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作者:王涛一、基本情况四川省大英县地处成渝发展主轴黄金节点,拟纳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属典型川中丘陵区,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发源地,受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猪呼大县等评价目前全县辖9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68个行政村、1115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51.95万人,农业人口43.04万人,耕地面积44.65万亩。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89.92亿元,生产增加值32.55亿元。 近年来,大英县坚决承担粮食安全责任,加快实施“藏粮藏粮、藏粮技术”战略,把“以稳粮增豆、增油”作为发展优质粮食的重点工作,坚持全覆盖、因地制宜、支持引导2021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6.68万亩,产量0.97万吨,为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奠定了基础。 二、具体做法: (一)聚焦扩面增产,精准绘制“规划图”(一)科学划定总量。 要把大豆播种8万亩生产任务纳入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结合各镇各村实际,把种植任务细分为镇、村、组,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发展思路,建设种植示范基地9个,示范带1万亩,辐射8万亩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8万亩,大豆扩展1.32万亩,同比增长19.76%,预计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9.59%。 二是很多人会找到增量。 弘扬“巴茅攻坚战”,按照“由大到小、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复耕模式,继续推进撂荒整治,对业主或村集体整治的撂荒地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铲除近年来没有收益、品种改良不力的低效果林,逐步恢复粮食种植。 2022年,整治撂荒1.2万亩,计划拆除低效果树林0.12万亩,其中0.62万亩用于大豆或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占47%。 三是全力挖掘库存。 在大力拓展田边土角增加围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柑橘(枳壳、柠檬)大豆”、“中药大豆()、甜桃大豆”等幼经果林间种植,推广“麦/玉/豆”、“油(油菜( /玉)” 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大豆栽培技术”专项行动,聘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专家编制《大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采用“集中讲解、实地辅导、图书发行自学、在线教育”等方式,聘请杨文钰等专家对玉米缩株保密开展大豆扩增等重大技术培训3次,抽取技术骨干组建技术指导小组、机耕服务各镇(街道)开展培训2000余次,覆盖群众40万人次,“一村不漏、一户不漏”,“玉米” 二是加强施肥选项。 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组建“大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循环利用研究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育推广抗逆、机械化的高产优质大豆油作物品种。 同时根据土壤施肥能力和土壤养分平衡状况,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多种施肥方式相结合,科学精准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目前累计储备优良玉米种子0.37万吨、大豆种子0.26万吨、玉米专用肥1.42万吨、大豆专用肥0.25万吨。 三是加强病灾预防。
组织农业农村、气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制定极端天气和病虫害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组“四级”预警应急体系,积极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和炭疽病、锈病、玉米螟等病虫害,有力保障大豆及相关农作物产量(三)聚焦政策支持,精心培育“新农民”:一是政策配套激活力度。 自筹资金315万元,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300元/亩给予补助,将通用型播种机补贴增加到40%,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型播种机补贴增加到50%,加大大豆生产农机购置补贴。 二是风险应对减少阻力。 在全省将大豆纳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按保额600元/亩、费率5%、农户缴纳保险费30%的标准开展保险,种植户大豆保险金额较低,为9元/亩,将种植风险降至最低。 做好产销对接,构建“供需直通车”,加强豆制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合作,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实行大豆“订单式”生产。 三是金融服务成为原动力。 探索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加强政银合作,积极与大英农商银行合作,开发“大豆贷”“玉米大豆贷”等金融产品,着力解决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充分释放“家庭农场贷款直通车”政策红利,对开展间作、轮作、混作大豆的相关家庭农场,优先授信、定额授信,将“金融活水”作为发展大豆产业、撬动强企富裕阶层的有力杠杆。 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之一是机械化率不高。 而大英县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约35%的耕地为斜坡台地,进行机械作业需要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根据最新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要投入4000元,本级财政每亩补助1500元,地方资金压力大,令全县推广不快。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农机主要以平原地区为对象,缺乏开发适合丘陵地区的动力小、体量小、能耗低的农机设备,机械化的推广也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产业增长不足。 目前全县除传统食品加工小作坊外,没有标准化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大豆加工工业化、高端化、健康化、休闲化水平低,产销产业链不完善,限制了大豆产品的精深加工。 三是种植收益不高。 相对于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其他粮食作物,传统大豆种植亩均收益不高,老板和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不高。 四、意见建议一是加强基础设施。 加大丘陵地区、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实现“排灌、旱涝保收”和“成形土、连通田、畅通路”的精准机械化作业要求。 二是加强科技力量。 集中科研力量,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开发高产、优质大豆品种,优化大豆二套房种植模式,开发适合丘陵、山区耕作的农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大豆产业增收。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 从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大豆一产、二产企业和业主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链形成、完善、稳定,切实提高种植收益。 (王涛是四川省大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资料来源: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2年6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