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2021年a股农林牧渔业板块较去年有所回调,但农林牧渔业板块所属种子行业出现了相反的上涨行情。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申万农林牧渔业行业指数为3715.58点,年内下跌5.05%。 申万三级种子行业指数年内上涨11.90%。 种子板块内植株年上涨率相互上升,其中敦煌种业、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年上涨53.67%、22.92%、19.14%,神农科技、丰乐种业分别下跌24.13%、22.75%。
随着种业政策的密集落地,今年以来农产品市场景气度较高的企业种子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创新优势逐渐显现,有望推动行业品种升级、市场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 组织认为,期望具备优质品种资源的良种企业率先受益,创新型种业龙头进入高增长通道。
加快政策落地的产业创新得到有力支撑
最近召开的多场重磅会议又对种业发展作出了布局安排。 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支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农业振兴工作,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粮食农户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随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央农业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近日表示,关于种子,中央已经制定了种子产业振兴行动方案,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逐步实现种子产业科技自立和自主调控。
回顾年初,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颠覆种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
在中央对种业持续高度重视下,今年以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加速落地,种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 5月,最高人民法院和农业农村联合召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座谈会,签署《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加大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惩治各类种业侵权行为; 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种子法作了最新修改,修改后的种子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业界认为,修订后的种子法全链条将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为中国种子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根据修订后的种子法规定,对实质性衍生品种进行商业利用,将须经原始品种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同意的品种权属保护环节由原来的三个扩大到八个,新增繁殖处理、销售承诺、进口、出口、储存等五个环节; 赔偿金额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金额难以确定的,赔偿限额由三百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
上海证券分析认为,种业侵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种业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企业自主研发动力,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为我国种业的长期向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天风证券表示,目前,结构分散的种子行业在经历“制度变革”、“技术变革”之后,有机会迎来加速发展,龙头企业将受益并保持研发动力,提高育种水平。 修改后的种子法是种子业制度变革的前沿,种子业审定标准、审定方法、司法程序等都是在种子法“保护种子业创新”的基调下展开的。
良种销售体现在良好的产业化亮点上
业内人士表示,一系列重磅会议强调振兴种业,进一步表明国家加大种业的决心。 中金公司认为,从供应看,我国粮食保障能力强,饲用粮相对较差。 其中我国玉米存在产销缺口,大豆自给率较低。 2020年以来,我国持续强调粮食安全,着力调整供给侧结构。 机构认为我国粮食收储制度将继续,收储价格仍处于上升区间,饲用粮特别是大豆增产措施有望继续向好。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信息显示,12月21日至22日,农业农村党组召开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交流会,会议提出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鼓励有能力的地方增产
从国内播种情况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267亿斤,增长2.0%,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03亿亩,比上年增加3320万亩,增长2.3%。 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0%。 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283万亩,增长0.8%,扭转了面积连续4年下降的势头。 同时,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
在此背景下,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迎来稳定增长,市场对良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种植业将直接受益。
从种子销售端看,2021年行业进入高景气期,“两杂”种子行业景气度反而转好。 据中信证券研报统计,2021-2022年销售旺季,玉米品种供需平衡,良种供不应求。 目前,核心市场已经进入市场后期,渠道接受度较高,部分热门品种销售一空。 预计2021年至2022年销售季度行业出货均价将上涨20%至25%。 稻种总体供应量过大,但由于良种结构性短缺,“两系法”升级品种销售火爆,行业景气度呈上升趋势。
从商业化性状的市场结构来看,目前抗虫、抗除草剂是企业开发的重点。
新技术升级期间,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从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投资来看,申万种子行业8家企业中有6家研发支出同比增长。 其中敦煌种业同比增长119.62%,神农科技同比增长108.24%,荆银高科同比增长56.14%,隆平高科同比增长45.12%。 某机构表示,在当前转型因素驱动下,种业“优良性状良种”的“双优”产业链合作模式凸显研发创新重要性,具备品种和研发优势的企业、具备持续创新优势的性状公司有望开辟高速增长之路( (记者龙昕熠) ) ) ) )。
资料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