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本报讯(通讯员许天颖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润文)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小组在三亚进行的大豆繁育种质试验取得初步成功,试验亩产超过500斤(市斤,下同),远远超过国内平均亩产270.5斤的水平。
受海南冬春持续低温天气影响,大豆南繁育种生长不理想。 今年3月,记者从学校三亚研究院获悉,南京农业大学热带大豆选育小组进入三亚市崖州区坝上基地,首次尝试在春季进行大豆南繁育。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刘方东博士说,由于试验基地的前作是瓜菜,虫害严重影响了大豆苗期的生长。 团队通过多种农药配伍交替使用,有效控制虫害,试验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4个大豆品种亩产超过500斤,其中桂豆105亩亩产达到649斤。
“南繁”是利用海南冬季特殊的光温条件,加快育种进度,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的育种手段。 南繁育种专家每年11月在三亚种植大豆,次年2月可收获,生长的种子经筛选后用于继续加代。
据悉,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三亚市南繁科技研究院等单位在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种植大豆15亩,含大豆种质资源1356份。
领导该研究小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盖俊伊尔明介绍,小组从今年3月开始,在三亚崖州区基地适应性鉴定了1356份适合南方地区栽培的大豆种质资源,并从中选定新培育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从栽培到收获,前后近3个月,时间比其他地区缩短了20天到40天。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需求量约1.1亿吨,目前90%以上的大豆需要进口。 南京农业大学目前在三亚进行的大豆试种,是为了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这对保障大豆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冬天,队伍在三亚和广西同时进行了第二季度的试种,如果成功的话,将继续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推广栽培。 这将有效减少我国对美国进口大豆的依赖。
“‘种业’是三农的基础,只有种业振兴,农业产业才能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少量的土地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盖钧镒院士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从1984年开始收集、保存和研究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目前共收集研究大豆地方品种7000余份,在大豆主产区东北、黄淮和南方地区选育新品种30个,以促进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创新和产业发展
目前,团队正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学校三亚研究院,大力推进大豆南繁育种质试验,与植保等专业研究团队开展多学科合作,推进优质高抗品种创新开发。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7月27日版1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