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国产大豆走出困境的措施,国产大豆最新资讯网站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529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大豆产量,才能在大豆国际谈判桌上有一定的发言权我国耕地有限,难以大幅度增加大豆种植规模。 这就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攻关,选育更多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大豆产量“目前科研机构是大豆种植业‘促进培育繁荣’的主力,但很多科研机构都是小作坊式的,几个人的队伍,十几万元的资金,与国外大型种植业企业的工厂化育种、大规模试验差距很大。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薛钦峰在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实现了完全自给,玉米自给率超过9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我们必须拥有一定的大豆产量,才能在大豆国际谈判桌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国耕地有限,难以大幅度增加大豆种植规模。 这就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攻关,选育更多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大豆产量

“目前科研机构是大豆种植业‘促进培育繁荣’的主力,但很多科研机构都是小作坊式的,几个人的队伍,十几万元的资金,与国外大型种植业企业的工厂化育种、大规模试验差距很大。 ”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薛钦峰

在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实现了完全自给,玉米自给率超过95%,只有大豆生产需求差异较大。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国民菜单成分的改变,大豆消费量大幅增加,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20年来,我国大豆生产需求差距逐渐拉大。 到2020年,全国大豆产量1960万吨,同期进口大豆10033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80%。

在进口大豆居高不下的同时,主要用于直接食用的国产高蛋白大豆、蔬菜大豆也呈现供不应求之势。 面对我国大豆生产需求的巨大差距,近年来一些大豆新品种不断推向市场,为提高国产大豆单产和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目前我国大豆产业仍面临科研投入不足、种质资源鉴定滞后、耕作制度不健全等障碍。

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朱家庄村大豆田,农户驾驶农机收获大豆( 2020年10月10日摄)梁子栋摄/本刊

大豆之乡为低产所困

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都被称为大豆,但不是产品。

我国只允许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主要用于直接食用或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质。 进口大豆是转基因大豆,脂肪含量高,主要用于满足食用油和养殖豆粕的加工需求。

可见,国产大豆仍然是老百姓的“刚需”食品,并不能取代进口大豆。 受访者认为,我国必须拥有一定的大豆产量才能在大豆国际谈判桌上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由此带来的产量不足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吉林省曾是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最高时超过1000万亩。 近年来,栽培面积比以前大幅减少。 从去年年初至今,我国玉米价格涨幅高达60%。 虽然大豆价格也上涨了,但玉米亩产远远高于大豆,玉米亩产仍高于大豆。 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同样是一亩地,种玉米比种大豆要贵几百元。 今年春耕,农民种玉米积极性更高,压缩大豆种植空间种植玉米。

大豆种植面积被压缩已成为普遍现象,我国许多曾经的大豆产区种植玉米等作物,大豆主产区转移到气候条件、耕地质量相对较差的地区,单产和总量不高。 此外,专家预计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量将比去年略有减少,生产需求差距可能进一步增加。

高产大豆育种的难度

在种植面积难以大规模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大豆产量的另一条途径是依靠科技力量增加亩产。

这就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攻关,选育出更多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提高大豆产量,保障国内食用豆制品的供应。

大豆育种技术主要有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 目前,我国大豆以常规育种为主。

杂交育种是一种常规育种技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大豆杂交育种技术。 2002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经过正式品种审定的杂交大豆品种。 目前,全国已选育出杂交大豆品种20余个,部分在增产、抗病、异交率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主要品种。 与其他常见大豆品种相比,杂交大豆平均增产幅度在15%左右。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王丽武等专家表示,欧美国家也在研究杂交大豆技术,但在育种方面存在技术瓶颈,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专家表示,国外转基因大豆的主要优势是抗虫,没有高产优势,而我国杂交大豆具有高产优势。

2020年,我国杂交大豆制种产量又有突破。 吉林省农科院选育的大豆杂交组合“吉育611”制种产量达亩产113.87公斤,这是我国大豆杂交组合连续两年稳定亩产110公斤以上。 “杂交大豆种子产量的增加意味着育种成本的降低,这是推进产业化的重要一步,目前种子产量展示了杂交大豆巨大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张春宝说。

但大豆是光温敏感作物,我国现有大豆品种适应区大部分单一,一个地区产量高,另一个地区产量差异较大。 中国产区分布广泛,需要选育更多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

受访者表示,除选育更多大豆品种,继续加强常规育种外,还将研究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 目前已有专家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应用。 中科院东北地理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冯献忠介绍,他们通过分子设计育种选育出“东生102”、“东生105”、“东生112”、“东生79”等高蛋白、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并推向市场。 2020年,该区新疆大豆适宜区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试种“东生112”品种,亩产超过400公斤。

但我国大豆种质资源鉴定起步较晚,阻碍了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 大豆只有经过种质资源的鉴定才能知道基因的特性,才能提取出好的基因进行育种。 由于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大豆种质资源鉴定滞后,大豆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

从小就要开始工厂化运营

改变我国大豆平均产量低、农业积极性低的状况,需要解决我国大豆“育成、育成、普及”由小作坊转向工厂化运营的问题。

首先,解决我国大豆品种选育面临的科研力量不足的困境。 作为我国杂交大豆研究的龙头单位,吉林省农科院的杂交大豆研究团队只有十几个人。 他们不仅从事品种选育研究,还忙于大豆栽培、田间管理和育种,人手不足。 张春宝告诉记者,全国杂交大豆科研团队不足百人,与杂交大米团队数万人相比,科研实力相差悬殊。

“目前科研机构是大豆种植业‘促进培育繁荣’的主力,但很多科研机构都是小作坊式的,几个人的队伍,十几万元的资金,与国外大型种植业企业的工厂化育种、大规模试验差距很大。 ”冯献忠说。

其次,发挥企业作用,鼓励种子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大豆优质新品种产业化应用。

“目前,吉林省农科院杂交大豆育种能力只能满足几百公顷土地种植,尚未达到产业化应用的规模。 这些工作只有几个科研机构推动力较弱,需要种子企业参与市场化合作。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伟建议,鼓励大型育种企业参与杂交大豆品种开发和试验,扩大试验规模,选育更优质的大豆品种,推进大豆新品种产业化应用,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大豆种植与耕作制度不配套,也难以实现持续高产稳产。 新疆部分大豆适宜种植,农民采用全程农业机械化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密度高,部分品种产量高。 吉林许多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小,机械化程度、配套栽培技术应用程度低,与新疆同品种种植产量不一定高。 冯献忠建议,在大豆主产区建设万亩级大豆高产稳产技术示范区,推进大豆增产提取,以便大豆育种与大豆规模化耕作模式相结合进行科研。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