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2020  海洋渔业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2018初春全国冬小麦种植,今年晚播的冬小麦怎样管理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118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风吹麦浪,满眼金黄。 6月12日,一辆联合收割机驰骋在河南浚县金色麦田里,马达声“奏”起夏收曲,标志着丰收的到来。夏粮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度,冬小麦产量占夏粮的九成。 然而,今年夏粮丰收,尤为不容易。 受2021年严重秋汛影响,粮食主产区冬小麦大面积夜播,生长势暂时减弱,苗情不容乐观。要确保丰收,就要实现小麦迟播的“逆袭”。 其中,在复杂的天气形势下,有效行动以避免危害是很重要的。 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各地气象部门关注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业,坚持以苗施策,做好促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风吹麦浪,满眼金黄。 6月12日,一辆联合收割机驰骋在河南浚县金色麦田里,马达声“奏”起夏收曲,标志着丰收的到来。

夏粮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度,冬小麦产量占夏粮的九成。 然而,今年夏粮丰收,尤为不容易。 受2021年严重秋汛影响,粮食主产区冬小麦大面积夜播,生长势暂时减弱,苗情不容乐观。

要确保丰收,就要实现小麦迟播的“逆袭”。 其中,在复杂的天气形势下,有效行动以避免危害是很重要的。 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各地气象部门关注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业,坚持以苗施策,做好促苗复壮气象服务,小麦长势逐渐好于多年。

添壮苗科技“良方”

“去年小麦播种期晚了一点,没想到今年长得这么好,一亩地要收1000,3400斤。 ”望着金黄饱满的麦穗,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彭窑村的农民刘运登喜气洋洋。

虞城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小麦种植面积达116.1万亩。 由于去年秋季强降水,部分小麦播种比常年推迟15—20天。 再加上土壤湿度大、田里苗种多、弱苗比例高,让农民们捏了一把汗。

开局不利,农民很担心。 气象部门重点抓好晚栽弱苗“促弱转强”,全方位开展“科技强苗”。

在河南,气象部门开展“‘科技壮苗’春促管”在线直播培训,利用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数据、卫星遥感资料等,动态掌握小麦生长状况、土壤质量。

河北省晚播麦比例高达76%,冬前苗情史上最差。 为确保丰产稳产,廊坊气象部门从4月开始,利用不同时期卫星资料监测全市小麦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掌握冬小麦苗情变化进度。

“在抗疫背景下,田间调查覆盖面缩小,卫星遥感成为监测秧苗状况的‘火眼金睛’。 ”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红梅介绍,该中心成立了气象科技服务团队,在春耕春播服务中,重点利用多源卫星数据为冬小麦生长(苗情)监测精细化业务服务

同样,山东气象部门在春节前启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成立专家领导小组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 山西也组建“111”春管气象服务团队,实现“专人专报”。

“幸运的是,冬天小麦的底质很好,气象专家也一直帮了我。 今年的收成很好。 ”6月7日,收割小麦的山西省永济市东伍姓村村民王芝芳介绍,她负责的禾丰家庭农场平均亩产36.3万斤,亩产达到481公斤,以优于往年的饱满姿态迎来了大规模的机器收割。

巧收夏粮

从秋播到夏收,从种子到麦粒,一株麦子历经艰辛,终于迎来丰收。

“各位村民,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天气以晴为主,请抓紧收。 ”6月5日天刚亮,河南滑县西河京村村委会主任侯超悦又开始每日“例行”播出。 为了合理安排农民夏收夏种,除了每天定时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报外,利用大喇叭将气象预报传播到村头田地的“管家式”气象服务,贯穿于整个“三夏”。

“小麦收获前必须‘喝’饱水,麦粒才能长得更好。 ”滑县气象台台长牛纪远说,从5月20日开始,他用土壤水分仪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帮助农民浇水。 灌浆后不久,麦田变成了一片金黄,但拨开麦粒一看,大部分小麦都是湿的,还没有完全成熟,给农民带来了困难。

不仅如此,如果麦子收获早,湿度太高,需要加强晾晒; 不收也怕下雨麦子湿了,很多农民都盼着庄稼长几天,产量更高。

听到农民的声音,滑县气象部门准确预测夏收时段下午短时降水,不仅提醒农民及时收获和覆盖晾晒的小麦,而且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田中的火点,防止火灾发生。

“天气预报就像决定了收获和晾晒的时间,准确及时,为麦子占用了好几天时间。 ”西河京村农民侯民生说。

6月10日,在毗邻滑县的浚县,蓄滞洪区30万亩高标准农田小麦开始了夏季的开幕。 去年,这片土地曾被2米深的洪水淹没。 为了让晚播一个多月的“插班生”跟上增长步伐,浚县气象部门利用遍布乡镇的自动土壤水分站,每10分钟更新一次数据,精准指导农民喷洒农药。

“县气象台预报8日以后会有阵雨或雷雨。 今明两天赶紧收麦子。 等湿气消失后,再种下煮熟的青蛙。 ”6月6日,陕西大荔县北阳村二班农民李进良在看天气预报短信。

很难想象,7个多月前,这里“秋霖”接踵而至,遭遇了洛河60年来最大的洪水。 如今,站在大荔县官池镇东阳村的堤坝上眺望,一亩金黄尽收眼底。

“有气象专家的指导,掌握了天气的变化。 今年的小麦不仅没有受到去年涨水的影响,亩产也稳定在1200斤左右。 ”东阳村四组农民田根山说。 (记者/刘倩李悦)。

(记者侯鹏敏、王莉、武雅丽、安璐、王转霞、张爱玲、张珍珍、马洵、祝熙航、曹兴锋为本文做出了贡献)。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秋汛 冬小麦 产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