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文/图半岛老媒体记者邬明洋通讯员朱业虎
金秋季节,玉米闻起来很香。 平度市南村镇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迁建的3600亩玉米迎来丰收。 走进田里一看,一辆玉米收割机正开着马力来往。 随着机器的轰鸣,一排排的玉米被收割机吞下“肚子”,一棵成熟的玉米直接钻进了收割机的粮箱,秸秆还田……
使用无人机进行植物保护
“谷物丰产,今年我们在高标准农田种植的桑利565和登高605等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穗粒丰富,亩产达700多公斤,比去年提高了50公斤。 不仅是上帝的帮助,我们的科学管理技术也出了力。 ”。 看着黄澄澄的玉米棒子晃晃悠悠地倾斜下来,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玉芹笑逐颜开。
据了解,王玉芹合作社今年采取土地流转和土地提留两种模式农业规模化经营,共利用土地33600亩,其中目前3600亩玉米地块已流转,剩余提留。 王芹带领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生产的粮食产量高、质量好,已累计贡献粮食一亿多斤,获得“全国粮食生产者”、“青岛粮食生产者”全国20个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荣誉称号,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也进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作为农民的“乡巴佬”,如何通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把小田变成大田,把垃圾田变成整田,把闲田变成忙田呢? 你出去打工,我给你种田。 “我存了家里五亩地,闲下来就可以打工赚钱了。 ”在南村镇清水村农民王哥看来,这样托管土地很划算。 现在正值秋收时节,镇上虽有不少农户,却悠然自得,成了“甩手掌柜”。 原来,这些农户拿着“田保姆”,把土地送给了王玉芹的合作社“管理班”。
进行节水灌溉
南村镇企业很多,大部分劳动力都去企业打工,但农民也不想让土地荒废。 起初,他们一边打工一边耕田,结果土地长不好,工作也落后,两头为难。 同时,传统小规模散户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不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需要。 “谁种田”“怎么种田”,已成为提高现代农业质量的新课题。
欧芹从2008年3月开始成立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平度市第一个集机耕、机收、机播、维修、培训为一体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鼓励本村和邻村农民有地进、有资进、有机进、有劳进,转移农户手中分散的地块,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将优势资源和先进农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统筹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
“传统逐户分散经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例如,土地分割、土地生产效率低下、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甚至连种田的人都没有。 ”王玉芹认为,土地流转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移动后的农田,打破了原有的小耕地边界垄,为大规模的机械应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玉米装甲车
“土地流转后,我们实行集约化种植,采用大田作业,各种机械程度利用率高,可以节约很多人工物资,效益相对好于农户单独种。 ”王玉芹说,“流转前,这里有一小块田地,那里有一小块田地,像满天星一样零星的耕地不能连续种植农作物,亩产非常低。”
“用机器种田,快做,水平很高啊。 》近年来,王玉芹在已成立青岛华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相继成立青岛华凯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青岛凯玉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生产服务型联合社,为农户提供耕作、种植、防、收获、生产资料供应等农业全产业链服务。
“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荣誉
桑园村种了半生的张素霞,寄养了20多亩土地,现在很满意。 “寄存了土地之后,还是我们的土地。 不做农活也可以。 在附近的服装厂打工,又赚了一笔收入。 ”她笑着说。 白河庙村的林红松也将27亩土地寄养在合作社,他和恋人去当地一家玻璃公司上班,获得了双重收入。
实行土地供销后,农户在每个生产环节建成后,只需支付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就可以从筛选到收获的全过程放心管理,赚钱多了,操心少了,“谁种田,怎么种田”的难题王芹的联社以托管服务模式推进的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30000多亩,涉及前王家庄、前张家庄、白河庙、七甲村、马家西卜村等17个村和周边崔家集等,方圆30公里左右。
如何让高标准农田建设、洼地变成良田,让差田变成良田? 会变成贫瘠肥田吗? “合作社加快农田碎片治理,兼并改造小田归口大田,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 ”王玉芹说,“过去秋收有困难,现在地块相连,种垄去了,农机开放了,欢乐扩大了,种田就轻松了。” 远远望去,一条硬化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向田间地头,为机械化提供了便利。
在地里收获玉米
即使是在同一个地方,以前也是别的样子。 “中间高,两头凹,老天爷吃多少钱? 田地是土路,雨天车进不去,出不来。”王玉芹感慨道。
合作社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实行土地综合治理,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低产田成为高产田,成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创造了通过平整土地,增加耕地。 走近农田,令人吃惊的是,没有了一条田埂,高高低低的区块变平,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流转中面临的规模小、分散等难题。
“拿着卡刷的话,会自动浇水,所以很便宜。 ”采用智能灌溉方式,节约水电费和劳动力,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也方便了灌溉地。 原来灌溉地用的是输水带,一次铺几百米,一次浇水就腰酸腿疼。 现在地头建了电灌溉站,地下管网相连。 目前地面铺有滴灌带,洒水喷头均匀分布在田间。 节水改造使灌溉地成为灌溉作物,大水精密
实行智慧田栽培,发展精细农业在崔家集小麦播种现场,精量播种机正在播种小麦。 “随着国家持续释放重农保粮的积极信号,更多城市资本向农业和农村投资,北京一家农业公司今年委托我合作社在全产业链上托管6000亩小麦。 ”王玉芹说。
规模种植可以有效解决“谁种田”的问题,但要想“种田好”,必须依靠科技单产做文章。 “以前农户分散经营,但难以普及的新品种和新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王玉芹认为,实行土地管理后,优质良种、配方施肥推广等农业科技得到落实。 合作社推行的菜单式多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服务两种模式,使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在生产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标准田玉米成熟
落实农机精准工作。 合作社自主购置或“共享”的重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生产机械配备了导航系统。 机械作业时,整地和秸秆还田同时进行。 “植保无人机飞了两个小时,相当于40多人工作一天。 无人机的喷洒量均匀了,不仅避免了喷洒泄漏,而且每亩的用药量也减少了30%。 ”王玉芹说,过去喷洒药物,都靠经验,不仅效率低,而且造成空气和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通过无人值守飞行,提高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利用机械化精密的作业服务,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而且提高了作业质量。 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承担了科技试验和开发项目,其中承担的国家农业部科技项目——保护性耕作,通过农田农作物秸秆、留茬还田覆盖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肥力和抗旱能力,保护性耕作土地“全国保护” 同时,建立绿色新技术示范田,围绕“控肥增效、控毒、控水、膜污染、省工节约”示范成熟的绿色优质高效技术示范,节约本增效5%以上。
青岛市“粮食大户十佳”证书
为实现谷物稳定增收,联社与山东青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推广种植青丰1号等小麦新品种。 实行精量播种,生产的小麦以每公斤超过市场价0.2元的价格退回种子公司,每亩可增收120多元。 2019年7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农业专家参观王玉芹耕种的土地。
致富不忘乡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王玉芹合作社,心是农民,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 在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的同时,拿出一定的财富回报社会。 持续10多年,每年出资10万元左右,为村民工作,仅村里硬化的街巷之一,就有50多万元的支出。 每年春节前,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人过节费200元。 建设帮老板食堂,为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
“在带领乡亲种多粮、种好粮、适度流转土地的同时,要扩大供销面积,扩大服务环节,争取五年内实现供销面积十万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玉芹是这样计划的。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