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近年来,小麦种玉米复种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_李辉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流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粮食作物产品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结合实践经验,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根据区域地理特点,提出了小麦-玉米配套复种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推进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更好地为农民服务1选择高产良种(根据栽培经验,兖州区小麦良种通常选择早熟、高产生长性能强的品种。 例如,《济麦22》、《济麦44》等; 选择小麦品种后,搭配玉米和大豆品种。 根据小麦品种特点,尽量选用早熟玉米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等。 大豆需要选择“跃进10号”“点心13号”等中晚熟品种。 种植前,可有针对性、定向筛选高产良种,提高种植作物产量。 2科学栽培方式在小麦、玉米、大豆三种作物的生长需要、生长特点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具体栽培中应采取针对性栽培方式,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要考虑小麦植株的发育和玉米种植的具体要求,从而调整小麦播种量,确保一定区域种植玉米。 2.1播期小麦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5日; 玉米播种期为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次年小麦5月底至6月下旬收获后,可在7~8月播种大豆。 2.2种植密度小麦播种量为每667 m212.5~15 kg。 适期后,每推迟1 d,每667 m 2增加播种量0.5 kg。 行距22~25 cm,苗宽5~8 cm。 采用小麦种玉米的方式,一方面保障了小麦产量,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小麦种植密度过大而无法后续种植玉米的问题。 通常,为了在小麦播种时播种玉米而预留2 m的区域。 玉米株高控制在10 cm,要求每667 m 2植株不超过2980株,避免玉米植株密度过大或过小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大豆复种过程中,大豆播种区内多填料3高效栽培技术合理运用科学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小麦种玉米组播大豆地膜高产栽培模式的作用。 3.1小麦宽播技术应在播前喷施农用肥、磷酸铵等作为基肥,以保证小麦整个生长周期的土壤肥力。 另外,要适当调整整个小麦播种区域的土壤平整度、松软度,切实做好整地工作,为后续玉米种植、大豆复种等奠定基础条件。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可以采用条播方式,小麦播种的位置、深度应尽量一致。 小麦宽幅条播以深松旋耕、施肥一体化为依托,以150马力牵引为主要动力,以5 km/h的速度前进农业,保证深浅一致、行距一致,避免复播和漏播。 小麦种植玉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属于北方地区的,要做好冬小麦越冬管理工作。 为了避免小麦种植后的干旱,适当的冬灌也是必要的。 3.2玉米单粒精播技术首先要保证土地平整,并加入适量基肥。 在此基础上播种玉米,对玉米种子采用单粒精播技术。 玉米萌芽的最佳深度为4~5 cm。 其次,玉米幼苗萌发后,严格控制灌溉时间,一般在玉米种植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灌溉,适量追肥。 再次,根据玉米田情况做好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 栽培经验表明,小麦种玉米会相对降低玉米授粉能力,在玉米开花期可以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提高玉米授粉效率,选择在上午或晴天条件下进行。
为避免病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立即喷洒2.5%高效氯丙酯375 mL/hm 2 10%吡虫啉450 g/hm 2,兑水450 kg均匀喷洒。 为了确保玉米的质量,在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时进行玉米收获,并将收获的玉米多次翻箱倒柜晾晒。 3.3大豆栽培技术为了保证复种大豆的生产安全和质量,复种前,农户应采用小麦、麦黄水灌溉,喷洒适当的基肥,对田间残茬进行浅耕。 大豆栽培过程中,大豆播种深度控制在4~5 cm,播种过深或过浅都可以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发育,抑制大豆播种深度可以提高大豆萌芽率。 要严格控制大豆种植后的灌溉次数,一般为3次。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因地区而异。 在大豆初花期和盛期,向水中喷洒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甲基维生素、多菌灵、代森锰锌。 其中氯氰菊酯乳剂剂量为375~400 mL/hm 2,甲基维生素剂量为50%多菌灵750 g/hm 2 50%代森锰锌1.2 kg/hm 2,均匀喷洒在水中的大豆叶片几乎全部脱落,荚尽量在上午收获,以免大豆果实掉下来。 4小麦种玉米、复种大豆,总结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粮食供应稳定性,有效防治病虫害,节约农业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小麦种玉米、三熟高产栽培大豆技术,必须选育良种,应用合理栽培技术,推动我国粮食稳产需求生产。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