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一、技术方案概述江苏地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平原两个大麦区,适宜种植的专用小麦主要为中筋和弱筋小麦,部分地区可生产优质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类型有春性红皮小麦和半冬性白皮小麦。 但受降水量大等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影响,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和逆境发生概率高,肥料施用量大,利用效率低。
本技术方案针对中强筋小麦生产中影响绿色优质高效的限制因素和减肥减药要求,通过对优质中强筋品种采用机械自适应播种均匀苗喷洒技术、氮素后移技术、逆境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中强筋小麦的绿色优质高效, 产量水平达到450~500kg/亩,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或面粉加工企业的需要,其中,筋小麦符合GB/T17892-1999中二级筋小麦质量指标,即籽粒硬质,角质率70%,容重 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下降数值300 s、下降数值300 s的中筋小麦籽粒品质为容重770g/L、水分12.5%、不完全粒6.6。
二、技术方案详细(一)优质中强筋品种药剂混合品种选择:一、区选品种根据小麦质量类别,选择适合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性(主要是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强中强筋小麦品种。 其中淮北麦区选择强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和中筋半冬性白皮小麦品种; 苏中地区以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偏强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配套; 苏南地区以中筋春性红皮小麦品种为主。 同时推进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面粉加工企业与食品加工企业联动,实现优质、专用、高效生产。 而只有统一品种配置,中韧小麦品质才能相对一致,为统一生产管理、分品种专业贮藏和优质优价等奠定基础。 目前适合江苏省大面积优质、高产半冬性中筋小麦的品种有淮麦33、徐麦33、徐麦30、淮麦40、济麦22、百农207、连麦7号、徐麦35、连麦8号、淮麦35等; 春性中筋小麦品种有扬辐麦4号、扬麦23、扬麦20、扬麦16、扬麦25、镇麦10号、苏麦188、宁麦14等; 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有淮麦20、烟农19、郑麦9023等; 春用筋强的小麦品种有镇麦168、镇麦12、扬富麦101等。 2、药剂拌种针对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性入侵病害和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加强小麦种子处理,确保选用相应药剂进行包衣、药剂拌种,以延缓小麦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时间,减轻秋苗的发病播种后马上播种,现在混合现用,当天播种结束。 适时提早播种小麦,也可以应用控释肥料,促进生根、分蘖、壮苗。 旱作小麦地下害虫防治应立足于播前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部分严重发生的田块可采用春季毒饵法进行防治。 防治指标为蝾螈100头/亩( 0.15~0.2头/m2 )、蜈蚣1500头/亩(或2~3头/m2 )、棘球蚴3~5头/m2或麦株受害株率为2%~3% (二)机均抛秧技术: 1、淮北旱作小麦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上、中旬,稻作小麦适宜播种时间为10月中、下旬,合理播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适期范围内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亩,越冬期茎蘖数为50万~60万/亩,拔节初期高峰苗达90万/亩左右,成穗数在40万/亩以上。 淮南稻播种适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适期内播种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调。 适期范围内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5万/亩,越冬期茎蘖数35万~40万/亩,拔节初期高峰苗达60万~70万/亩,成穗数30万~33万/亩。 延迟播种的小麦基本苗必须适度增加,且随着播种期的延长,种子田出芽率降低,不同播种期的适宜播种量差异较大。 通常,过了播种适期时,要求每晚播种1天,播种量增加0.5 kg左右,但基本苗最大不得超过预期穗数的80%。 2、机耕播术(1)稻茬小麦水稻收获前7~10天放水晾晒农田,保证收获时土壤湿度适宜,便于机械作业。 在水稻收获机械上,为了使树桩的高度在10cm以下,将树桩的长度设定为5cm左右,均匀撒播。 不能均匀喷洒时,人工均匀喷洒。 使用90马力以上的重型中型拖拉机进行翻耕或深旋翻,要求翻耕深度不小于20cm。 耕后,用犁或耙平整土壤播种; 旋耕埋草深度至少12cm以上,优选15cm左右,防止秸秆在播种层密集。 秸秆切碎长度过长或收获时残茬高度过高的,收获后尽快用专用秸秆粉碎机粉碎。 秸秆粉碎机匀速行走,粉碎刀贴近地面,确保树桩和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
在保证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的前提下,土壤含水量在田间相对持水量80%以下的,可以采用机条播方式播种,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 播种时根据土壤质量调节播种深度,控制土壤质量2~3 cm,调节土壤偏旱深度3~4 cm,行距20~25cm的播种质量要求是:播种深度适宜,深度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复式播种机作业时,草量大、秸秆铺得不均匀等情况下,播种前可增加一次旋耕灭茬作业,以保证播种质量。 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可以用改进的带状条播机播种。 (2)干旱小麦淮北和丘陵地区前茬为玉米,收获时秸秆切碎铺放,秸秆长度控制在5cm左右。 旱作小麦建议采用1年深耕或深松、2年旋耕整地相结合的耕整地复播方式,每2-3年深耕或深松一次。 耕深23~25 cm,拆除耕底层,填前一根秸秆后立即耙或镇压; 或深30~35 cm,犁底劈开,再旋耕15 cm,将粉碎后的秸秆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然后进行后代耙土,破碎压实,有利于根系下生根,不通风,保护幼苗耕田结束后,用小麦宽幅精播机或小麦半精播机播种。 播种深度3~4 cm,行距20~25cm。 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70%时,应先培土再播种,保证小麦及时出苗。
3、开槽抗旱治污技术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经常遇到季节性干旱,淮南地区季节性降雨偏多,田间污染成灾时有发生,提高麦田灌溉排水能力,培育分布深阔、活力旺盛的根系,是稻茬小麦高产稳产在稻旱麦田,播种前后土壤湿度要求适时开沟,实现三沟组合,纵沟、腰沟、田头沟逐级加深,沟沟连通。 高产麦田要求纵沟25~30cm、腰沟35~40cm、田头沟45~50cm、沟宽20cm左右,以提高排水、耕作层的透气性。 用挖沟机挖沟,均匀撒沟泥覆盖麦垅,减少露籽,注意防冻和护苗。 4、播种后的压土技术带压土器的播种机要注意随播和压土,注意压土质量,对无压土器的播种机,播种后土壤温度合适时,要用压土器进行压土。 紧密耕层,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和保湿抗冻,确保安全越冬。 播出后土壤湿度不适宜镇压的,应当在冬前选择晴好天气提前镇压。 (三)控氮后移技术1、致病因素定量施肥技术根据中、强小麦产量水平、品质要求确定合理肥料用量。 普通亩产500kg左右,中筋小麦总施肥量控制在14~15公斤/亩,N:P2O5:K2O按1 0.50.5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强筋小麦总施肥量控制在15~16公斤/亩,N:P2O5:K2O按10.60.6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推广施用缓释肥料。 2、控氮后,施肥技术应根据中强筋小麦产量结构特点、生长发育特性和群体质量要求,合理调整氮肥运筹比例,氮肥后移,氮肥基肥:壮蘖肥:孕穗肥=5:1:2:2 强分蘖肥(3~5叶期前后施用,促进平衡,促进低位分蘖生长)约占10%,淮南地区和淮北晚播小麦苗期生长均衡可不施,淮北适期播小麦宜施; 大面积生产中拔节肥和孕穗肥可一次性施用,倒3叶至倒2叶期施用。 高产田提倡分两次施用,拔节肥(基部第1节间接近定长,叶龄多为2.5叶时施用)、孕穗肥(叶龄多为0.5左右时施用); 高地力条件下可选择3:1:3:3方式; 磷、钾肥基追肥比为5:5或6:4,追肥在拔节期施用。 推介机械施肥技术。 3、根外追肥技术根据中强筋小麦开花后的天气和植物生长状况,后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尿素或磷酸二氢钾等防治病虫,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有利于改善品质。 (四)逆境绿色防控技术1、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本着“防治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与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 农业防治:精选种子,清除病粒,推广精量播种,提高群体质量,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高温腐熟有机肥,轮作轮作,清洁田园等。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类及其衍生物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色样、性激素、网具等诱捕、捕杀害虫。 药剂防治:根据田间病虫草发生特点,选择准药剂,及时适量防治。 并注意合理混合、轮换交替使用不同药剂,克服和延缓病虫害抗性的发生和发展。
(1)优化清除技术应根据草相、草龄、土壤湿度等适宜期用药,重点做好冬前化清除工作,早春根据草情进行辅助治疗工作。 播种后幼芽适度时,可阻滞杂草。 冬前播种时封闭化清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到块料(一般禾本科杂草每平方英尺50株以上,阔叶杂草每平方英尺10株以上)时,及时根据草相和优势草种选择药剂进行施药清除。 对于春季以后草害达到防治指标的块料,为防止冰冻药害发生,小麦拔节前寒尾暖头,平均每日8以上(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抢晴药,寒流到来前后3天内不准用药。 )2)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中,后期重点关注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纹枯病:返青期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0%时,及时均匀喷雾防治,重病田每隔7~10天再用药防治一次。 白粉病:当上部3枚功能叶病叶率达5%左右或病株率达15%左右时,可作为防治标准。 对早春病株率达5%的农田,可早期进行一次防治,减轻后期危害程度和防治压力。 赤霉病:小麦开花初期采用氰基丙烯酸酯戊唑醇复配剂等新剂型及时防治,应做到“准时、对药使用、足量、次数使用”和“花始防、谢花再防、雨补、一炮三防” 蚜虫(小麦扬花至灌浆初期,蚜虫株率超过25%,或百穗蚜量超过300~500只(天敌与蚜虫之比小于1:150 ) )需防治。 此外,苗期平均每株蚜虫4~5只也需进行防治,冬前防治需适当提高浓度和剂量。 突出加强“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做到一喷多防、保绿抗衰、保粒增重。 2、冻害防御与修复技术江苏冬春常见冻害每年都有,甚至一年多次出现,尤其是春逆春寒冻害危害较重。 冻害的防御措施,如合理选择品种、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肥水、培育壮苗等可以提高麦苗自身抗冻能力。 在低温到来之前,如果土壤出现干旱,及时浇水,能有效防止冻结。 亩产低苗壮(用10(15 ) g水掺1.5kg等措施也能有效防止冻害发生。 小麦冻害后,根据冻害程度增加复肥,小麦拔节前严重冻害时,可适量施用强分蘖肥,恢复生长; 拔节后发生冻害时,低温后23天剥除幼穗受冻程度,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以上的麦田施用复肥,幼穗冻害率在10%~30%的麦田每亩5 kg尿素,冻死率在30%~50%左右的麦田需注意的是,对于冻死率在50%以上的麦田,补充5 kg尿素的孕穗子拔肥仍需正常施用。 3、抗旱污染防治技术根据小麦生长季土壤墒情变化及时排水。 其中,淮北地区以灌溉为主,淮南地区以排放为主。 (1)抗旱技术强调根据土壤湿度适时节水灌溉。 齐苗水:播种后1~2,田间相对含水量小于60%时进行窨灌。 越冬水:底质不足或秋冬干燥时,进行窨灌,弱苗早灌,强苗晚灌。 拔节孕穗水:配合拔节孕穗肥施用,3月下旬至4月初,加入拔节孕穗水,每亩浇40~50m3水。 (2)泄水降技术是在播种前后加沟系的基础上,冬春注意沟系湿润,保持沟系畅通,在沟土上生根作业,排水顺畅,出苗至雨停、田地干枯,返青期前地下水位控制在0.8m以下,返青后4、倒伏防御技术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 防治倒伏的主要措施是选择耐肥、矮秆、耐倒高产品种、矮壮丰等拌种,合理配置基本苗数,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根据不同秧苗情况合理运用肥水等促进措施,优化个体健康和群体结构。
发现旺长,应早期采用镇压、深中耕等措施,达到叶控蹲节; 群体在大块前拔节前可用低壮丰50g/亩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50~70 ) g/亩叶面均匀喷雾,不得复喷。 5、妥善贮藏技术,避免熟末期及时抢晴收获,下雨影响品质和烂麦场。 联合收割机收割或者人工收割脱粒,应当及时扬净。 脱粒后及时晾晒3~4个晴天,保证籽粒水分12.5%进入仓库,储存在通风干燥处。 要求分品种专项收入、专项储蓄、特卖,提高效益优价,提高效益。
三、适用区域江苏省中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域。
四、注意事项1、提倡水田开沟,注意控制最后浇水时间,为小麦耕作和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湿度条件。 为了强调水稻成熟收获的意识,家庭农场、田间劳动者由于受干旱或干旱条件的制约,往往会影响收获进度和播种进度,尤其要注意提前制定计划,加快收获和播种进度。 2、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过高,普通小麦条播机作业时易出现排种管堵塞,缺苗断垄,建议采用改进的带状条播机进行播种。 3、稻草还原量大、地表过松松软时,播种机自带压圈往往达不到理想的压土效果。 播种前用专用压路机压实播种层再播种,可以提高播种深度的均匀性; 也可在播种后1周内用专用镇压工具进行播种后镇压,压实耕层,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 秋季和早春可根据土壤松散情况和苗情、土壤湿度进行镇压,但拔节后不能进行镇压。 作者是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扬州大学郭文善教授!
想了解更多农业技术知识,请关注“南皇阳农业”!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