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大垄密栽培技术是在大豆三垄栽培的基础上,通过大豆水平栽培、小面积密植栽培形成的适合东北大豆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既保持了大豆三垄栽培的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又将平茬窄行密植栽培的垄茬栽培、合理密植相结合,推广以来有效地促进了东北地区大豆产量的提高
一、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优势1、大豆大垄密栽培与传统大豆栽培方式相比,缩小了行距,增加了株间距。 也就是说,行间距离适度缩小,行内植株与植株之间的距离变大,田间植株分布更加均匀,接近“大豆高产理想栽培方式——的合理等株间距”。
2、光合面积和光分布合理增加。 大垄密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克服了垄三栽培大行距、小株间植株分布不均的不足,增加了绿色面积,且单株受光更均匀,提供了接受最大辐射能的光层,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产田间分布能吸收更多的光能,增加了群体内的光合效率。
3、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群体干物质重量也随之增加。
4、由于增加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根瘤和根瘤质量增加,根瘤固氮量增加,为大豆生长提供了更多的氮素营养。
二.大垄密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一)立地和整地
1、选址:采用大豆垄植栽培技术,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地面无石、适宜机耕的土地。 土层深厚、相连的平川地或缓坡地。 前作以玉米、土豆、小麦等为宜。
2、整地:应采取秋季整地措施。 深松深翻无地基地块,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秋深翻或深松整地作业,深度压达35cm以上,耙平,达到地表平整无沟、无土块。
(二)品种及处理
1、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和市场需要,选择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秆强、耐密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
2、种子精选:正规种子店购买的种子均为精选。 对于自留种,在播种前必须精选。 采用大豆精选机筛选或人工筛选,去除杂质,纯度达99%、纯度99%、发芽率95%以上。
3、种子处理:播种大豆种子前必须用包衣剂包衣。 这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经济的防治手段。 包衣剂通常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激素等制成,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屏障,能有效防治病虫害; 缓慢释放,运送到地面上部,也有防止病虫害的效果。
(三)施肥
大垄密植栽培技术既要增加田间植株数量,又要获得高产,必须加大肥料的合理投入,宜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量比垄三栽培法增加15%。
1、施肥:进行土壤养分检测的大豆种植地块,根据化学检测结果按科学配方施用化肥。 不进行土壤检测的地块建议每亩施用尿素4-5公斤、磷酸二铵6-7公斤、钾肥3-4公斤。 大豆播种时用精量点播机分层深度施肥。
2、追肥:根据大豆田生长情况,在大豆开花初期、结荚初期亩用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00克对40公斤水进行叶面施肥。
(四)播种
1、播出时间。 大豆通常在5厘米的地温下在7-8下稳定开始播种。
2、播种方法。 使用大豆大垄密植专用播种机进行精量点播,垄间距110厘米,垄上种3排大豆,上行间距25厘米左右。 两边的行可以适当地紧密,中间的行也可以适当地薄。
3、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适宜,镇压后3-5厘米为宜。
4、播种量和密度。 经过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嫩江市大豆垄适宜密植播种量6-7公斤/亩,亩护苗株以3.0-3.3万株为宜。
5、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大豆出苗的质量。 播种均匀、不断筋、覆土深度一致,覆土不得牢固露出种子,播种后应及时镇压,防止铺土逃逸。
(五)田间管理
1、深松:大豆苗出齐时进行垄沟深松,深度25-30厘米。
2、首次回访应在大豆出现3片复叶时进行。 在大豆结垄前进行第二次田间作业时,必须将土倒入子叶的痕迹。
3、拔大草:大豆生长后期,若田间仍有杂草,应在草籽未成熟之前拔大草。
(六)化学除草
提倡化学除草以播后苗前封土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
1、土壤封闭处理应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5-7天进行。 可以使用乙草胺90%、异丙苯96%、噻吩砜75%、异染色质48%等除草剂。
2、出苗后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进行。 根据田间杂草发生类型和草龄,选用25%氟磺胺可湿性粉剂、48%除草剂、48%异绿巨人、12.5%压花、5%喹硫平、10.8%高效氟吡啶、15%吡哆醛
(七)害虫防治
1、地下害虫。 大豆田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为蜈蚣、棘球蚴、虎等,可采用种子包衣或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熬制进行防治。
2、苜蓿夜蛾。 采用10%吡虫啉、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锝特混悬剂等喷雾防治。
3、大豆食心虫。 成虫初期进行药剂熏蒸,80%敌敌畏乳膏1.5-2.25公斤/公顷,450根高粱或玉米秸秆上药,均匀插入垄台。 产卵期可用2.5%溴氰菊酯或20%松果菊乳油杀菌进行田间喷雾预防。
(八)大豆病害防治
1、大豆灰斑病。 可用40%聚菌灵悬浮剂或500g/升甲硫菌灵悬浮剂水喷雾。
2、大豆菌核病。 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杂豆、麻类轮作相邻,须与禾本科作物如麦类、谷子、玉米等轮作3年以上,以避免菌源。 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水喷雾,7-10天后再喷一次。
(九)收获
目前大豆收获均采用机械联合收获,在大豆叶片全部脱落、豆粒变圆时进行。 为了保证收获质量,应降低茬体高度,一般为5—6cm,收获损失率2%,破碎率>5%,清扫率> 95%。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