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年黑龙江大豆、玉米产区的种植、销售、库存、需求等市场信息,大商所将于2019年秋季黑龙江农产品西线考察团于9月23日从哈尔滨出发,北访绥化、海伦、北安、五大连池、黑河等大豆市场情况在这六天里
调查结果显示,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10月份大豆上市价格有望较高。 该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大豆秋收情况已十分明显。 目前国内大豆需求量趋稳,价格波动不大,后市有回落趋势。 “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大豆,1.85元/斤是企业短期内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 ”
大豆的产量和去年差不多
金秋九月,又到了黑土地收获的季节。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大豆种植主产区。 现在,当地的大豆陆续开始收获,今年的栽培补助金也变得尘土飞扬。 黑龙江省补贴标准为大豆255元/亩,玉米30元/亩。
考察团的访问表明,当地农民最关心的是补贴问题。 “一定是遵循了政策。 哪种补贴高就种哪种。 ”海北镇王姓农民表示,由于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今年黑龙江农民将玉米改成大豆的人非常多,大豆种植面积确实急剧增加。 考察团大多存在种植结构调整现象,如五大连池农场大豆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0.97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2.41万亩。 嫩江县今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亩,比去年400万亩增长12.5%。 讷河今年大豆种植面积220万亩,比去年增长20%左右。 除了政策鼓励外,玉米连续种植多年后的轮作需求也是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种植面积增加的背景下,今年的大豆产量怎么样? 会迎来增产年吗? 考察团获悉,今年黑龙江低温寡照较多,局部受旱,种植面积增加,但单产普遍下降。 一直以来,除个别地区增产外,如讷河当地加工企业反映当地大豆产量从去年的320斤/亩增加到360斤/亩,不少地区受气温和积水影响大豆产量下降。 据绥化市海北镇龙信豆业刘海龙介绍,当地大豆产量从去年的每公顷6000斤下降到4000斤。 黑河市孙吴县西兴乡平度村村主任苗建坤介绍,今年大豆产量每公顷减少约5袋( 180斤/袋),折合900斤/公顷。 但恶劣天气对总产量的影响有限,许多受访者表示,今年大豆总产量比去年变化不大,整个产区的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维东北食品有限公司张明对考察团说:“目前的情况还好,减产不多。 整体来说,由于天气的影响,单产下降,特别是北方比较危险。 但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
“今年的大豆产量下降了,但质量超出了预期。 去年大豆蛋白含量为38%—39%,今年比往年高两三个百分点,几乎都在40%以上。 ”刘海龙抱着农民刚送来的没过筛的谷物说。
考察团介绍,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蛋白含量普遍在40%左右,这一数据远好于往年。 大豆质量好,也得到了农民和仓库加工企业的证实。
“我们一般多做大豆加工,对大豆指标的要求相对较高。 目前,今年大豆质量普遍较好,蛋白含量为39%—40%,去年指标为36%—37%。 ”。 张明告诉考察团。
但受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大豆质量可能会下降。 例如,五大连池地区今年降水量比往年多一倍左右,也有一个月31天28天下雨的现象,该地区同期日照量比往年少172小时,积温低76,今年大豆蛋白含量比去年下降1-2个百分点。
重视育种提高大豆质量
大豆是地域性很强的农作物,一个地方的大豆在另一个地方种植,产量、质量会大幅度下降。 种子的选择对大豆的各方面指标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已有5000多年的大豆栽培历史。 然而,在美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冲击下,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 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其中,2013年大豆种植面积680万公顷,比2005年减少279万公顷。 2016年,大豆种植面积回升,达到1180万公顷。 目前,主产区也通过育种途径提高大豆质量、产量和抗病能力。
今年初,农业农村公布《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扩大东北、黄淮海、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其中2019年大豆《方案》还提出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力争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 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各提高1个百分点。 《方案》上市后,在广大种植户积极响应的同时,育种环节也出现了重要地位。 因为产量和质量除了受天气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外,最重要的是种子。 品种、环境、栽培是决定大豆单产高低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良种对大豆高产的贡献率可达40%。
这次考察团也来到了杨氏大豆开发研究所的试验田。 乍一看是密密麻麻的大豆田,对外行人来说很难从外观上分辨不同的品种。 但对这里的管理员杨先生来说,这些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所有的土地品种和代号一目了然。
“我从事大豆品种选育30年了。 所研究的大豆有高油的、高蛋白的,高蛋白含量在43%以上,选育的品种多具有荚多、茎细直、粒大等特点,单产多在500—700斤/亩今年育成的5055大豆品种,每公顷单产7000—8000斤,明显高于当地普通大豆单产。 ”杨先生自豪地向考察团成员介绍。
据了解,每年在示范田测试不同品种大豆的生长状况。 目前试验田有2000多个品种,生长情况和成熟情况不尽相同。 试验田的目的是只留下优秀品种来扩大生产,供应市场。 当被问到他用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确定种子的好坏,天气灾害对他们的育种有什么影响时,杨先生说:“灾害天气越是对我选择的种子越有利。 好的品种经得起风的考验,所以即使刮风,也会马上倒下的品种就不用研究了。 这样的话,我们的种子产量就会变高。”
而且贸易商看不起后市
在走访企业和贸易商时,一提到对大豆后期价格的看法,大家都表示不好,持悲观谨慎态度。 去年,新谷物上市后,受价格下跌的影响,至今仍有很多人说“要赚现在的钱”。
贸易商李先生向考察团表示:“现在大豆没有库存。 最近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和,进口大豆一定要增加。 这无形中影响了国产大豆的需求,再加上大豆种植面积增加,短期内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大豆新谷物上市后,农户担心价格会下降,卖粮意愿强烈,后期价格肯定会受到影响。 ”据他推测,目前大豆净粮价格为每斤1.75元,总粮价为每斤1.69元。 预计出厂后,净粮价将降至1.7元/斤左右,总粮价将降至1.65元/斤左右。 中储粮还没有开始收购轮储大豆,预计开始后收购价格在1.8元/斤左右。
大豆加工企业表示,去年大豆收购价格为1.8元/斤(国标三等粮),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预计10月份大豆上市价格将较高。 该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大豆秋收情况已十分明显。 目前国内大豆需求量趋稳,价格波动不大,后市有回落趋势。 “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大豆,1.85元/斤是企业短期内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 ”
也有相关人士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国产大豆供不应求。 绥化的徐姓大豆贸易商向考察团表示:“目前我们很少囤积,并不是因为价格。 他告诉记者,由于我们这里主要种植高蛋白大豆,当地大豆加工企业和南方地区需求量大,目前新粮刚来,有货就有人买,基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保险期货”让农户受益
“‘保险期货’是个好工具,比以前买保险好得多。 以前我们买的农业保险只保灾情。 一般来说只保证了粮食的种植成本,但现在价格也可以保证了。 就和为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保障一样。 就像去年我们种大豆一样,因为天气损失惨重,没有收入保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收入保险把我们种植户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我们平静了下来。 ”在调查过程中,一家栽培巨头向考察团表示。
据了解,2015年大商所率先推出“保险期货”模式,近年来大商所在服务“三农”的探索中不断创新。 2016年“保险期货”的主要模式是价格风险; 2017年,在深入推进价格风险试点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了收入风险模型。 还引进龙头企业为参保农户进行粮食基差收购,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模式,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基于“保险期货”的融资服务。 2018年,大商所在总结“保险期货”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基本收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 核心是运用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和期货市场风险分散途径,保障农作物生产阶段的产量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解决粮食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天灾”,解决粮食销售方面临的价格波动和粮食困难问题,切实提升期货市场服务“期货市场服务”
“国家非常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大豆振兴规划,但是国家只能从政策上进行调控,价格只是市场的计算。 从近几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的情况来看,农户从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不少农户纷纷反映,何时又有试点、试点地区品种等。 我认为“保险期货”在黑龙江地区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南华期货农产品研究中心总监何琳认为,县域覆盖试点项目是今年大型商业设施创新项目,比往年实施的分散试点项目更具规模效益,覆盖范围原则上不低于县级地区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的60%
考察团调查发现,不少种植主体愿意参与“保险期货”,甚至愿意参与。 普通农户由于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农村信息不畅等原因,对金融产品特别是期货、期权缺乏了解。 “保险期货”模式便于普通农户理解和接受,但只有进一步增强更多农户的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才能使更多农户受益。
来源:期货日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 ths518 )获取更多财经信息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