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前两年,我们种植的大豆平均亩产不到150公斤。 今年,栽培的“蒙豆1137”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是近三年来的最佳丰收季。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各项农事也离不开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气象部门是我们种植大豆的基础。 ”近日,扎兰屯市远满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在衷心感谢的情况下将锦旗送到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大豆是大田作物,科学生产和合理减灾对丰产丰收起决定性作用。 2020年,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和自治区气象局以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为主要依托单位,共建“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用精细智能的气象服务科学指导大豆生产过程,指导北疆大豆丰产
我市是国家和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之一,年大豆种植面积达1400多万亩,年产量约140万吨。 内蒙古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连续开展了“蒙豆”系列和“黑河”系列部分品种分批播种试验,并于2021年试验了“蒙豆系列”不同品种大豆的最佳播期。 据了解,蒙豆系列大豆是我市农牧科学研究所根据当地生长期长短和气候特点培育的种子,已成为呼伦贝尔地区主要栽培品种。 2022年,该中心推广了最佳播出期,开展了分区域、分品种、分生育期、分农事季节、分灾害的气象服务。 动态监测大豆质量、土壤湿度、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等级,准确预报气象条件对大豆重要生育期的影响。 并积极利用新媒体终端,将气象信息在10分钟内推送至生产现场的小农户手中。
针对今年春播期地温较低的情况,该中心建议准确评估春播延期天数,指导豆农选择适合当年生长季节长度的大豆品种,并准确预测第一场雨的穿透,做到雨前播种,保障出苗。 “今年春播期,内蒙古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提供的10厘米地温稳定8的动态监测信息,以及各地春播滞后天数和对初雨透雨的精准研判,为我们的品种选择和提前播种提供了科学支撑,为秋季丰收奠定了基础。 跟进的气象服务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未雨绸缪”,有效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提前发布,为我们科学应对气象灾害赢得了时间。 ”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高杰说。
每年7、8月,强对流天气增多,局地气象灾害频发。 该中心在预报灾害天气时,提前做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有针对性地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和建议,通过微信群、邮政信箱、电视媒体等多种方式对外发布,将农业气象信息传送到农业部门和广大种植户手中,应对各种气象灾害
今年秋收数据显示,位于阿荣旗和莫旗的大豆推广示范基地在最佳播种期播种的“蒙豆”系列大豆,年产量每亩增长20—50公斤。 气象服务科学的生产指导已经带来了明显的效益。 截至目前,已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70多个,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4.3万人。
下一步,内蒙古大豆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将继续拓展试点品种,提升服务产品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更好助力北疆大豆丰收丰收,为“塞外粮仓”持续丰收贡献气象力量。
记者:王尧通讯员:徐玉强美编:马海文
主编:陈静文
监审:侯跃峰
监制:附体
总监:张晓琦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