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413.6万吨,比9月份下降46.4%。 纵向看,10月份大豆进口量创2014年11月以来月进口量新低。 今年1-10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7317.7万吨,同比下降7.4%,从近10年同期进口情况来看依然居前。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大豆是我国对外依存度最高的粮食品种。
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我国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显著,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不少地区获得丰收。 提高大豆自给率不是一日之功,从总体上看,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11月10日表示,从今年新一季的大豆情况来看,扩张面积、提单生产效果非常明显,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
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有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今年大豆的栽培扩大怎么样? 为了保障中国大豆的安全,有什么措施?
10月份大豆进口量创8年单月新低
我国是大豆原产国,大豆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菜单成分的优化,我国大豆需求量不断上升,包括压榨、食用、栽培和其他消费。
Wind数据显示,2002年国内大豆消费量突破3000万吨,到2021年国内大豆消费量上升到11597万吨,21年间国内大豆需求量增长了两倍多。
相对而言,我国大豆产量增长比较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541万吨,到2020年大豆产量只增加到1960万吨。
因此,我国需要进口来填补大豆的GDP缺口。 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42万吨,2021年上升到9652万吨。 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冯锋等在最近发表的论文中介绍说,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是巴西、美国和阿根廷,2020年中国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大豆数量约占进口总量的97%。 其中2017年至2020年,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总量从每年5092万吨增加到6428万吨,是我国进口大豆的主要渠道。
今年10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下降明显,从9月份的771.5万吨下降到10月份的413.6万吨,环比降幅为46.4%。 整理海关总署数据,10月份大豆进口量创下2014年11月以来的历史新低。
中原农产品高级研究员刘四奎介绍,南美大豆出口主要集中在3-8月,美国大豆出口主要集中在10-3月,目前主要是大米豆出口旺季。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大豆分析师平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密西西比河水位下降影响了美豆出口步伐,是中国10月大豆进口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刘四奎指出,10月份我国进口量下跌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密西西比河水偏低外,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增加了我国大豆进口成本。
此外,从国内看,刘四奎表示,今年4月以来,中国主要地区压榨利润微亏,同时下游养殖行业饲料需求增长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压榨利润,买家减少了大豆的购买。
贾斯汀认为,大豆进口量下降,下游饲料产量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无法获得养殖企业的规模和保障。
促进我国大豆生产能力的提高
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今年前10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共计7318万吨,与近年同期相比仍然位居前列。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11月10日在“第十六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大豆需求总量持续上升,但由于人多,大豆种植规模有限,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势在必行。 从今年新一季大豆情况来看,扩张面积、提单生产效益十分显著,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
婷婷介绍,国产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满足国内植物油和蛋白粕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特别是生猪养殖持续快速回升,对豆粕需求量较大,大豆进口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
除此之外,刘四奎认为,我国肉蛋奶消费持续稳步增长也将进一步拉动豆粕需求增长,后期大豆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此外,国产大豆以非转基因大豆为主,具有更高的深加工附加值,对进口转基因大豆溢价明显,从蛋白需求性价比角度看,进口大豆也有较大优势。
我国大豆消费量仍在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大豆供应短缺、国际供应依存度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地区、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食豆轮作明确在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验,开展盐碱土壤栽培大豆示范等。
今年年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方面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即积极恢复东北地区大豆面积,积极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发展油料生产
随后出台了针对性的农业惠农政策,包括加强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快大豆相关农业保险试点,支持大豆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推广相关农业生产技术。
从面积上看,今年我国扩大豆油种植成效明显。 农业农村数据显示,今年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启动,扩大粮豆轮作规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多万亩,大豆面积增长明显。
从产量来看,综合媒体报道,四川初步估算,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带状,每亩增产110公斤,全省基本能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季豆”的目标。 甘肃、河北、安徽阜阳、亳州等地也传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质增产的喜讯。
婷婷表示,虽然中国积极扩大大豆种植面积,但与玉米等粮食作物相比,大豆产量较低,同时国内耕地资源也有限,但中国大豆生产需求缺口较大,短期内明显提高大豆自给率的可能性不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口依然
实际上,为了缓解我国大豆供需矛盾,除了扩大大豆种植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大豆相关科技投入和科研、提高大豆单产等多种方式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拓宽培育适应性强、产量高的品种的大豆进口渠道,提高进口均衡性等
此外,刘四奎还表示,近年来国际市场豆粕价格上涨迅速且不稳定,给国内养殖业发展带来一定困扰,多元配方、控制豆粕使用、降低风险已成为业界共识。 因此增加豆粕替代,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是思路之一。
详情请下载21财经APP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