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但平均单产远低于世界大豆主产国,对外依存度超过80%,其中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量占进口大豆总量的95%。 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在全球蔓延,会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一定的影响吧。
2019年,农业部发布了《大豆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中国将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力争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 扩大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单产,是促进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由于大豆本身具有固氮作用,大部分农民对施肥存在误解,大豆管理粗放,不施肥,导致大豆产量不高。 因此,根据大豆营养特性,合理施肥,创造良好的土壤水肥条件,是实现大豆高产的技术关键。 今天农资君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大豆的3个营养特性和4个施肥技术,为大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一、大豆三种营养特性1、大豆需肥水平高,不同时期对养分需求不同
大豆是需肥水平较高的作物,其生长过程对n氮、p磷、k钾、钙Ca、镁Mg的需求较大。 研究表明,每生产100公斤大豆籽粒,吸6.5-8.5kg N、1.8-2.8 kg P2O5、2.7-3.7 kg K2O、3.5-4.8 kg CaO、1.8-2.9 kg MgO、4.5-9.5 g Zn 只有满足大豆养分需求量才能实现高产。
大豆生育期分为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养分吸收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 苗期生长缓慢、养分吸收少的开花期是大豆吸收养分的转折点,开花期吸收剧增,结荚期达到高峰。 因此,大豆高产,应特别重视花荚期充足的养分供应。
对氮的需求
出苗和分枝期占全生育期氮素吸收总量的15%,分枝至开花期为16.4%,盛花期至结荚期为28.3%,鼓粒期为24%,开花至鼓粒期为大豆氮素吸收高峰期。 大豆可以固氮,但并不是不需要氮。 幼苗期,当根中未形成根瘤或根瘤活动较弱时,适量施用氮肥可以巩固植株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共生固氮率,提高土壤氮素和其他元素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磷的需求
大豆对磷的吸收,苗期至初花期为17%,初花至鼓粒期为70%,鼓粒至成熟期为13%。 大豆生长中期对磷的需求最多。 东北及黄淮地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磷增加肿瘤,促进共生固氮,提高大豆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据全国化肥试验网试验统计,东北重型大豆施磷肥增产分别为17%-63 %、13%-50%,全国主要产区特别是黄淮地区大豆施磷增产最明显。
钾的必要性
开花前累计吸钾量为43%,开花至鼓粒期为39.5%,鼓粒至成熟期需吸钾17.2%。 大豆缺钾症状在不同生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叶片都很小,植株生长较弱,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中微量元素需求
钼、锌、硼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一般以基施、拌种、花荚期叶面喷施的形式补充。
钼是豆科作物必需的,能促进根瘤的形成和生长,增大根瘤数,增大体积,提高固氮量; 对大豆氮代谢有重要作用,能增加大豆各组织氮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大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促进大豆植物对磷的吸收、分配、转化等; 锌能促进结瘤固氮和光合作用,提高共生固氮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有效荚、粒数、粒重明显增加。 硼能促进开花结实,提高结实率,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充实籽粒。
全国各地多年试验表明,黄淮夏大豆区锌、钼、硼肥增产效果显著稳定,东北地区锌、钼增产效果较好,南方水稻土和红黄壤田锌、钼肥增产效果较好,硼肥次之
2、叶、茎、荚壶等营养器官养分向籽粒转移率高
在大豆成熟阶段,促进叶、茎、荚等营养器官养分向籽粒迁移是高产的基础。 其中,氮、磷、钾的转移率分别为58%-77%、60%-75%、45%-75%,籽粒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全株氮、磷、钾总量的83 % 荚、叶是调节种子氮、磷、钾养分的冰箱,这些养分优先满足种子发育的需要,养分数量不足时优先供给种子,数量达到或超过时,将富余部分贮藏在荚、叶、茎中,使种子养分的浓度和比例保持一定
3、共生固氮提供总氮量的40%-60%,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旱地栽培大豆的氮源:一是土壤氮,约占总氮量的23%-30%,二是肥料氮,占10%-30%,三是共生氮,约占总氮量的40%-60%。 3种氮源比例的变化取决于土壤条件、施肥数量和大豆品种特性。 共生固氮率和固氮量不仅受大豆品种特性、根瘤菌特性及两者亲和性的影响,还受土壤环境特别是氮、磷、钾、钙、钼等元素数量及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因此,施肥不仅要考虑大豆的营养需求,还要考虑共生固氮效应。
二、大豆高产施肥4大技巧1、合理利用前茬肥料的残效
大豆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很强,如果连续重复种植同一地块,土壤肥力会不断下降。 因此,必须根据地力状况调整场地,合理轮作,促进地力恢复。 将大豆种在前作施肥较多的地块上,大豆在生长过程中能很好地吸收前作作物的残肥。 黄淮海地区一般采用一麦一豆模式。 麦茬直播的夏大豆由于播种时间临近,来不及在整地施用基肥。 前茬施用有机肥、磷钾肥,后茬大豆利用前茬残肥的效果。
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能留茬,建议进行起垄栽培。 与原隆茬栽培相比,这种交替栽培更有利于肥料的深度施用,在充分利用隆茬沟营养提高肥料效果的同时,也减轻了原大豆残株病虫害和病原菌的危害。
2、基肥采用有机肥配氮、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施用
高产施肥应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有机肥配无机肥,以氮为主,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肥配施。 但是,不同的产区的情况不一样。
一年一熟区秋冬进行深翻深松和深翻施肥,可使肥料混合入耕层。 一年两熟的夏大豆,由于是在夏天收获小麦、油菜后再种大豆,一是季节要求严格,必须早播。 二是种豆时节气温高、多雨,需要种豆,对耕地施肥措施不容易,夏收作物时多耙抢种。 一年三熟的春秋大豆季节也很紧,很难施基肥。 一年两熟的夏大豆和一年三熟的春秋大豆往往采用种肥或追肥的方法。
一般为每亩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硫酸锌( ZnSO4) 1.5公斤,钼酸铵中肥力区划可少施氮肥,如前茬小麦施用磷肥充足,土壤中不缺磷,可停止施磷肥。
3、善于施肥
施肥应满足大豆开花前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做到早出苗、壮苗。 一般亩用磷酸钙10-15kg,薄薄涂尿素10kg,混合施用,氮、磷配比以1:3或1:2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种肥必须与种子隔离,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 建议施于种子下4厘米左右深度或种子侧面6厘米左右距离,避免烧种烧苗、降低保苗率。 目前生产上多采用分层施肥和机械层深施肥,上层施肥深度7厘米,下层施肥深度15-20厘米。
4、及时适量追肥,喷施叶面肥
土壤肥力低或大豆苗瘦、打垄困难的地块应适当追肥。 土壤比较肥沃,基肥种肥充足,大豆生长茂盛,植物茂盛时,无需追肥以免造成徒长倒伏。 大豆追肥一般在分枝期至开花初期进行,每亩用尿素10kg,过磷酸钙15-20kg。
叶面肥一般后期喷施于大豆中,补充中微量元素,防止大豆早衰,提高大豆产量。 大豆花荚期、鼓粒期,建议每亩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中钼2-3次。 喷施时,叶片正反两面喷施,扩大吸收面,增进吸收,提高肥效。
大豆是主要粮食作物,尤其是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提高产量,对满足我国大豆的需要非常重要。 在施肥过程中,应按照既能满足各生育期营养需求又能发挥根瘤菌固氮作用的原则进行,建议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与硼、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并配以迟效、速效肥。
对黄淮海地区大豆施肥提出了以下建议。
、整地播种配套施底肥或种肥; 每公顷有机肥30-60吨、过磷酸钙600-750 kg、尿素90-150kg (或磷酸二铵90-150kg、尿素60-90kg )、氯化钾90-150kg、硫酸锌22.5kg 前茬小麦、油菜公顷氮( n ) 150 kg以上、磷( P2O5) 120 kg以上地块,大豆基肥或种肥少,土壤肥力水平高的块料少。
、开花-初荚期,根据大豆植株生长和品种营养特性追施氮肥,结合中耕培土公顷施尿素90-150kg。
、大豆结荚—鼓粒期,每亩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中钼2-3次。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