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谷物生产多的高广勇——
高产经验制图总结
“又是丰收之年!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沙河镇盈仓村农民高广勇面带高兴,站在自家谷仓地带眺望。 黄澄澄的玉米堆在高2米、长约30米的墙上。 今年,高广勇承包了150亩土地,据他估算,亩产可达800公斤。
2018年,35岁的高广勇回乡务农,成为村里第一个尝试保护性耕作的农民。 但盈仓村属丘陵中腹部,多为白浆土,农村常用的平播农业方式也不完全适合当地土地,老高遇到了难题。
第一年,高广勇一边耕田一边记录问题。 到了冬闲时节,他自己改造了农机。 深松机的刨地钩本来就很厚,老高在上面盖了一层薄片,“刨地更给力”。 木板上的土壤松散了,种下的作物根系更加发达了。 “让庄稼吃得饱饱的,有稻草的生命力,上面结的玉米粒一定更饱满。 ”
“爷爷,我种的玉米有点重吗? ”护农后,老高田的粮食产量从最初的每亩500公斤到现在逐年增加,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他经常在家里地头“开班上课”,和村民分享经验。
在接触中,高广勇发现,并非部分农民不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而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办,自然就做不到”。
为了更好地了解技术,高广勇和朋友赵新凯模仿孩子上学的思维导图,画了丘陵半山地的黑土地保护农业技术要点指导图。 春季作业、苗后除草、病虫害防控……高广勇这几年总结出的难题,在导图上得到了答案。 初稿完成后,高广勇咨询了专家,使指导图的措辞更加规范。
如今,这本指南传到了许多农民手中。 “前面的书全是字,但我们真的看不进去。 现在不一样了。 明年的春耕就是这样来的! ”沙河镇纯堡村村民赵纯发说。
“我想在适用当地的基础上,让大家都能顺利进行。 ’午饭结束后,高广勇绕着农机跑来跑去。 “我给自己留的‘寒假作业’条耕机也修好了,春耕要大家用! ”
小麦种子专家朱振钢——
致力于品种推广
一有空,小麦育种专家、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朱振钢就驱车来到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郎公庙镇的小麦育种场。 播种、施肥、防病、收获,所有重要环节他都亲自参与。 “这一片片的小麦就像我的孩子。 ”朱振钢说。
66岁的朱振钢弯下腰,从麦苗里抓起一片叶子,拿到手仔细端详,用手指轻轻一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百农4199改良型的延展性很好! 明年亩产还可以增加。 ”
在以往的考察中,他发现靠近寒带的小麦叶子薄而大,颜色深,在曙光和余晖中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靠近热带的小麦叶子厚,颜色浅,不会在强光下休眠。
小麦的各种特性激发了杜鹃钢的灵感。 他选择了100种产地接近北极的小麦和100种产地接近赤道的小麦,经过3年的理论研究和14年的杂交与田间改良,终于培育出兼具两种小麦优点的百农4199。
“这种小麦叶厚颜色深,可以利用早晚的曙光、余晖进行光合作用,白天也不休息。 早上班,晚下班,还不休息,产量自然就高了! 亩产增加三百斤。 ”朱振钢说。
小麦研究所的人工气候室内,整齐地放置着装有不同小麦品种的育苗桶,计算机实时控制着光、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这样的实验室可以加速小麦的生长,一年成熟五次,两年就可以完成过去八年的育种工作量。 ’说到新技术,朱振钢非常自豪。
“茹老师培育新品种还是需要8年、10年。 ”一位工作人员开玩笑地说。
“一个小麦新品种的普及,在整个社会都需要很大的成本。 事关农民汗水和劳动果实,我们不能疏忽。 即使出成果、出文章有点晚,也要精益求精。 ”朱振钢马上解释。
谈及未来的难关,朱振钢带记者来到一家智能大棚,里面种着几十种小麦,还有更多“精挑细选”的野草。
“野草生命力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 我们想让小麦吸收野草的优良特性,最好能杂交。”朱振钢对记者说,他一辈子没做别的事,就是想着法让小麦更好、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脱贫村第一书记陈桂华——
文旅融合致富路广阔
入冬以来,山区的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了。 吃过早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龙泉镇高要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桂华披上厚厚的棉袄出门了。 最近村子里种了茶树。 当他来到基地时,乡下人已经在忙着工作了。 “回到前一年,大家早就进入围炉里喝小酒的节奏了。 现在一年四季都是农忙季节,”陈桂华说。
位于贵州东南部苗岭山区,高要村是苗族大佬聚居的自然山寨地。 因为曾经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堵塞,这里被牢牢地贴上了贫困落后的标签。 经过脱贫攻坚战,村子面貌一新。 更可喜的是,发展至今的产业逐渐迎来收获,耕地由糊口变成了赚钱的门路。
从前的荒山种着茶叶和蓝莓,在山脚下建立了蔬菜基地,甚至连林下都种着中药材。 “老百姓可以从土地流转费、务工费、红利中受益,比当时自己零星撒种强多了。 ”陈桂华说。 截至去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1.2万元,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 陈桂华对此不满意。 他清醒地认识到,高要村毕竟是座山少的小村庄,产业规模很难再突破,要带领大众持续增收致富,就必须探索发展新招。
一代代的苗家子弟在高要村耕作,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情,留下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 两年前,该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庄名单。 此外,村子里还有上千亩梯田,无论是冬春油菜花,还是夏秋稻谷,田里的庄稼层层叠叠,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像一条美丽的带子。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进村游玩。 “很有风景和风情。 这不是现成的观光地吗? ”在为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寻找开创新之局的途径时,众多外国游客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说干就干,在陈桂华的积极对峙之后,旅行社开发团队来到高要村,准备以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为卖点,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闲置的房子可用于农家乐和民宿发展。 产出的农产品既可以是好客的美食,也可以作为特产出售给游客……”展望未来,陈桂华充满了自信。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4日07版)。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