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众所周知,像小麦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在发育过程中生长,同样外部环境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 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好坏和人为措施是否得当。 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外部环境条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然后采取改造环境或适应环境的措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对麦子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状、水分、肥料等。
1 .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1)苗期)冬小麦种子在15-18自然条件下播种,发芽快、成苗整齐,冬前根系发育健全,达到分蘖数。 播种时温度过高,幼苗生长过于旺盛,容易受冻为害; 冬小麦种子1~2即可开始萌发,但温度过低,萌发缓慢,分蘖减少,影响产量。
小麦种子发芽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重量50%的水分。 土壤持水量达到65%左右时,如果水分不足,发芽就会变得困难等,发芽会变得迅速。 因此,播种前应做好提前水土保持工作。 播种时持续阴雨天气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腐烂的耕种会堵塞腐烂的幼芽,造成秧苗不齐。 所以,播种前要浇水湿润,保持土壤适度水分。
)分蘖期)苗出土后开始快速生长,约20天左右。 麦苗长出三片叶子后,就进入分蘖期。 一般来说,13~18的温度条件对分蘖最有利,在高于20的温度或低于2的温度下分集受到抑制而停止进行。 分蘖期最佳土壤持水量为60~80%。
冬小麦完成一定的分蘖后,一般温度会逐渐下降,经过10~15个晴好天气,需要制造和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提高麦苗的越冬能力; 之后,要求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完成越冬训练。 越冬锻炼的幼苗,越冬期能耐受-15以下温度而不遭受冻害的分蘖节能耐受的最低温度为-14~-15。
(3)返青和摘节孕穗期:入春后,气温升至3以上,越冬麦苗返青,进入生机盎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繁荣旺盛期,温度升至8左右开始拔节。 从这时开始,气温逐渐上升,要求孕期最佳平均温度为18。 拔节开始后,耐寒能力逐渐丧失,对低温越来越敏感,气温快速上升后急剧下降,易受冻害。 江苏省近几年春性品种增多,发育进展迅速,每年3月前后霜冻较多。 所以,要培育结实的植物,合理施肥,促进春季稳定生长,提高抗冻能力。
孕穗期是小麦最需要水分和养分的时期。 肥水不足,形成“贫拔节”,影响小麦春季生根、增叶和小花分化,最后导致穗粒变少,产量下降; 但肥水过多、生长旺盛、中部叶片过大、基部节间伸长、早期封闭,易受倒伏和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的危害。 日照是小麦结束春化阶段进入光照阶段的最主要外界条件。
(4)抽穗和成熟期:麦株抽穗开花期以18~20气温最佳,且空气中要求70~80%的相对湿度和充足的阳光。 麦株成熟适宜气温20~ 22,但此时高温( 30以上)、旱风往往导致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而影响产量。 小麦成熟后期,空气比较干燥,可以促进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粒硬有光泽、质量好雨水多,皮厚、粒软、质量差,容易感染赤霉病。 如果收获前持续下雨,麦粒会在穗上发芽。 特别是泰山1号等皮层薄的白皮小麦,在收获时下雨的话容易在穗上发芽。
2 .对水分的要求:
小麦一生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据测定,小麦一生总耗水量约为每亩250~400立方米,每生产降水量相当于400~600毫米的1公斤小麦籽粒,需消耗水约800~1500公斤,其中,土壤蒸汽但各生长阶段耗水量不同,苗期植株营养体小,叶面蒸腾小,耗水量少,冬季气温低,土壤蒸发量小,麦苗越冬阶段生长缓慢,吸收能力也低,耗水量少; 入春后气温上升,麦苗返青后生机盎然,吸收能力增强,耗水量也随之增加。 另外,到后期土壤蒸发和叶面蒸散同时上升,耗水量急剧增加,直至灌浆结束,叶片枯死。 各地测定表明,播种至越冬期,小麦耗水量为一生总耗水量的7%左右,越冬期为6~8%,返青至拔节为15%左右,拔节至抽穗为25%,抽穗至成熟为45%左右。
由于小麦生长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各生长阶段也不完全相同。 从播种到越冬前,种子处于萌发时期和麦苗生根长叶的营养生长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 越冬期气温低、耗水量少,但土壤需保持一定湿度,减缓地温变化,土壤含水量回到田间最大持水量70~80%较好的抽穗期,随着气温升高,生长量迅速增加,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小麦必须开花结实,吸收大量水分,要求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成熟期植物正常死亡,无需额外供水,维持60~65%即可。
那么,这次的共享到此结束。 希望能帮到大家。 那么,回头见。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