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许多农民质疑和谴责我国的大量进口,但我国仍须每年进口粮食,除了国际贸易的需要外,还有调剂补充粮食的不足。 粮食中以大豆为主,每年约有8000——9000万吨进口缺口。 由于国产大豆严重短缺,国内产量1200万吨,但年需求量约1万吨左右,基本需要补充进口。 大豆主要用于油料和饲料,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和肉类摄入量大幅增加,造成供应短缺。 本文就大豆问题提出了以下分析建议。
一、国产大豆产能不足,问题很多
国产大豆产量近几十年来连续下滑,主要是由于国产大豆种植存在的问题。 一是国产大豆收获水平低,全国平均亩产约135公斤,相当于美国三分之一的优势。 二是国产大豆加工率也较低,出油率、蛋白率远低于美国产品。 三是国内大豆抗性较弱,病害、草害等较重。 四、农户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低。 五是分散栽培品种繁多,不利于下游企业的生产加工。 毕竟,农民种大豆收入很低。
二.大量依赖进口存在很大风险
进口大豆在成本价格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从商业角度看进口还是划算的。 同时,进口大豆在得率方面也有很大优势,高油用于油料,高蛋白用于饲料,下游企业加工成本大幅降低。
但是,长期依赖进口也存在很大风险。 一种是受制于人,一旦出现瘟疫、战争等特殊情况,必然会出现问题。 二是进口大豆基本属于转基因品种,转基因产品风险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严重影响人类、动植物,应防范。
三.振兴大豆产业的战略考量
国家已经重视大豆问题,农业部2019年提出了大豆振兴规划,做出了比较详细具体的安排。 我个人认为,振兴大豆应该有两个战略考虑。
一个是耕地资源问题。 目前,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5公斤的水平,大豆自给自足每年需要用量8000——9000万吨,需要耕地约8亿亩,占全部耕地近18亿亩的一半是不现实的。 即使单产翻倍,也需要4亿亩耕地。 这也是个大问题。 振兴大豆首先要解决哪里种、怎么种的问题,节约土地是唯一的选择。
二是农民收入问题。 现在农民种大豆亏了,国家也不能完全补助。 另外,也不能让农民承担这个负担。 要研究解决农民种植大豆增收的问题。
四.大豆产业振兴三大创新
实现大豆产业振兴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三个创新。
第一,技术创新。
首先要在良种培育上,在大豆品种培育上实现突破。 黑龙江已经在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国家要加大投入,发挥优势,组织专家队伍重点攻关,迅速实现突破。
其次要通过配套生产技术,综合提高大豆栽培技术,实现集约化和现代化。
第三,耕作方式创新。 在玉米主产区大力推广“两大垄两立”栽培技术,通过“两大垄两立”实现玉米、大豆种植,不仅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而且可以实现玉米轮作,改良土壤,一举这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成熟的方式,应该大力推广。 按全国近7亿亩玉米种植面积计算,可增加2亿多亩大豆。
第四,大力推广高蛋白玉米种植面积,替代部分大豆种植。
二是产业创新。 大力发展大豆精深加工产业,提高大豆产业整体附加值。 国产大豆在植物蛋白质方面也具有相当的优势,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基本选用国产大豆。 另外,大豆蛋白肽等精深加工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国产大豆也具有优势,通过大豆精深加工联合农带农,农民通过共享加工红利实现收入的增加。
三是组织创新。 另一方面,组织农民构建新型农业合作主体,在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的同时,“两大垄两行”之间种大豆必须寻求土地的集中连片。 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机构再次组成股份合作,让农民分享精深的加工红利。 农民增收了,大豆产业也振兴了。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