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玉米和大豆间作“一亩地当两亩田”的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机械化程度不够,现有机具工效低也令种植户担忧。 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关系到新农艺的大范围普及。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学陈学庚教授牵头,江苏大学、石河子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开展的玉米大豆间作新型农艺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开发合作项目在成都启动。 随着本项目攻关,三方院校将完成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适宜大规模种植的播种机械、植保机械和收获机械开发,进行农机装备示范和推广应用。
玉米、大豆是人类的粮食需求,也是畜牧业优质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 据预测,我国每年需要玉米2.5亿吨,大豆1.2亿吨,生产足够的玉米大豆需要近15亿亩的播种面积。 玉米、大豆是同一季节的旱粮作物,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不能满足两者净作用地的需要。 玉米大豆间作可以在不增加耕地的情况下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潜在空间。
国内最先探索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的是四川农业大学。 200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杨文钰教授团队坚持对玉米大豆传统间作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形成了以“选品种、扩间距、缩株”为核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 其近20年的实验模型表明,玉米复合栽培产量与玉米产量相当,多收了一季大豆,使玉米大豆高产成为现实。 与单用玉米相比,该技术农户亩产成本350元-600元,同时化肥农药减量25%以上。 2003年-2018年,该技术在全国19个省市累计推广7139万亩,新增经济效益245亿元。
但该技术目前在我国规模化粮食主产区的推广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机械化问题上。 开发适合该技术的大规模农业机械,将有利于该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必将造福更多的种植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为新农艺注入春风。 农业农村部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栽培技术模式,拓展大豆生产空间”。
研究人员认为,在东北、黄淮海等规模化粮食主产区,20%的种植地推广该技术,玉米产量不变,大豆产量可增加1386万吨。 80%的种植地推广该技术,可增加大豆产量5544万吨。
开发适合大规模种植玉米、大豆间作技术的农业机械,在保证玉米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机械效率提高后,大豆生产能力潜力变大,可以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大豆自给率。 因此,我们迫切希望这种新型农艺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在专家们的帮助下研制出来,并尽快问世。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