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渔业  海洋渔业  2020  故事  丰收  海蜇  福建省  水产  渔业发展  渔业经济 

衡水地下水治理长远方案,水清岸绿一起来见证衡水治水成果

   2023-04-05 互联网艺莲园2160
核心提示: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今年阜城县高粱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 这些高粱是省农科院开发的冀酿2号品种,节水高产,均“靠天下雨,不浇水”。 阜城县崔家庙镇原野上的“丰”字衬托着丰收的喜庆气氛。 焦磊新闻发言人苗凤强摄阜城县崔家庙镇高粱丰收,该县集中收获高粱。 焦磊新闻发言人苗凤强摄“头水快,二水急,三水四水相连,灌到麦子开镰。 ”这种世代相传的小麦种植习惯,如今已在衡水成为历史。衡水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80%以上,小麦种植用水占农业灌溉用水的60%以上。 为破解“粮水之争”,解决小麦生产与地下水短缺的

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今年阜城县高粱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 这些高粱是省农科院开发的冀酿2号品种,节水高产,均“靠天下雨,不浇水”。 阜城县崔家庙镇原野上的“丰”字衬托着丰收的喜庆气氛。 焦磊新闻发言人苗凤强摄

阜城县崔家庙镇高粱丰收,该县集中收获高粱。 焦磊新闻发言人苗凤强摄

“头水快,二水急,三水四水相连,灌到麦子开镰。 ”这种世代相传的小麦种植习惯,如今已在衡水成为历史。

衡水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80%以上,小麦种植用水占农业灌溉用水的60%以上。 为破解“粮水之争”,解决小麦生产与地下水短缺的矛盾,衡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水栽、水定格局、水定模式,逐步减少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为确保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平衡进行了有益探索

良种优选,节水小麦推广实现全覆盖

去年秋天,景县龙华镇志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民种了2200多亩节水小麦,今年夏收,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我们种的节水型小麦主要是衡观35和衡4399两个品种,浇一次水就足够了。 一亩可以节水近50立方米。 产量还不低。 另外,结合相应的栽培技术,节水节肥,合起来每亩可以多赚120元到160元。 ”志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志清说,通过节水、稳产、增效,农民体会到了节水小麦的好处。

衡水是传统农业大都市、全国小麦产区之一,小麦已成为耗水最多的农作物。 为此,衡水市结合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加快培育推广节水品种,坚持水栽,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集成配套技术方式,逐步扩大节水小麦种植面积。

“衡观35、衡4399、衡S29等衡麦系列节水品种,均为近10多年选育出的“节水丰产、抗逆广适”等突出小麦品种,节水30%、节肥10%、节药15%以上。 ”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乔文臣介绍,目前衡麦系列节水品种种植面积在衡水占30%以上,这些品种的大量推广采用良法种植,平均每亩节水30多立方米。

“农民尝到了‘种节水小麦不节水、不减产’的甜头,继续种节水小麦的愿望很强烈。 ”衡水市农牧局种子站站长纪世东介绍,除衡麦系列节水品种外,该市还大力推广使用石麦22、农大399、邯郸6172等节水小麦品种,至今节水小麦品种种植全覆盖。

在推广节水良种的同时,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实施农机、良种、良法相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压等综合节水水土保持技术,不仅实现小麦稳产,而且将小麦从3、4水减少到1、2水

4年内减少227万亩高耗水作物面积

8月28日,在阜城县崔家庙镇丁庄村东,一只串串红高粱染红了天空,田野上一个大大的“丰”字衬托出丰收的喜庆气氛。

“今年我们放弃了耗水量大的小麦,改种了6万多亩‘晴天下雨不浇水’的红高粱。 品种由省农科院提供,矮秆、抗蚜、抗旱、耐盐碱,节水高产。 ”阜星科技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殷三强组织几十台联合收割机集中收割高粱。 他介绍,这种高粱品质优良,受到全国多家知名酒类企业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日前结束的衡水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笔者得到了以下数据。 故城县今年减少高耗水小麦种植面积9万亩,开发专业青贮玉米5.6万亩,优质苜蓿1.2万亩; 兖州区23万亩棉花生长良好,发展油、豆、薯类近10万亩,发展中药材1.8万亩; 阜城县规划确定14万亩高粱大豆生产示范区,目前已完成种植13.47万亩,花生、红薯完成种植3万多亩……

在保证粮食产量35亿公斤的前提下,本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目前衡水,红高粱、春玉米、谷子、红薯、棉花等节水作物在农业种植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在桃城区邓庄镇东军卫村、西军卫村附近的田地里,山楂果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 随行的邓庄镇宣传委员李威说:“自2014年开展节水型压采工程以来,我镇共在项目区内种植山楂5000多亩,按每亩节水180立方米计算,年压采地下水90多万立方米

“以前这些地区都种小麦,现在改种山楂树,几乎不需要浇水了。 ”东军卫村的付国荣说,这15亩山楂是2014年种的,树苗小的时候,树下种了花生。 一亩地可以收获二百五十公斤。 明年山楂到了盛果期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一亩可以赚四五千元。 在节水压缩采出水的大背景下,经过4年努力,该市压缩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227万亩。 种植结构调整,不仅达到了控制地下水开采的目的,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压采富民。

“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生产生态两宜

秋风起,落叶变黄,华北平原又迎来油菜播种的季节。 9月5日,安平县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影拿着装着“金籽”的快递包裹,说:“这是中国农科院新种的油菜籽! ”。

2014年,我省以衡水为代表的黑龙港流域地下水漏斗区启动季节性休耕试点,为改变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种植大豆、棉花、花生、油葵、杂粮等农作物一年一熟制,“休耕一季,雨养一季” 杨屯村及其周边3000多亩土地成为试点地之一。

“市里出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的相关政策后,我们把节水抗旱的大豆都种上了,大半年看着土地这么荒芜,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影表示,他们邀请专家论证,从2016年开始休耕期统一种植耐寒型油菜,不仅可以浇水,还可以提高地力,增加旱作作物产量,避免地表裸露,减少扬尘和环境污染。 连续两年的春天,这里举行油菜花节,数万名游客来观光。

今年,中国农科院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院士工作站落户该村,新产品油菜将在这里大面积试种。 “我家有10亩地。 第一个季度卖蜂蜜和菜籽油,一亩地可以收入500多元。 第二季度卖大豆,每亩能收入1000多元。 这么省时省力的工作谁不想做呢! 现在院士工作站又设在我们村了,我对今后更有信心。 ”村民刘彦芬对土地休耕非常支持。

为进一步加大地下水的压送力度,去年衡水市还开展了2万亩“旱作雨养”工程,将抽水灌溉的浇地变为“旱作雨养”农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将灌溉高产转化为适水高效种植。 今年5月底,故城县房庄镇北堤口村“旱作雨养”工程——1500亩黑麦获得丰收。 “我种了28亩黑麦。 种下后,可以不浇水追肥,也可以不浇水除草。 很省事。 加上政府补贴,纯收入27000多元! ”村民苏五俊愉快地说。

同时,本市结合养殖业发展和季节性休耕,大力发展节水苜蓿、牧草和饲用玉米种植,完成“饲料改饲”种植15.4万亩,完成饲料改饲示范片1个、千亩示范方19个,形成饲料饲养农牧并重的新型农业格局(记者陈凤来、公路通讯员王贵锁)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

 
标签: 衡水 用水 之争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业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2013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