽量去除的方法。 巡田要认真慎重,注意鱼类活动和饮食情况,及时掌握鱼类生长信息。
5 .稻田捕捞
为了有效、迅速、安全地捕鱼,需要一定的工具和设备。 其中包括打捞、网抄、网小、鱼桶、网箱。 这些小鱼的道具和简单的设备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用通用设备代替。
捕鱼前,先整理好鱼沟、鱼洞,保证沟、洞畅通,再缓慢放水,使鱼落入沟中,适当驱赶到鱼沟中,再用拖网、拉网、捞海轻轻地捕鱼。 鱼多一次捕获不完的,可以再次下水收集鱼排水捕获。 然后检查沟、坑中是否还有少量的鱼残留,需要捕获。
鱼入箱后,清洗残泥、清除杂物,按规格分类,对不符合食用标准个体的鱼种,转入其他养殖水面,以备下一年放养需要。
捕鱼过程中,注意鱼体的保护,将其放入网箱中。 鱼种应尽量减少受伤和死亡,成鱼应保持机体投放市场。
五.适当推广区域
全国水能丰富,水质好的稻田也可以。 该技术在广东粤东西北地区推广5万多亩。
六.注意事项
1 .选择光照充足、耕作层深、保水力、保肥力强、不受旱涝影响的稻田进行改造;
2 .采取防逃、防天敌等措施
3 .放苗前3-5天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或专用消毒药消毒稻田;
4 .鱼苗刚投加时稻田肥力不足,需适量投加花生面筋米糠面筋青苔等以提高鱼体抵抗力;
5.6、7月份温度较高时,需保持高位水冷却鱼体;
6 .养鱼期间,注意田间水水质,经常注入新水,维持良好水质,预防鱼病发生;
7 .养鱼稻田一般不宜采用混泥土喷洒农药。
七.技术委托单位
公司名称:韶关市渔业技术推广站
联系方式:广东省韶关市镇江区十里亭镇五里亭社区皇景路30号(市水产研究所)。
邮政编码: 512006
联系方式:青昭军
联系方式: 18948829099
资料来源:广东省农业和农村厅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