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青岛农业大学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积极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组织全校科技特派员奋力打赢春耕生产第一仗,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郭善利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本报记者王健高
传报员王珏曲天泽
“200多亩苹果展示园种下了‘福九红’等苹果新品种,发展势头良好。 ”4月8日,看到自己团队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科技特派员、青岛农业大学(以下简称青岛农大)张玉刚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山东青岛胶州市胶西镇苹果示范园建成以来,他每隔三差五就到这里进行一次现场指导,什么时候拉树枝,什么时候用药张玉刚说,他带队在青岛建设了15处示范苹果园,面积达1万多亩。
下地、搞科研、写论文、推广成果、示范技术……像张玉刚这样忙碌的科技特派员在青岛农大数不胜数。 青岛农大党委书记郭善利表示,青岛农大强调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积极性,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任务,组织全校科技特派员全力打赢春季农业生产第一战,青岛农大
科技传到“三农”第一线
一场雨一场暖,春雨后忙着耕田。 青岛农大社会合作处处长王珉宇对记者说:“今年,青岛农大派出100多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组建近30个科技服务团队赴各地,深入实施科技支农、成果赋能,在推广主要品种、核心技术、硬核成果的同时,还组织了技术顾问
春深耕一寸土,秋打多石谷。 据王老师说,学校还没开学。 青岛农大的许多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已经在田间地头开始了壮苗、选拔等工作。
“我再也不记得去平度市蓼兰镇为当地种粮大户讲解小麦管理技术的事了。”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兰进好副教授,针对今年冬小麦苗弱苗少的问题,他表示,为了农民“早”早管,早打锄,早镇压,提高温度,减少冻害; “促进”是指采取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幼苗恢复和麦苗早期分蘖; “防”就是防治病虫草害,积极构建小麦丰产群体,打好夏粮丰产基础。
“往年这个时候,小麦的高度变成了20厘米。 今年没有达到往年的一半高度。 ”面对一脸愁容的种植户,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教授张玉梅在胶州、平度、莱西等地进行了广泛调研,及时使用缓释菌肥开出追水追肥等“药方”,在气温回升前帮助种植户做好保障工作。
“土壤温度较低的地块要利用晴好天气及时灌溉追肥,保证壮苗生长,一旦恢复温度,及时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 ”在日照等山东各地调查冬小麦生长的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农学院石岩教授说,田间地头和农民家里随时都会开设“科技培训班”,把春耕生产和田间管理的专业技术带到小麦生产第一线。
定制专属服务
“今年1月,还是老师来了,给我制定了新一年的农机开发计划。 ”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珠农机)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家口中的尚老师,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成员、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农业机械队伍负责人尚书旗教授。
“春耕以来,衡平旗教授多次带队进入试验示范基地,考查土壤土质、土壤质量、紧张程度等关键指标,推进智能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研发与试验示范工作。 ”洪珠农机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青岛农大校长刘新民说,在保护老百姓粮袋的同时,春耕好时节青岛农大科技特派员将根据各地特色产业的需要提供“定制版”专业服务。 与菜篮子、水果篮、肉盘、奶瓶密切相关的“农大品牌”技术成果,焕发出科技繁荣的力量。 “学校还将在重点地区开展茶叶、优质果品、特色蔬菜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重点推出13项服务春耕的硬核技术,助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农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刘新民说。
早春时节,青岛茶区冬暖大棚茶以上市快、味道清淡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但大棚茶的醇厚度、耐泡度等缺点也困扰着种植户。 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园艺学院教授新富及其团队长期在青岛茶区推广茶叶提质增效技术。 面对种植户的难题,由新富团队开发的“控湿控光栽培技术与绿色干燥加工技术并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今年的‘头茜’绿茶在色泽、香味、滋味方面都有显著改善,深受消费者好评。 ”说起今年绿茶的质量,青岛即墨区华山镇东桥头村的种植户苏正难掩兴奋。
每年春天,也是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草莓教授”姜卓俊最忙的时候。 抵达草莓大棚后,拥有全国美国科技特派员称号的姜卓俊教授深入了解草莓苗生长情况,并与管理人员交流了各种防范措施,以缩短因春季气温不定期变暖导致的草莓生长周期,应对病虫害频发。
“姜教授的科技指导退休后也从未间断过。 ”青岛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绿沃川空中草莓采摘园的管理人员表示,“我们的无土空中草莓栽培技术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是目前国内领先的草莓栽培模式,在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姜教授的无私支持。
盐碱土壤求生产力
“今年要重点抓好农田节水控水、水肥一体化生产,同时开展大豆、藜麦、小麦等品种示范种植和技术改造。 ”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东营研究院的韩成刚和李储学两位老师,在地头规划了今年春耕生产的示范效果图。
为了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青岛农大依托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生态高效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黄三角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00多亩试验基地规划建设了配套种田。 韩成刚介绍,去年以来,学校已派出20个科研团队、200多名教师赴当地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
王老师表示,目前,学校在试点示范基地开展了土壤增容保存、保湿镇压等重大技术试点示范,力争科技成果向生产力实质性转化。
“其间,学校小麦育种队伍刚刚完成近5000种育种材料的播种工作,藜麦队伍9个品种(系) 60种种质资源和50种育种材料也已播种完成。 去年播种的苜蓿、芒草28个品种,梨、苹果、葡萄101个品种顺利度过了寒冬,逐渐恢复了活力。 其中,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也陆续进入播种期。 ”韩成刚说。
科技人员们在试验田里忙碌着,盐碱土壤上绿意盎然。
科技对“三农”的贡献,自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以来,青岛农大连续派出50名“双地”科技特派员、420多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50名青岛市科技特派员进驻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 “青岛农大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服务‘三农’,结合国家战略优化发展思路,谋划工作举措,为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郭善利相信地说。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