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豆粕价格暴涨多由基本面引起
猪价短期内很难上涨
中美贸易摩擦最近高涨,为了应对美方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国计划对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106个商品征收关税,一时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中美贸易摩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产业链? 《泰晤士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由于政策尚不明朗,新闻对产业的影响是心理层面的。 现阶段南美大豆主导着中国的进口源,大豆压榨行业受影响有限,对很多企业来说短期内会盈利。 但是,下游的饲料和养殖行业成本上升,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市场担心对大米豆征收关税会导致猪价上升,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只是担心”。
对冲压行业的冲击有限
“贸易摩擦的消息更多出现在周一期货盘面上,在心理层面产生更多影响。 从冲压行业方面来看,实际影响有限。 ”北方一家大型油脂企业的人说。
周一国内期货市场大豆相关品种价格暴涨,豆粕期货涨幅超过4%。 受此影响,现货价格也大幅上涨,但市场基本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今天的现货市场流通不太好。 酒糟的价格都在上涨。 豆油的报价一天比一天变化。 工厂成交不太好。 下流不太能接受。 原豆粕还是3100元/吨,但上涨了300元/吨。 ”贸易商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表示,近期豆制品价格上涨由基本面主导,上涨势头并非来自拟增税的消息。 对一些冲压企业来说,拟增税的消息短期内仍将利好。 “例如,我们以前就制定了一些计划,应对也很有信心。 前期巴西的船买得太多了,之后去拿轮储大豆。 下游涨价,前期价格的进口大豆将获得不错的压榨利润。 ”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每年4~8月南美大豆主导中国进口来源,加征关税短期内对国内大豆供应的影响有限。
“到10月为止国内大豆的供求完全没有问题,但现在中国买巴西,世界买美国。 如果真的加征关税,10月以后可能会出现行业问题。 ”另一家现货企业的人说,现在离那个时候还很远,除了抢救,太过猜测和预测也没有意义。
饲料行业冲击最大
市场担心豆粕上涨会传导到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猪价暴涨,但专家认为短期内有点担心。
“饲料价格上涨和猪价上涨没有必然关系。 ”猪网搜索首席分析师冯永辉指出,由于季节性原因,猪肉价格未来几个月可能会阶段性上涨,但目前生猪养殖仍处于产能增长期,期望猪价大幅上涨是不现实的。
“生猪市场从行业盈利到亏损经历了很长时间,必须淘汰过剩产能。 从2016年3月开始,国内冰箱母猪大幅增加,2018年以后陷入僵局,但生猪产能增加,产能持续释放。 ”。 冯永辉说。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带来的对大豆征收关税,冯永辉认为,这可能会让养猪行业和饲料行业雪上加霜。 “对大豆征收关税是一把双刃剑。 目前生猪供应压力非常大,豆粕进一步涨价将进一步提高养殖成本。 但豆粕只占猪饲料成本的30%,且有替代品,只要玉米价格稳定,对下游的影响总体可控。 ”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受到最大冲击的可能是饲料行业。 “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吃起来很辣。 大型企业的原料库存多在一个月以上、两个月以上。 但是中小规模的原料库存少,容易受到成本的冲击,今年民营企业的资金方面压力也很大。 ”。 上述油脂企业人士说。
冯永辉也认为,目前最痛苦的可能是饲料企业。 一些中小饲料厂可能比养猪厂更早倒闭。 (证券时报沈宁)
征收美豆关税会因通货膨胀而施加压力吗?
业界预计影响不到0.5%
4月4日,我国决定对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实施日期另行公布。 至此,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大豆也加入了我国反体制美国的队伍。
对美国大豆征收关税会不会给国内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一话题已成为国内外讨论的热门话题,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6%。 但业内预测,根据对美豆加征25%关税的综合计算,国内大豆价格最终上涨,中性预测仅为10%,CPI促通胀极限为0.5%,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测。 同时,国内庞大的玉米等粮食库存也将大幅压缩豆粕上涨的空间。
国内的豆子价格会上涨多少?
目前,中美两国在大豆市场上互为重要的供需双方。 大豆是美国对华出口中最重要的农产品,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每年美国农民生产的大豆有1/3销往中国,总价值约为14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17年消费量将超过1.1亿吨,其中美国进口量约为3300万吨。 大豆市场中美双方互为最重要的需求方和供应商。
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也是畜禽饲料的重要来源。 2017年国内大豆消费约77%用于粮食和油料,23%用于牲畜饲料。 很明显,由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很高,而且大豆的用途很广,市场担心对美国大豆征收关税会增加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 关税开始征收后,按照4~5月交货时间1000美分/蒲式耳的外盘价格和6.3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估算,进口大米豆的换算成本将达到3773元/吨。 通常,大米豆的进口成本约为3118元/吨。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加征关税后的进口大米豆,直接看是25%,但考虑到加征关税和增值税的部分,实际涨幅在23%左右。 但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约占总进口量的35%,占国内消费量的30%。 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岳认为,除非假设美豆价格上涨与其他来源大豆上涨幅度相同,否则国内大豆价格将全面上涨23%,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预计美豆价格上涨后,如果价格与其他来源大豆的市场份额基本不变,国内大豆价格最终将上涨6.9%,中性预测将上涨10%。
影响通货膨胀低于0.5%
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和饲料。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中与进口大豆关联度较高的主要是食用油和肉禽产品两大部分。 食用油来源更广,而进口大豆压榨后的豆粕是国内肉制品饲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对价格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平安证券分析师陈骥认为,在饲料渠道上,豆粕在精饲料原料成本中约占25%。 2017年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显示,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奶牛精饲料费用按总成本计算分别占44%、14%、13%、69%、66%、44%,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奶牛精饲料费用分别占44%、13%、69%
在食用油渠道上,大豆油是中国第一大植物油品种,考虑到占中国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42%的食用油占CPI的比例为0.86%,在大豆上涨25%的假设下,将食用油渠道上调CPI 0.09个百分点。
黄文涛认为,加征关税对国内CPI的影响度大概在0.08~0.23个百分点,这低于当前市场主流的预期。
粮食库存可以抑制市场
豆粕是蛋白饲料价格波动的主要指标,而蛋白替代品玉米价格对豆粕价格也能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 从上述计算来看,没有计算国内庞大的玉米库存,而且在国内饲料消费结构中玉米消费仍占大头。
国家库存数据显示,目前玉米库存仍有1.8亿~2亿吨。 大量的库存占用了仓库的空间、资金。 豆粕上涨,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国家主观去库存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目前,市场的大量信息也印证了临时储备提前拍卖的可能性。 有消息称,4月1日至6月30日,我国粮食铁路运价下跌25%~30%,有利于拍卖玉米出库。
近两年来,为了消化国内大量积压的玉米,国家玉米深加工能力迅速扩大,同时启动了玉米燃料乙醇项目。 2018年国内玉米深加工项目投产加工能力近1000万吨,其中一半以上产能可主要集中在玉米酒精板块。 此外,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国家启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大大豆种植补贴力度,今年大豆种植补贴东北地区达到300元/吨。
除玉米外,小麦等主要粮食的库存也非常庞大。 总体来看,全国粮食库存仍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与国内高额农业补贴有重要关联。 目前,中国农业补贴总额已经开始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的总和,总额达到万亿水平。 业界表示,如果豆粕等价格上涨,推动其他农产品上涨,国内庞大的粮食库存将迎来良好的销售时期,也将为国家财政减负。 (证券时报魏书光)
欧洲进口大幅上涨的美豆期货没有下跌,相反上涨
日前,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美大豆征收25%的关税,实施日期另行公布。 全球豆类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大幅盈利的美豆期货不会下跌。
“你可能注意到了,过去清明节的三天,美国卖了200多万吨大豆。 这些大豆的购买者包括荷兰、德国、墨西哥等,这是欧洲15年来最大的美豆进口。 清明节快到种植成本的时候了,巴西的即期大豆200美分,而从米湾发货的大豆只有90美分。 这给欧洲人带来了商机。 原本计划购买巴西大豆的船上商品开始购买美豆,这种异常的贸易流动对美湾和美西海运业者明显利好,这是中美贸易纠纷中,美豆不会下跌的重要原因。 ”但上海卡实业首席执行官高艳滨表示。
进入2018年,全球豆类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加大。 此前,由于阿根廷干旱问题,美豆从年初的980美分/蒲式耳上涨到1082.4美分/蒲式耳。 日前,中美贸易战也波及大豆,引起全球豆类市场的巨大震动。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大豆进口量将从2000年的1324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9556万吨,有市场人士预计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1亿吨。 目前,我国大豆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是巴西,其次是美国,第三位是阿根廷。 其中进口大米3285万吨,占比达34.41%。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 所以,如果中美贸易战波及大豆,会严重影响大米豆的价格。
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美大豆征收25%的关税,实施日期另行公布。 受此利空消息刺激,当天美豆大跌,CBOT大豆期货盘中一度下跌5%以上,美豆粕、玉米、大豆油等其他农产品也全线下跌。 CBOT大豆期货最低下跌至983.4美分/蒲式耳,收盘为1016.6美分/蒲式耳。 此外,市场预计中国的部分需求将转移到南美,当晚南美的水价上涨了70美分。
令市场意外的是,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贸易战再次升温,但美豆开始强势反弹。 市场人士表示,交易商无视美中贸易争端升级的担忧,期待新达成的出口交易。 周五晚上,CBOT大豆5月上涨4.2美分,收报1034.6美分。 5月豆粕上涨2.7美元,收于386.3美元。 昨日,CBOT美豆期货盘中一度上涨2%以上,至最高达1059美分/蒲式耳,不仅收复了此前中国决定对美大豆加征关税后的全部跌幅,还上涨至近期高点附近。
从长远来看,中信期货研究部农产品研究主管陈静预计,如果贸易战继续恶化,美豆价格将继续下跌,豆油、豆粕期货价格同样走弱。 考虑到目前种植面积调整幅度较小,美国干旱极限影响减弱,大米新豆产量同比呈持平态势,需求大幅回落,库存消费较料明显上升,大米价格预期偏弱震荡的概率较大。 具体下降空间需根据天气市场影响和可能出现的休耕、耕作限制幅度进行讨论。 (证券时报许孝如) )。
易战波与农产品饲料企业密集涨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宗商品进口国,也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进口国,中国对进口大米征收关税引起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动荡。
清明小长假期间,国内豆粕、大豆油等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大北农、正邦等饲料企业也密集上涨价格,贸易商惜售,上涨气氛强烈。 9日开盘,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纷纷大涨。
国内豆类商品正在暴涨
美国政府3月23日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的中国对美出口。 作为应对,中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种106项商品征收25%的关税。 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金额约为500亿美元。
豆粕是重要的饲料原料。 我国大豆消费的86.5%来自进口,其中美国大豆占有率达到34.4%。 美国大豆向中国的出口占美国大豆总出口量的62%。 目前大豆的到港成本为每吨3300元,如果后期关税上涨25%,进口成本将达到每吨4000元,涨幅将达到每吨700元。 征收关税,必然会改变国内大豆商品的供需格局。
市场总是最敏感的。 在中国确认对美大豆征税之前,市场闻了闻,豆类产品的价格迅速上涨。
据生意社数据显示,豆粕现货4月2日上涨至3410元/吨,较3月29日上涨170元/吨。 在国务院宣布对美国大豆征收25%关税的同时,持续高涨的豆粕价格等植物蛋白质原料全部开始停止。 4月4日,豆粕报价3230-3370元/吨,上涨20-30元/吨。 清明节期间,豆制品价格持续暴涨,4月8日国产大豆均价3645元/吨,涨幅0.21%,豆粕均价3456元/吨,涨幅7.68%。
市场预期,9日开盘,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集体涨价,豆粕一度上涨近6%,在创下3400元/吨的纪录后,涨势回升。 截至下午收盘,主力合约中豆粕上涨4.2%,菜粕上涨4.19%,豆类上涨2%以上。
当天,a股市场上农业相关板块的上涨也很明显。 截至下午收盘,新赛股票、宏辉果蔬涨停,雪榕生物上涨5.32%,神农基因上涨5.29%。
饲料涨价会伤害畜产股
中国对大米豆正式征收关税,对饲料企业来说,这无疑会增加豆粕、玉米等的原料成本。
事实上,清明小长假前,国内饲料企业已经开始密集调价。 市场调价单显示,大北农旗下的邛崃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3月24日宣布,由于原料价格快速上涨,决定将保育料、母猪材料等饲料品种价格分别从每吨50元提高到75元,新价格从3月31日起施行
3月28日,新希望集团旗下的泸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也发布调价函,宣布对公司产品价格实行每吨50元至125元的提价。
此外,4月1日,荣昌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也宣布,将公司产品价格从每吨50元上调至250元。
“最近国内的大型饲料制造商嘉吉、新希望、双胞胎、大北农、正邦等发出了涨价通知。 ”生意社分析师李冰表示,自3月下旬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饲料市场非常受关注。 当时我国没有明确对大豆商品征税,但饲料企业已经开始提高价格,4月1日以后,鸡料等饲料产品的价格已经普遍上涨。
虽然饲料价格有所调整,但考虑到成本上升,a股饲料板块个股近期走势不佳。 9日开盘,正邦科技、新希望等股价下跌,截至下午收盘价,正邦科技下跌3.88%,新希望下跌2.19%,大北农下跌2.19%。
饲料价格上涨,对原本周期性回落的生猪养殖业可谓雪上加霜。 9日,a股畜牧板块下跌,截至下午收盘价,牧原股份下跌3.44%,罗牛山下跌3.16%,新五丰下跌2.92%。
大豆的短期行情仍然备受期待
“我国大豆的80%来自进口国,其中主要进口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 2017年从中国进口的大豆约9600万吨,其中约3300万吨来自美国,约占三分之一。 中国对大米豆征税,对市场供求有很大影响。 ”李冰告诉记者,国内豆粕、大豆油此前一直在低价徘徊,这次价格调整比以前明显。 除了贸易战的因素外,最近国际大豆减产信息和国内需求的季节即将到来,将支撑豆价上涨。
据悉,4月进入菜粕、豆粕等饲料原料使用旺季,今年大部分饲料企业豆粕等原料库存量较低。 在此背景下,美国2018年大豆种植面积估计为8898.2万英亩,低于此前市场平均预期的9091.9万英亩。 另外,有消息称,今年初阿根廷减产,豆粕、大豆油价格小幅上涨。 此次,如果对美国大豆征收关税,我国制造商将把进口重点转移到巴西、阿根廷,但今年阿根廷大豆减产后,许多分析机构预测市场供应将会变得紧张。
李冰认为,目前大米豆粕增税还没有全面落实。 但豆粕商预计豆粕将升至4000元大关,清明节期间豆类出货良好,节后小幅回落。 随着美豆增税的实施,中美贸易战开始,豆类产品将再次迎来激增的局面。 短期内豆类产品易涨难跌,以持续稳健为主,但后市要看贸易战的发展情况。 目前看来,贸易战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两国达成和解,豆粕的好刺激将会消除。
卓创分析师刘新伟认为,从近期商品走势来看,工业产品总体呈下降趋势,以豆粕为主的农产品呈上升趋势。 其原因除了对外贸环节的担忧外,美国农业部发表的豆类栽培面积意外减少也是主要原因。
中美最近在对外贸易环节的“动作”,对短期市场来说是刺激,中国的大宗商品豆类和整体上涨,受工业产品和预想的影响大幅下跌。 (证券时报赵黎昀)。
本文来自CTA基金网
更多信息请访问金融业网站( www.jrj.com.cn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