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钙、磷、铁、维生素d、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的4倍,是其他豆类中的蛋白质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含在大豆中,蓖麻毒素含量也很高。 大豆中还含有低聚糖等微量营养成分,具有抑制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对磷脂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对异黄酮有抗衰老的作用。 大豆可以制成大豆制品、大豆油、豆板酱、酿造酱油。 大豆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1、大豆栽培技术1.1地块选择
大豆不能耐受连续种植,重新种植病虫害严重,根系分泌物对重新种植的大豆有毒害作用。 通常大豆茬减产20%~30%或以上,茬减产5%~7%。 大豆前作要求不高,小麦、玉米、高粱、亚麻、甜菜、马铃薯等前作适合大豆种植。 适合大豆栽培的土壤有粘壤土、砂壤土、粘砂壤土,这些土壤都能使大豆正常生长。 不适合种植大豆的土壤有砂土和粘土,这些土壤保水力弱,通气差,不利于大豆的生长。
1.2整地
可采用平反、起垄、耙吸、深松等技术。 整地效果好可以为播种和出苗创造条件。 春播大豆种植较多的地区,翻耕促进土壤熟化,形成疏松的耕层,预埋作物残茬根、病卵、杂草种子、农家肥(适当磷肥腐熟)、化肥)。 春大豆常用的耕法,耕作垄,可以提高地温,有利于排涝抗旱。 耙吸是平转中的浅耕方法,费用较低。 深松是一种在土层不翻转的情况下翻松的土壤,同时还可以方便地追肥、除杂草、培土,适合机械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3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很重要,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是大豆高产的重要因素。 根据栽培地无霜期选择品种生育期,一般可以是初霜前3~4天成熟的品种。 在土地肥水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选择结荚习性有限的品种,选择圆形大粒品种。 茎粗,节间短,中等高,荚多,粒大丰满,丰产性好。 在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上,选择亚有限结荚习性、中等高度、主茎发达的品种。 贫瘠地块选择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大、繁茂性强的品种,或无限结荚习性、椭圆粒小的品种。
1.4精选种子
是出苗齐、出苗全的一个保障因素。 机械、人工清除杂粒、小粒、蛀粒、病粒等,种子纯度可达98%以上。 种子需要包衣,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产量。 将钼酸铵混合搅拌,阴干后混合药剂。 应采用根瘤菌拌种,不得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
1.5播出前准备
大豆是喜水作物,种子萌发需要吸收自己重量120%~140%的水分。 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一般在播种前两天左右浇水,不要放太多水,刚湿润土即可,有利于种子萌发。 喷洒前需使用封闭除草剂,常用的有广灵、都尔、赛克、速收等。
1.6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尧密度是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
栽培模式有密植播种、等间隔穴播、60厘米双条播、精量要求等。 密植播种:行距40~50厘米,布局合理,充分利用光照、作用和地势条件,有效抑制了杂草生长。 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0%~20%,且该模式适合机械化作业; 等间隔穴播(机等穴播,株间均匀,植株生长均匀,可比常规增产10%左右; 60厘米双条播(种子直接播在湿润的土里,水分条件有保证,出苗整齐,断苗少,杂草也少。 精量请求; 减少种子用量,株距均匀、深浅均匀,保湿苗可集中施肥,无需间苗。 肥水好的地块,种植分枝力强的品种,密度以每亩0.8~1万株为宜。 在贫瘠地块上,种植分枝性弱的品种,密度为亩产1.6~2万株。
1.7播种
播种期早晚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 好好把握播种的时机。 太早的话,地温不会上升,土壤温度会变低,不利于种子发芽,种子在土壤里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腐烂。 太晚播种的话,土壤温度高,出苗快,但大豆苗不牢,土壤湿度不好的时候赶上去,有时也会出现苗头不一致的情况。 只有及时播种,才能出苗整齐,大豆苗壮、发育好、茎粗。 为大豆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春播大豆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 此时,5~10厘米土层内日平均地温8~10,土壤湿度适宜,是播种最佳时期。 播种后,压实碾压,保持土壤湿度。 播种施肥时,种子和化肥要分开,防止火烧苗。
2、大豆田间管理技术2.1大豆生长前期
从出苗到花期开始,是一个营养生长阶段。 保证苗全部出、苗均匀、苗结实。 及时疏松土壤,促进根生长,增强苗情,促使苗期早分枝、早开花、多开花。
2.1.1补苗
未备齐苗的地块,条件允许补种的,应当立即随水补种。 条件不允许补种的,应当提前移苗补种。 苗根要有土,浇足水分,填严土以保证成活率。 对以后长出的幼苗,要适当施肥,使其快速生长,不影响将来的生长。
2.1.2剔除
1~2片真叶期及时间苗,清除弱苗、病苗,过慢会导致幼苗徒长,不能正常均匀生长。 必须达到合理密度,才能确保秧苗健壮。 植株健壮直接影响后期生殖生长和大豆产量。
2.1.3中耕培土除草
产前阶段大豆植株、根系、茎叶、分枝、花芽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及时提供养分和水分。 中耕培土提高地温、追肥、灌溉等,满足大豆生长。 在两片大豆的叶子前一蹶不振,不培土。 第一片复叶展开前,配合锄头耕一次,深约15厘米,培土小于子叶痕。 在分枝时期锄入杂草的时机一次跃变,深度在10~12厘米左右。 此时,埋土必须超过子叶节。 目的是在子叶节上长出次生根。 这样植株根系才能发达,幼苗强壮,后期不易倒伏,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植株在后期不能早衰。 这个时期的追肥要看情况,比如前期底肥和种肥充分使用,植株生长良好,可以省去追肥。
2.2大豆生长中期
从开花期到花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的阶段,大豆生长速度加快,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 干旱时提前灌溉,缺肥时提前追肥磷肥和钾肥,植物生长不良时喷施叶面肥。 因为这些外部条件直接影响大豆株高、茎粗、叶面积大小、开花数、花荚脱落率等因素,且也是后期干物质积累的基础。 此时正值开花旺季,各种病虫害开始发生,必须注意防治。 这个时期田地的管理必须跟上。 不然会影响大豆的产量。
2.3大豆生长后期
这个时期的重点是加速滚筒的粒,增加粒数,增加粒重。 这个时期气温高、湿度大、杂草生长快,为了防止杂草和大豆争夺养分,请迅速拔掉杂草。 一般情况下,去除杂草后的大豆可以增产13%~26%左右。 大豆鼓粒期是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需肥量大,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渐减弱,必须及时给大豆补充营养,达到增产的目的。 普通方法是叶面喷施尿素水、钼酸铵水、磷酸二氢钾水。 大豆鼓粒期必须保证水分充足才能增大豆粒,干燥时需及时浇水。
2.4收获期
大豆必须及时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产量。 大豆茎呈褐色,8%左右的叶子在植物上,是人工收获的最佳时期。 叶子全部掉下,籽粒变圆的时候,是机械收获的最好时机。
3、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3.1大豆胞囊线虫病
卵在囊内过冬,生活力强,长达3~4年以上。 主要可由各种农具、人、畜携带传播,也可能由水流、粪肥传播。 也与气温土壤有关,在土壤贫瘠、低洼、土壤偏碱性、大豆再生、大豆再生的土地上,害虫发生概率高且严重。 重病害时,大豆可减产50%以上。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与禾本科作物合理轮作,必须轮作3年以上; 有条件的地方轮作水田和农田2~3年即可; 干旱时应及时灌水,使土壤中大量线虫缺氧窒息,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 每亩用3%呋喃颗粒剂5公斤处理土壤,防治效果好,但呋喃毒性大,使用时需谨慎; 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3.2大豆花叶病毒病
病毒主要危害大豆的叶子部分。 病毒用种子过冬,第二年种下了携带病毒的种子。 大豆在苗期发病,叶片畸形变小,植株也小。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 之前选择种子的时候要清除那些病粒,选择没有病毒的种子; 种田,做好田间管理,提高大豆抗病能力; 病毒的大规模感染与蚜虫有直接关系,必须注意蚜虫的防治田间染病株必须彻底清除破坏。
3.3大豆田杂草
杂草大量消耗大豆田里的养分和水分,不利于大豆养分吸收,杂草也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 杂草也是虫害和病害的繁殖场所。 清除杂草的方法有:不要让各种杂草的种子落到大豆田里,打扫田地; 大豆田周围的杂草、路边的杂草必须快点清除; 施用农家肥时高温腐烂,杀死里面的杂草种子; 整地时要深翻,消灭一些杂草种子; 搞好中耕培土,消灭部分杂草。
4、结语我国曾是大豆出口量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大豆净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理由是多方面的,比如大豆的研发投资很少; 普及技术有限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大豆成本不会下降。 高油大豆和高油大豆混储,大大降低了大豆的利用率。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改变现状,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造福人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