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2020年秋季小麦种植指导意见,全国小麦秋冬种植技术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425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农业农村小麦专家领导小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目前,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前茬作物生长过程接近常年同期,有望正常成熟顺利生长,为适时适度播种创造条件。 大部分地区小麦种子数量充足,质量好。 据气象部门预测,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 针对今年天气不确定性和小麦生产特点,树立“七分种、三分管”、“三分农机、七分机手”的思想,立足抗旱、防病虫、防冻害、防污染,坚持适期、适湿、适量播种,做到一播保苗一.秋冬技术(一)品种选择根据当地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农业农村小麦专家领导小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目前,全国冬小麦主产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前茬作物生长过程接近常年同期,有望正常成熟顺利生长,为适时适度播种创造条件。 大部分地区小麦种子数量充足,质量好。 据气象部门预测,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降水量呈“北多南少”分布。 针对今年天气不确定性和小麦生产特点,树立“七分种、三分管”、“三分农机、七分机手”的思想,立足抗旱、防病虫、防冻害、防污染,坚持适期、适湿、适量播种,做到一播保苗

一.秋冬技术

(一)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力、栽培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以高产、优质、高效、抗逆为目标,提出“品种类型适应生态区域,品种产量水平与地力水平相适应,早中晚熟品种与适宜播期相结合,品种抗性与气象和生产相结合黄淮和北部小麦产区选择丰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强(耐寒、抗倒、抗病)、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的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品种,田间注意选择节水稳产的品种。 长江中下游小麦产区选择耐涝、耐渍、抗病(以赤霉病为重点)、抗倒、耐寒、抗穗发芽和熟期早的弱筋和中筋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春性中强筋品种种植面积; 西南小麦产区重点推广抗条锈病、耐肥、耐倒、丰产性好的品种,同时根据加工企业需求种植酿酒、膨化等专用小麦品种; 西北小麦产区选择丰产性好、品质好、抗旱突出、抗倒春寒、综合抗病性强的品种。

(二)播前准备

一是及时捣乱。 旱作小麦产区要及时收获前茬,确保小麦适时播种。 稻茬小麦产区千方百计减少迟播,特别是迟播面积。 水稻要畅通排水沟,管理好最后的上水时间,为小麦耕作播种提供充足的土壤环境,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过多的“老后稻”。 家庭农场、田间劳动者受晾晒条件和干旱条件的制约,往往影响正常收获和播种,必须加快收获和播种进度。 立足于抗灾播种,尽早准备秋播期间发生干旱或阴雨的应对措施。

二是种子处理。 为防治和控制小麦纹枯病、全蚀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病虫害和地下害虫,应大力推广种子药剂处理,特别是种子包衣技术,因地制宜、科学选用,尽量减少“白籽”进入田间。 针对多种病虫害混合复发区,合理制定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配方,进行混合拌种,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 包衣、揉制、土壤处理,必须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操作,或者在专家指导下操作,防止药害、人畜安全事故的发生。 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作用,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三)精细整地

整地包括深耕(松)、少耕免耕、耙压、秸秆还田等。 突出以深耕(松)、秸秆还田、镇压为主要内容的优质、规范耕地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打好麦播基础。

一个是深耕(松)。 旱作小麦加大机械化深耕(松)技术推广力度,对连续耕2-3年的麦田,力争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25—35厘米为宜,与机耕犁相结合,前两年深耕或深松过去的耕田平整田地,耕两次后,必须镇压耙地,田地深度不得小于15厘米。 稻茬小麦推广深耕或深旋,以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二是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要做到“切碎撒播,混合草土,镇压耙田”。 玉米、水稻收获机械应普及切碎、匀放装置,草坪长度控制在5-8厘米,茬高不超过10厘米,匀放。 不能均匀配置的,应当人工辅助均匀配置; 收获时秸秆未粉碎、秸秆切碎长度过长或残茬高度过高的,收获后需用专用秸秆粉碎机粉碎。 秸秆粉碎机匀速行走,粉碎刀靠近地面,确保树桩和秸秆粉碎彻底,分布均匀。 使用重型中型拖拉机深耕或深旋回草,深耕,埋草深度达25厘米以上,深旋,埋草深度达12—15厘米,防止草土混合,播种层秸秆密集。 西南地区可以推广人工种草技术,用简易播种机将种子置于土壤表面,再人工覆盖稻草,稻草可以整根或切碎。 西北地区应因地制宜推广秸秆带状覆盖技术。

三是适度镇压。 无论深耕或深旋地块,均须根据土壤底质镇压耙吸,使土壤压实,尤其是秸秆还田地块。 土壤湿度适宜时可在播种前后进行镇压,土壤过湿时应推迟镇压时间。

(四)正确播种

根据秋播期间的气候特点,以冬前壮苗培育为标准,严密把握播期,科学确定播种量,使之能在适龄适量播种。

一是适度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适宜土壤含水量为70%—75%。 土壤湿度适宜,可直接整地播种; 底质不足时,应提前做好底质,确保底质充足,确保播种全苗; 必须在田地里播种; 下雨时,应立即排除田间积水并湿润。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麦产区要注意降排水,力争小麦适宜播种。

二是适期播种。 小麦播种至越冬起始积温以550~ 650为宜,应根据品种类型、土壤湿度、天气等确定适宜播期。 一般来说,黄淮北部、北方、西北小麦产区播种适宜时间为10月上中旬,黄淮南部产区播种适宜时间为10月中下旬,西南产区播种适宜时间为10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产区播种适宜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三是适量播种。 因为根据地域、种类、播放期间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要分类确定播放量。 高产田基本苗一般为亩产10—20万,中产田15—25万。 晚播麦田应适度增加播种量,使播种期播种量相结合。

四是适合深播。 坚持“适度含水量和适度浅播,不足含水量适当深播”的原则,根据场地、土壤湿度等条件保证小麦播种深度,防止播种过深、种子裸露,影响发芽和幼苗生长。 在适宜条件下,黄淮、北方、西北等地小麦播种稍深,一般3-5厘米; 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小麦产区等地稻作小麦播种稍浅,一般2-3厘米。

五是精准播种。 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宽条播、多层次复式作业、种肥一体化等高质量机械化播种技术,使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丛苗等现象,做到护苗、匀苗、齐苗、壮苗。

六是广播后的镇压。 小麦播后镇压是抗旱、防冻和提高出苗质量、培育冬前秧苗的重要措施,秸秆还田未耙过的麦田和播时未镇压麦田的,可以使用合适的镇压器在播后土壤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及时镇压。

二.冬前田间管理技术

(一)肥料采购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级控制、磷、钾肥随土壤丰富适量补充”的原则合理配施施肥料。

一是充分施基肥。 要求充分施用基肥,一般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60%,磷、钾50%—100%底施,因地制宜。 提倡增加有机肥、生物肥等,扩大缓释肥、专用复合肥等施用比例。

二是快增幼苗的肥料(分蘖肥)。 对于基本苗少、基肥施用不充分的块料,在小麦2叶期左右立即补充苗肥。 基肥及苗肥均不足时,在主茎3-4叶期(主茎总叶数11叶以下)或4-5叶期(主茎总叶数12叶以上)施用强分蘖肥。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冬前及越冬期间使用泥、杂灰肥等有机肥生根、防冻、肥土。 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麦苗泛黄严重时,应尽早施用复合肥或速效氮肥改变苗情。

(二)科学管水

一是旱及时浇越冬水。 黄淮、北方、西北等小麦产区土壤稀缺的麦田和秸秆田、旋耕种、土壤悬空的麦田,要及时推广越冬浇水、测土灌溉技术,保护秧苗安全越冬。 越冬灌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水分能及时渗透时进行,在“夜冻昼灭”时完成。 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浇水后及时拉锹,松土湿润,防止地表龟裂,通风伤根、死苗。 12月初,麦田0—40厘米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达70%以上是土壤墒情适宜,同时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适宜群体的麦田,冬前可以不浇水越冬。 在不具备浇水条件的麦田里,每次下雨都会拉锹保持土壤。

二是开槽防止污染。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麦产区播种后及时机械开槽,每2.5—3米挖一条竖槽,槽宽20厘米,槽深25—30厘米。 从田两端横埂2-3米处各开挖一条横沟,长块料每50米展宽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5—40厘米。 田头出槽需要宽2.5厘米,深40—50厘米。 要确保内外“三沟”畅通,注意均匀撒播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止结苗。

(三)病虫草害防控

一个是春草秋治。 根据草相、草龄、土壤湿度等适宜期选用适宜药剂,重点做好冬前化学除草工作。 以封育结合、封育为主,湿度适中时,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 对未封闭化清除或效果不佳的麦田,冬前冷尾暖头,在日平均气温8以上晴天及时喷药清除,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冻害和药害发生。

二是病虫害防治。 旱地小麦和部分稻茬麦田要加强地下害虫防治。 冬前加强条锈病、纹枯病、蚜虫等监测,注意及时防治。

(四)冬前镇压

秸秆还田未耙过的麦田及小麦播后未及时镇压麦田的,在冬前土情况合适的情况下,可根据苗情使用合适的镇压器镇压1-2次,有利于保水保水,促进冬前苗生长,提高苗增长率特别是土壤干燥时需要注意。

三.冬前防灾减灾技术

(一)营造抗旱土壤播种

黄淮、北方、西北等小麦产区秋播时,如土壤偏旱,应在小麦适宜播期内,按照“宁可适度晚播,也要做足底质地”的原则,提前做好底质,使之能充分播种,确保全苗对部分旱情严重、播种容易推迟的地块,也可先播种、浇水促进出苗,及时锄去土板结。

(二)晚播畸变播种

旱作和稻作小麦适期后晚播,可推广“四补一促”减灾增产技术措施。 一是选择良种,种籽补晚。 播种期超过适宜时期后,应选择适宜的早熟高产品种。 二是提高质量,防止变慢。 设法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采取细整地、足量播种、适宜浅播、浸种催芽等措施,打好播种基础。 三是增加播种量,密集补夜。 正常情况下,超出适期后,每推迟一天基本苗增加0.5万左右,亩基本苗最大不得超过预期穗数的80%。 四是配肥,以肥补夜。 均衡施氮、磷、钾,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根系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 五是科学管理,促进幼苗成穗。 狠抓起床期和拔节期肥水管理,促进由弱转强。

(三)壮苗冻害防治

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在低温到来之前,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过强的麦田,坚持控(肥水措施)促苗情转化,采取镇压、深中耕、越冬灌水、喷洒化学调节物质等技术措施

(四)南方污染防治

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麦产区及时清沟整土,疏通排灌水系,防治污染危害。 播种后,土壤湿度不足时,应及时齐浇秧苗,促进及时出苗,注意避免积水溢出,防止烂芽和闷芽。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