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编辑
春风阵阵,春锄飞来,龙江大地奏起了春耕进行曲。 龙江粮熟,天下丰饶。 今年的粮食种什么? 怎么种? 做好春耕准备,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黑龙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压舱物”作用至关重要。 日前,本报记者兵分三路,走进我省玉米、大豆、水稻优势产区,走进村屯、农户、企业,了解土壤湿度,看市场,走访专家,感受新思路,感受新变化,共叙新年景色,畅谈初春时节
玉米是我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9000多万亩。 经过连续两年减产,我省玉米生产发生了区域优化、质量提高、产量提高的可喜变化。 春耕在即,今年我省玉米怎么种? 准备农业环节呈现出哪些趋势和特点? 日前,记者深入调查采访我省玉米优势产区肇东、双城、肇州3地发现,从物资备货到生产方式,从经营理念到组织形式,到处呈现集约高效、绿色优质的现代变化。
代替耕作变成气候
现代理念深入供给侧
走进肇东市五里明镇禹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院内摆满了各色大型农机。 关于今年的耕作准备,邵春禹理事长有话要说。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来代耕的农户增加了。 现在合作社已经签订了2600多亩的代耕合同,有的必须在春耕前签订,突破3000亩也没问题。 而且,今年选择《出山》——的人也不少。 秋天以后的产品也不再需要了,经营也委托合作社,自己就如约取钱结束了。 ”
在肇东市“玉米第一镇”五里明镇,润丰公司五里明经营部经理王海岩的话印证了这种“自发上山”的趋势。 他告诉记者,今年春天,许多小农户包了土地。 五里明镇的种植户在这个冬天包了95公顷的土地。
在我省另一玉米优势产区哈尔滨市双城区,记者遇到了正在寻求合作的村支书——双城区乐群乡光辉村党支部书记耿明达,他专程来到双城最大的玉米种植合作社——哈尔滨铧闫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代耕自己村子的土地耿书记这样告诉记者。 “我们村有1.3万亩地,人少,每户一垧多,土豆和经济作物少,几乎都是种玉米。
去年干旱,亩产还不到七百斤,即使是好年头,守着这么多地也赚不到什么钱。 不如租块地,或者叫人代你耕作,自己出去打工,能赚两个钱。 去年冬天,我和村民们商量过,很多人都有这个意愿。 ”
以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总值的增长,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从流转土地合作社成立到代耕服务,第三产业围绕农业活动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比比皆是。
在位于双城区的我省首个液体肥料第三方服务站——哈尔滨丹青肥料还田第三方服务机械站,记者看到,从丹麦进口的液体肥料撒肥机已经准备好,长长的工作手臂有规律地卷曲着。 负责人申海峰告诉记者,从3月中旬到现在,这些机器在牡丹江、林甸、鹤岗、哈尔滨等地完成了近10万立方米的还原工作,订单一直排到5月份。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人们主动接受了这种“总量收集还田利用”的粪便污染资源化模式,看中了这种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聚合效率。
免耕很受欢迎
翅膀需要科学的头脑
春耕将至,邵春禹却悠然自得,一点也不紧张忙碌。 “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免耕! 合作社有两台免耕播种机,一周内可以全部播出。 ”原来,这几年老邵不仅代耕,而且“完全了解”了免耕——的节约成本、解放劳动力、产量高、抗旱性强。 要说免耕的好处,老邵头是道。
“去年免耕的人都赚了。 ”经营着7万多亩玉米的哈尔滨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杜滨也对免耕赞不绝口。 “去年初春至6月初未下雨,常规种植的玉米因出苗差破坏重茬的情况不少,而免耕的玉米由于土壤不动,土壤保持充足,苗情较好,平均亩产1400斤即使是同一地块的常规种子,少亩也有800斤,最多的有1200斤。 ”因此,杜滨决定今年合作社经营的土地全部免耕,而且要大范围种植早熟品种。
在第一积温带种植早熟玉米,杜滨的这个决定来自哪里? 在双城区幸福街道久援村的“押镒”总部,杜滨向记者讲述了近几年玉米种植的探索与体会。 他说,从前年开始我们就在探索种植早熟玉米。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因为合作社有干燥塔,有粮库,可以自己种早熟品种,早收早干,上机服务附近的农民。 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生长周期短、成熟度高、脱水快,几乎没有生霉粒,反而能卖更多的钱,去年一下子把早熟玉米面积从400亩扩大到1万亩,一亩地保守说多赚40元
探索杜滨不仅如此,从确定科学规模种植面积,到玉米田茎秆脱水,都是规避风险、提高质量的环节。 以杜滨、邵春禹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以他们的聪明才智给传统农业带来新的商机。
“三减”的有力
绿色形成方向
沿着肇东市“174县道”开车,从肇东市五里明镇去太平乡太平村的路上,有时会看到路两边的田野边堆着一个小“土包子”。 肇东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赵伯福介绍说,这些都是农家肥,现在农民发展绿色生产绿色种植的意识越来越强。
正在田里组织玉米残茬工人的太平村种玉米大户张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边挖垄土一边高兴地说:“看这底质,多好啊! 这里靠路边,土有点干,里面比较好。 ”张立今年计划占地——亩,流转1100亩,种下所有鲜食玉米。 这个春天,他一直在教很多人。 张立说:“去年我试着种了一点,效果非常好,亩利润是籽粒玉米的两倍,所以今年想大干一场。 目前正在接触两家企业,努力在播种前执行订单。 种子和肥料都必须精心选择。 如果品种好吃,不是种绿色的话就卖不出好价格。 ”
在另一个玉米主产区肇州县丰乐镇平安村,绿色生产的力度更大。 由于全村实施秸秆堆肥推广工程,该村今春的备耕工作比往年又多了一项。 ——人用耙子从地上耙出玉米残茬。 村支书徐金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继续这个项目。 因为绿色的‘三减’是农业的发展方向。”
徐金宝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捡了10800亩农作物秸秆7560多吨。 目前,已掺入发酵秸秆3600吨,秸秆全堆发酵后,可生产优质有机肥8000多吨,改良土壤4000多亩。 今年将在百亩试验田用秸秆堆肥替代部分化肥,并逐年扩大面积,力争尽快实现土壤改良化肥减排目标。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