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曹巨金展示新大豆。
近日,曹巨金培育的高产大豆品种“金臣2号”通过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审定。 去年,我省种子管理部门已经对该品种进行了试验生产,亩产达到542斤。 大豆品种通过审定后,70岁的曹巨金高兴得像个孩子,多年培育的高产品种终于可以广泛推广了。
一般来说,东北大豆平均亩产只有240斤左右。 事实上,通过杂交育种,曹巨金在个别积温带培育的大豆亩产达到700斤。 16年来,针对大豆不同用途的需求,他培育的3000多个大豆品种包括许多特色品种。 用于榨油和纯化蛋白质的双高品种; 生豆芽芽豆、磨豆浆的豆浆豆; 黑色、红色、棕色、甚至是绿色的大豆……
与丰硕的成果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他的资质薄弱。 初中毕业,无职称,未接受育种专业培训。 但是,他里面有热情和执着。 为了一粒粒的新豆种,16年来辗转于许多试验。 生活接近“流浪”,一度有8年没有与家人联系……这是一个育种工人独自前行的故事。
偏僻的“大豆茅庐”招来了农业巨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中国每年都要依靠进口80%以上的大豆。 “国产大豆亩产不高,种植效益差,是很多农民不愿意种大豆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巨金说,通过育种提高国产大豆单产,调动农民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国产大豆的自给率。
最近通过黑龙江省种子管理部门审定的高产大豆品种“金臣2号”,是他培育的三千多个大豆品种中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品种。 普通大豆单株一般会长10至20个荚,“金臣2号”会长130至150个荚,几乎是前者的10倍。
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是大豆实用品质的试金石。 经测定,曹巨金培育的高产大豆,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达到45.2%和23.6%。 油脂含量无论是进口大豆还是上下,蛋白质含量均大大高于我省大豆40%的平均值。
曹巨金的育种基地和他的盛和源大豆研究所位于呼兰区康金镇。 这里收集了曹巨金多年的育种成果,共收集了3000多种不同性状的大豆样品,满足各积温带的气候特点和多种商业加工用途。 其中包括曹巨金去年在甘肃张掖种的大豆种子,300亩试验田亩产达到惊人的740斤。
因此,盛和源大豆研究所在百度地图上找不到的这个地方,成了业界竞争的“大豆茅庐”。
近日,刘占文驱车600多公里,专程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赶来。 他是内蒙古养殖种植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与盛和源大豆研究所合作的合作社签署了7万亩新品种大豆试繁合作协议。 根据相关规定,育成期种子可通过合作社间合作进行试种试验。 目前,曹巨金培育的适应不同积温带的60-70个大豆品种,已在全国多个合作社试种。
国内的农业巨头也有很多在积极寻找房子。 北京初农、谷神集团、九三集团、禹王等及其所属企业,都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一家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门说的第一句话是:“只要你有这么多种子,我要多少就有多少。”
亏了二十万元,吃百家饭辗转育种
1950年,曹巨金出生于河北张家口阳原县的一个小山村。 他是第三次,初中毕业就中断了学业。 20多岁的时候,他在县供销社负责收购农产品,老家种的杂粮杂豆想出口,但因为质量达不到要求被拒绝了。 后来,他从国外进口了一些优质种子送给家乡人试种,竟然很容易就卖到日韩等地。 有生以来,他才认识到了优质种子的力量。
2003年,粮食贸易不景气,曹巨金彻底放弃了老本行,坐拥每户20万元的家底,踏上了育种创业之路。 最初,他来到内蒙古一个叫图索右旗的地方,因为地租便宜,一口气租了50亩地做试验田。 眼看着豆苗一天天地长大,一场罕见的冰雹,淹没了他十几万元的投资。
从此,曹巨金就没有大面积租赁土地的能力了。 尽管只能零星地租赁土地,他并没有放弃育种。
“只要朋友能找到房租便宜的散步地,我就去。 一般两三亩,自己种。 交通基本上是靠走、借的自行车,晚上借朋友家,有时在家乡忍着,百家饭——在朋友家、家乡家换个地方蹭饭。 ”。 就这样,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曹巨金的育种足迹几乎走遍了内蒙古、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
2013年春节,朋友去外地过年,没地方住的曹巨金一个人溜达到齐齐哈尔站。 “花15元在站前的酒店过除夕,半夜老板免费给我端饺子的时候,我流下了眼泪。 ’这是他连续第八年一个人在家乡过春节。
“特别是几年前,我走到哪里,当地的老乡都觉得我精神不正常。 当时,育种的是实验室里吃皇粮的专家,而我是个连饭都吃不上的糟老头,自掏腰包租田育种,种的还是最不赚钱的大豆种子,他们听不懂。 ”曹巨金说。
8年来,切断与家人的所有联系
杂交育种是古人采用的育种方式,技术上并不复杂。 让具有目标性状的不同物种“结婚”,将它们所具有的优点遗传给子孙。 无数种子杂交,一次筛选,最终实现了将优良特征集中在一粒种子上。
这需要育种家能量的持续注入,还需要多年的时间投入。
十多年来,曹巨金唯一干燥的事就是为大豆“保媒”——创造条件,让不同品种的大豆开花互授粉。 他每天凌晨4点左右下地,然后几乎整天都在田里。 拿着一米多长的手杖边走边扒豆苗,看着植株的生产情况……看着龙江田垄的长短,他走了几个来回,半天左右就过去了。 他向记者展示了手边的木杖,把它擦得很光滑。 到现在为止有好几个拐杖坏了。
从大豆出苗到结果,他很清楚每一棵何时结荚,每一棵植物结多少荚,能产多少豆子。 朋友经常用这句话笑他。 "他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怎么样了。 豆子的生长过程他很清楚。 ”
他有一个本领,不管是什么大豆品种,看株高和荚数,都可以估算亩产。
曹巨金实验室的窗台上堆着8台破旧的小型收音机。 “我听说这是我这几年一个人在田里育种的坏事。 ”曹巨金总是一个人在田里就一天了。 收音机是他唯一的工作伙伴。
8年来,曹巨金切断了与家人的一切联系。 “那时刚育种的时候,钱都赔了。 和家人不联系,只是害怕家人知道我的情况让我回家,不能继续育种。”曹巨金半途而废。 那时,儿媳妇和三个儿子以为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户口差点被注销。
曹巨金高兴地拿着收获的大豆。
种野生大豆
培育三千个品种
有国字头大豆育种机构见到曹巨金培育的大豆,主动提出协助。 他说自己是野道子,害怕步调不一致,拒绝了。 但是,被对方机构聘为特别顾问。
光是初中文化,没学过农学,曹巨金凭什么摇了几条人街? 他有别人难以复制的育种秘籍——,笨功夫,跋山涉水,占有足够优良性状的母本。
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十几年里,他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荒郊野外寻找野生良种,一个人走了一整天,遇到野猪等野兽也不足为奇。 有一次,在黑龙江绥棱四海淀水库的坝垄中,他发现了一生难寻的至宝。 “普通的大豆每棵只能取几毛钱,而那颗野生大豆竟然产出比普通大豆多10倍以上的一二七分钱的豆子。 ”曹巨金说,他用这种大豆杂交制成的新品种,在呼兰4亩(1/10亩)的产量达到110斤,按照这个比例,换算成1亩土地,产量可能超过1100斤。 如今,他培育的高产大豆几乎都继承了这种野生大豆的高产基因。
除了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寻找优质的野生大豆外,还拜托朋友从海南和俄罗斯“寻宝”。 他用这些野生大豆与自己年轻时收获并积累的一百多种良种大豆杂交。
曹巨金的实验室陈列着来自山西的野生棕色大豆和普通大豆杂交培育的棕色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达到44%,大大高于我省大豆平均40%的蛋白质含量。 这里与一般大豆植株的主干为圆柱形不同,与俄罗斯国境的野生大豆杂交的该品种比一般大豆的耐倒伏性更好。
一个大豆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经过审定上市,一般需要10到14年。 而“金臣2号”经过审核,距离他带着20万元在家乡流浪的日子正好过去了16年。 在70岁的人生节点,曹巨金培育的许多大豆品种也进入了收获季节。
在业界,许多培育出的大豆制品系,由于没有市场价值等因素,无法通过检定。 许多育种专家一辈子都很穷,只能培养一到两个通过鉴定的新品种。 不过,曹某在行业比例上也认为,在他培育的3000多个大豆品种中,像“金臣2号”这样能够通过审定的新品种会越来越多,最终会上市成为大地的黄金。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