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0日讯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挖掘盐碱土壤开发利用潜力,推动大豆等种植栽培取得新突破。 虎年新春,黄三角老百姓走好,正在奋力打造盐碱土壤上的“大豆粮仓”。
在亩产效率加倍的“农业沙漠”里长出了“金块豆”
东营市利津县冻口乡渔民村的村民李立栋站在地头,回忆起刚承包土地的时候,“原来这块地能让人愁死,种什么都不长! ”心情瞬间低落了。
2015年,外地生意受挫的李立栋选择回乡创业,流转600多亩土地,成为当地粮食生产者。 虽然土地很多,但当时,李立栋对村民并不看好。
利津县刁口乡地处沿海,因1997年大潮风暴,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是当地典型的“退海之地”。 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十亩地有六亩好地,六亩好地要看上帝的面! ”。 “你想种好的盐碱土壤吗? 不可能! ”。
李立栋第一年感到压力,600亩地荒了一半,只有小麦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第一年几乎没有利润。 “后来有国家补贴,小麦补贴120元/亩,收获后按成本计算补贴,只能指望二季度玉米赚钱,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 ”李立栋告诉记者。
“种大豆才能获利。 ”2020年,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李立栋开始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种植耐盐碱大豆品种。 与对土地要求较高的小麦、玉米相比,盐碱土壤大豆在含盐量相对较高的土地上也能正常生长,消除了当地村民常说的“好地”、“坏地”之分,同时盐碱土壤大豆的产量也不比普通耕地不利
“600亩地收了小麦种完大豆,每亩大豆产量可以达到300斤,而且效益高,价格也好。 ”说话后,李立栋缓和了皱眉的脸。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260多斤,与这个数值相比,李立栋的盐碱土壤大豆已经高产。
看到收益的李立栋马上开始扩大规模,2021年总流转土地1700亩,其中1500亩种植大豆。 “去掉每亩成本最少能赚500多元,比以前翻了一倍,2021年光卖大豆就赚了近100万! 这都是我的‘金块痘’! ”李立栋没有抑制住自己的喜悦,笑得很从容。
2022年,李立栋又迁了部分土地,约2000亩盐碱土壤,今年全部种植耐盐碱大豆。
6个品种参与区域试验黄三角农高区推广耐盐碱大豆育种
耐盐碱大豆将成为东营农民与“引海之地”作战的武器。 10年前,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盐生植物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徐化凌开始考虑用盐碱土壤做文章。
“到2013年,我们注意到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未来需求可能会很大,同时培育耐盐植物是我们的特色优势学科,我们致力于耐盐碱大豆的育种。 ”徐化凌对记者说:“如何充分利用盐碱土壤,其实是我们东营人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
徐化凌在同事的研究中发现,来自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大豆样品中含有“苗期耐盐基因”,随后埋头于杂交育种的科研任务。
为了寻找耐碱的野生大豆,徐化凌带队奔波数千公里,在黄河三角洲开展了系统的野生大豆资源收集。 因为主要集中在重度盐碱土壤和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车子不能进入。 他们背着铲子、网兜和标签徒步进入,一边开路一边寻找样品。 “截至目前,我们已确保73个耐盐碱野生大豆的核心资源。 ”徐化凌告诉记者。
“用几种耐盐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继续杂交从后代中选出新一轮的样品,培育出耐盐性更好、高产更好的大豆品种。 ”截至目前,徐化凌耐盐碱大豆品种培育至第9代,两个品种大豆在盐碱环境下产量较高,今年将进行品种审定,这可能是徐化凌培育的第一个耐盐碱大豆品种。
“我们目前正在与中科院遗传所、山东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6个机构合作。 目前有耐盐育种材料556份,筛选出新品系14个。 今年进行了地区试验的品系有6个。 ”黄三角农高区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专案组产业推进部部长季增诚告诉记者,“目前,耐盐碱大豆育种工作正在继续进行。”
2022年,东营市也在推进盐碱土壤大豆种植。 重点抓好耐盐碱作物育种和良种良法治理,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推广力度,实现大豆种植面积新增10万亩以上,达到30万亩。
闪电记者在兴涛刘晨利津台裴滨报道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