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7月21日,各城市皇华镇胡沟山岭之间的1万亩榛子基地热闹非凡。 参加榛子丰收采集活动的人们混进绿色树丛,摘下一筐筐榛子。 附近的村民纷纷上山来,目睹了家门口的“盛会”。
小小的榛子改变了当地农民靠天吃饭的命运,迎来了山淡水新的希望。 “我们在榛子种植基地随机抽样10株6年生‘达比’测定产量,单株采摘熟坚果,现场称单株重量。 经测试,在1亩山石地上,种植平欧大榛子110棵,去除果实花蕾和水分,平均每株产果实4.90斤,亩产540斤。 ”在2021年度诸城榛子丰收采摘活动开幕式上,山东省林业保护发展中心研究院、山东省经济林协会会长赵之峰公布了这一测量结果。
今年54岁的王成芬在这座山上务农几十年了。 “小麦种植结束后是大豆,山上没有水。 种了就等着。 一亩地的收获量不过五百元。 ”现在她家的4亩地流向合作社,她在榛子基地打工,租金、工资、分红加起来增收3万多元。
李学玉跟着基地种了6亩榛子。 多亏他的精心照料,测量生产比基地还要贵一些。 “产出的果实由山东华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以保价15元回购一斤,每亩可收入5000多元呢。 ”李学玉说,以前从来没听说山区能换这么多钱,现在周边村民有2000多人通过入股建榛子基地,小榛子成了村民的财富果实。
短短五年间,各城市发展榛子面积3.1万亩。 其中华山农林建成榛子基地2.1万亩,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榛子生产基地。 榛子从有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目前,培育出集榛子育苗、规模栽培、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创新、提升“各城市模式”的重要新生力量。
“我现在在全国推广500多亩联盟种植户,绿化这片荒山,推广就地扶贫模式。 ”魏本欣说。 目前,魏本欣榛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采取“种苗繁育榛子收购深加工仓储物流线上销售”的融合模式将荒山秉岭变成“绿色银行”。
7月20日,第三届中国榛子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学会、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畅谈产业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对科技创新引领榛子产业发展表示:“从榛子种业创新入手,培育更多自主创新新品种; 要提高全产业链的科技水平,既要开发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又要培养一支生机勃勃的榛子和产学研队伍。 ”
同时,高校专家从榛子营养学的研究开始探讨榛子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技术。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吕春茂说,榛子产业化,为健康的中国发挥理所当然的作用。 利用榛子壳活性炭和棕色素等特性,可制备活性炭,用于废弃油脂和工业废水处理。 榛子花还可生产榛子茶、发酵茶和虫草榛子茶等,应用价值不可估量。”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鹏通讯员徐春光程相义报道)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