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目前,我国已连续18次迎来夏粮丰收。 夏粮逢丰收,田里麦浪起伏,麦粒金黄,逐浪前进的麦客总是夏收的主角。 确实,谷物是夏粮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谷物的核心作物是小麦。 国家统计局近三年( 2019-2021 )公布的数据显示,粮食产量占夏粮产量的比例约为93%,近年来夏粮丰收总产量中,小麦产量均超过92%。
夏粮丰收不仅仅局限在麦田里,长江中下游蔓生的豆荚、云贵地区匍匐在土里的土豆,也在奏响小麦丰收的乐章。 初夏过后,我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丘陵,收割机一亩一亩地走过摇麦穗的田地,夏收的喜悦也传向到处的山河。
小麦占全国9成夏粮的收获量。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小麦主产区:五省引领夏粮丰收
在小麦主产区,前五省稳居“第一梯队”。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国家统计局近三年的数据显示,在全国25个夏粮生产省(区、市)中,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五省引领夏粮丰收。 无论是总产量,还是播种面积,这5个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夏粮产区,都以绝对优势承载了全国六成以上的夏粮产量。
黄淮海麦区:由南向北依次丰收
黄淮海麦区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三。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5月底,今年“三夏”大面积小麦跨区机械在黄淮海主产区拉开序幕。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小麦产区,包括京津冀、山东所有地区,还有河南中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黄淮海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产区,面积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68%,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75%。
根据农情调度,2022年,安徽全省小麦种植面积4280万亩,面积、单产及总产量呈现较好态势。 在江苏省,小麦苗情节孕穗期一两种苗达86.7%,为历史最好水平。 截至6月5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6226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73%,日投联合收割机7.4万台。 河北、山东即将进入麦收工作高峰。 河北全省小麦机收获工作6月5日前后开始,半个月左右即可完成大面积收获任务。
麦子的收获日程。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夏天的收获,不仅仅是小麦
除夏粮所占比例超过九成的小麦外,实际上据国家统计局多年统计,我国夏粮中就包括夏粮、豆类、薯类。 其中,夏收谷物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荞麦等; 夏季豆类主要包括蚕豆、豌豆等; 夏天收获的薯类包括土豆和红薯。
大麦
大麦是我国酒类行业、食品行业和饲料行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农牧区畜禽水产养殖的主要饲料。 20世纪40年代,我国大麦产量曾居世界第一,此后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下降。
大麦产区分为春大麦区和冬大麦区。 其中,夏季可收获的大麦为冬小麦,产区包括黄淮海地区、秦巴山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南高原和华南部分地区。 从更大的角度看,我国大麦三分之一分布在中东部农区,三分之二分布在西部农牧结合区,种植者以小农为主。 黄淮冬大麦区除以啤酒大麦为主外,还以饲料大麦为主,综合来看大麦的啤酒用量和饲料用量比重相当,啤酒所用大麦数量相对较多。
年面积:约760万亩( 2019年765万亩( 2020年约764万亩) ) ) ) ) ) ) ) ) ) )。
年产量:超过200万吨( 2019年201.1万吨( 2020年203.6万吨) )。
夏收产区:中东部农区
主要用途:啤酒原料、饲料
燕麦
我国栽培的燕麦主要有普通栽培燕麦和大粒裸燕麦两种。 种植普通燕麦,又称燕麦,在我国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种植。 大粒裸燕麦被称为所谓的“荞麦”,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等地,其中,内蒙古是我国燕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谱成分的调整,燕麦营养成分较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燕麦种植面积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面积:超过500万亩( 2019年492万亩( 2020年543万亩) ) ) ) ) ) ) ) ) ) ) )。
年产量:超过60万吨( 2019年53.3万吨;2020年62.5万吨) )。
夏收产区:云南、四川、贵州
主要用途:饲料、食品加工
荞麦面
我国荞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荞麦主要产于北方地区,杂粮作物主要分为甜荞麦面和苦荞两个品种,种植比例为2:1,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广泛种植苦荞的国家。 荞麦栽培多集中在陕西、内蒙古等地,丘陵和山区也经常作为轮作作物栽培。
年面积:超过500万亩( 2019年582万亩( 2020年554万亩) ) ) ) ) ) ) ) ) )。
年产量:超过50万吨( 2019年54.3万吨;2020年53.3万吨) )。
主要产区:陕西、内蒙古
主要用途:食药、饲料
蚕豆
蚕豆作为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良好前茬,在轮作和种植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稻田土壤培肥和病虫害防治方面。 目前我国蚕豆产区主要分为三个地方,一是北方春蚕豆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河北张家口等地,以旱生籽粒为主,兼顾鲜食。 二)西南秋蚕豆区。 该区是我国蚕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包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省。 三是华东秋蚕豆区,是我国鲜食蚕豆产业的集中优势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总体面积: 1400万亩左右
夏收产区:西南、华东产区
主要用途:生食、食品加工
豌豆
豌豆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豆类,是我国南北方旱地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业生产中理想的轮作作物。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豌豆的栽培方式和产品用途越来越多样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我国豌豆产区分为秋播区和春播区,种植区域遍布全国,收获类型可分为干豌豆和鲜食豌豆,夏收期间豌豆多为南北方产区的干豌豆。
年面积:约1300万亩
夏收产区:云南、四川、重庆等地
主要用途:鲜食、食品加工、饲料
土豆
马铃薯是继小麦、稻谷、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世界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国。 目前,我国有20多个省(区、市)种植马铃薯,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产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
年面积:约7000万亩( 2019年7010万亩( 2020年6984万亩) )。
年产量:超过1700万吨( 2019年1777.9万吨( 2020年1798.3万吨) )。
主要产区:贵州、四川、甘肃
主要用途:生食、食品加工
白薯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红薯是世界上第七大粮食作物,在我国被列为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之后的重要粮食作物。 我国红薯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红薯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目前,红薯已由粮食作物转变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用于鲜食和加工。 红薯种植分布在全国各地,可分为北方春夏红薯区、西南夏红薯区、长江中下游夏红薯区和南方红薯区。 现在西南薯区已经丰收了。
年面积:约7000万亩
年产量:超过2300万吨
主要产区:四川、广西、河南
主要用途:鲜食、食品加工、工业原料
(资料来源:综合国家统计局,农业和农村部)
夏收之后
我国2022年全年粮食已入账两成
“三夏”季节,近60万台农机辗转穿梭于黄淮海平原,距离新一季夏季播出不过10天半的时间。 在北方,现在耕地上正在播下新季节的种子。 既是扎根水田的幼苗,也是埋在黑地上的大豆玉米。 整理新京报记者综合国家统计局近两年的公开数据,意味着夏收后,全年粮食的两成都到账了,但夏天的忙碌也才过去了一半,这个夏天的任务依然很沉重。
夏收后,全国年产量进度达到22.7%。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玉米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秋粮主要作物,4个月后将占秋粮收获总量的一半。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玉米也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第一的粮食作物。 同样位于东三省的吉林省玉米面积排名第二,截至今年6月,两省玉米播种接近尾声。 此外,山东、河南、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也保持在5700万亩,排名“玉米大省”第三。
黑龙江: >; 8500万亩
吉林: >; 6300万亩
山东省: >; 5700万亩
河南省: >; 5700万亩
内蒙古: >; 5700万亩
水稻
至于水稻,黑龙江省仍以超过5000万亩的种植面积,坐上了秋粮水稻生产的第一把交椅。 除湖南省已播种的早稻外,中稻和晚稻总种植面积也仍不可小觑。 属于长江流域的安徽、江西、江苏也以3200多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进入“水稻大省”前五。
黑龙江: >; 5700万亩
湖南: >; 4100万亩
安徽省: >; 三千五百万亩
江西: >; 3300万亩
江苏省: >; 3200万亩
(注:玉米、水稻面积为《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年公开的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平均值) ) )。
大豆
今年年初,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大豆和油料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一季度农业农村已经把豆油种植目标任务落实到省市县。 作为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和供应基地,黑龙江省明确今年大豆种植面积比2021年增加千万亩,达到6850万亩。 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近几年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达到1725万亩,本年度播种目标达到430万亩。 同时,今年安徽省大豆种植面积也接近千万亩大关,为910万亩,四川、河南也将承担全国4%-5%的大豆种植任务。
黑龙江: 5831.6万亩( 2021 ) 6850万亩( 2022 )
内蒙古:扩散种1725万亩( 2021 ) 430万亩( 2022 )
安徽省: 1250万亩( 2021 ) 910万亩( 2022年) )。
(注:大豆面积根据公开报道及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 )。
北京新闻记者田杰雄
编辑张树婧校对贾宁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