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侠
中国有多少大豆短缺?
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651.8万吨,自给率不到15%,压榨用大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为了提高大豆生产能力,今年我国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00多万亩,其中,我省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多万亩。 耕地面积不变。 要想通过缩株保密复合栽培技术,实现玉米不减产、一季增收大豆,农民需要突破品种关、播种关、除草关、机关、成本关等关口。
秋收季节,记者走进新郑市4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看到农民和农技人员如何一起攻关、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实现增产增收。
什么品种能和谐共生
“今年小麦和玉米丰收,又收获了一季多豆! ”9月28日,新郑市城关乡薛庄村、瑞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苗振清一大早就扎进了自己出行的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示范田,“其实从2020年开始,我们已经做了两年小面积试种,今年要推进大面积示范种植”
“争营养、争阳光,玉米与大豆是天然的争地关系,经过多年反复试种和观察,最终组合筛选出综合效益好、能和谐共存的玉米大豆适应品种。 ”郑市农技站站长杨新田在田间穿梭,为测定即将收获的玉米大豆产量,“今年玉米大面积选种有耐密型、纵叶型、小型高产品种迪卡653、京科999; 选择大豆耐阴、抗病、适宜机收的品种郑1307。 ”
“看,今年我种的玉米新品种迪卡653,叶子齐刷刷地往上长。 这不仅有助于密植玉米,也有助于为大豆腾出空间。 通过高、低错位栽培,通风、光照好,玉米和大豆可以增产。 ”苗振清说,“此外,大豆中的根瘤菌相当于小型氮肥厂,固氮可用于下季作物,每亩可减少5公斤氮肥投入。”
播种在什么模式下增产增收
“新模式是怎么建立的,曾经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 新郑重点推广4:2、4:4、6:4三种栽培模式。 经过近两年的试种,今年大面积采用玉米两行、大豆四行4:2带状复合栽培模式。 ”。 杨新田说。
“点击开始按钮,播种机马上出发了。 播种机漏斗上设置了“一四一”模式。 播种机前后调头,经过的地方能准确播种2行玉米、4行大豆、2行玉米。 大豆和玉米间隔70厘米,玉米间隔40厘米,大豆间隔35厘米,玉米植株间距10厘米,大豆植株间距12厘米。 ”苗振清说,“今年的播种将采用搭载北斗导航的农哈哈专用大豆、玉米一体化肥料联播机。 满足了一台机器一次播种大豆和玉米的需要。 使规模化复合种植更加标准化,便于田间管理。 ”。
“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为什么玉米不减产? ”
“这豆子是‘白色的’。 ”苗振清拨开豆叶,戴着沉甸甸的豆荚说。 “种玉米的有两行,虽然占地不多,但通过缩短植株、扩大行距,每亩玉米株数达到五六千棵,玉米产量比每亩四千多棵,多达一千多棵依托端行优势,玉米穗大粒,产量增加。 多余的土地可以多种一点豆子,这样就可以同亩地种玉米产量一样,又可以多生产一季豆子。 ”
如何避免吃药互相伤害
玉米是单子叶作物,大豆是双子叶作物,不能用同一种除草剂。 把打在大豆上的药浇在玉米上,玉米就会被杀。 反之亦然。
苗振清说,今年天气干旱,6月11日给田地浇水,6月17日播种,苗前用96%甲草胺乳剂封闭除草。 6月23日,玉米、大豆苗破土而出。 为了防止泄漏,出苗后需要第二次去除草药。
如何安全地进行大豆玉米的化学除草,农户感到困扰。 经过深思熟虑,大家一起出主意,给自行式加药器装上了窗帘。
“我们改造了自行式给药器,调整为两台轮距不同的机器前后下地分别给玉米大豆给药。 给药时,给药口两侧用帘子隔开大豆和玉米。 4行大豆宽,宽,两行玉米窄,窄,遮挡的部分和宽度不同。 ”苗振清说,“刮风的时候,不能磕药。 一刮风,药就会飞到旁边的植株上,产生药害,不能完全保障安全。”
“第三、四剂药,可以随机磕药,不需要遮挡。 ”苗振清介绍,7月6日、7月24日第三、四剂用药,五合一套餐用药,重点防治夜蛾类等病虫害。
今年8月高温加上干旱,最热的几天,40多度的高温,农民下不了田,虫子又上来了,特别厉害,往年打了两次,今年农户在农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打了四次药才控制住,没有影响产量
网上,新郑市农委召集5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了从种植到收获约110天的全周期跟踪指导。
在线上,新郑市农技站建立了新郑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技术微信群。 杨新田点了手机微信群,“打药的时候选什么药,怎么打,都会发到微信群。 农户有新办法也送小组,共同沟通,共同进步。 ”
机具没有专业收获机怎么收获
条裂高低差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对农机装备要求很高。 目前,专用施药、收获等农机装备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种植需要。
“怎么办? 土洋结合! ”勤劳智慧的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在改造和应用现有机具的同时,加快购买复合种植专用机具,加强农机装备。 苗振清比说:“根据磕药、收获农机作业的需要,我先画图,自己焊接农机,效果好,经济实用。 ”。
苗振清说:“今年买了播种机,但还没有买到合适的收获机。 大豆、玉米收获机都是我们农民用小麦收割机改装的。 改造玉米收获机,只需要改变联合收割机的滚筒,去掉捡拾器中的捡拾盘就可以了。 把前面的桌子换成玉米桌,换了后面的筛子。 改造大豆收获机,不需要换联合收割机前面的台。 更换后面打麦子的滚筒,去掉搓纸盘里的搓纸盘,加大滚筒的皮带轮,放慢速度,以免让豆子腐烂。 ”
“两台联合收割机前后同时收获,既可以先收获大豆,也可以先收获玉米。 ”苗振清说:“收获时,玉米倒在豆田里。 收获的玉米里没有大豆,但大豆里一定有玉米。 他说:“今年因为栽培面积扩大了,所以买了色彩分选机。”
成本复合栽培终究不赚钱
生产成本高是制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推广的主要因素。 对农民来说,除了播种、除草、机具等成本,还能赚钱吗?
“两台机器同时收获,500亩玉米大豆两天就能收获。 ”10月22日,机器轰鸣,苗振清坐在刚刚收获的地头上给大家算账。
“一定会赚钱! 以种了三年的事实来说,今年玉米单产1089.2斤/亩,大豆201.96斤/亩,和往年一样。 按目前市场价玉米1.35元/斤,大豆3.1元/斤计算,亩产2096元/亩成本1085元/亩净利润1011元/斤,再加上土地政府补贴380元/亩500亩,净利润695500元。 ”
今年新正市带状复合种植的任务基本由合作社、种粮大户承担。
苗振清说:“我们大户可以先试一试,种一种,取得经验,看到效益,明年可以带更多的小户参加,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
要突破崎岖的第一年,“成绩”是多么重要。
“截至今日,新郑市4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已收割完毕,大豆平均亩产201.94斤,玉米平均亩产1080.68斤。 ”10月24日,新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王鹏高兴地表示,“今年玉米大豆丰收,同样耕地面积玉米不减产,实现了大豆增收一次。”
进一步突破复合栽培关口
为提高我国大豆油自给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根据农业农村安排,我省积极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万亩,执行任务到95个县。
经过两年试制、一年大推广,新正市经过三年磨砺,总结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的复合种植模式,改造适合生产的农机,掌握复合种植技术,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一地双收,玉米不减产,一季一季但补齐生产短板,大幅度提高大豆自给率,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提高机械化程度,增加种植面积。
进一步推广农业科技。 结合本地生产实际,专家技术领导小组可以进一步筛选、试验、推广适合本地的栽培方式、品种、除草剂等,便于栽培、管理,简化各项生产的关键环节,降低种植户成本,提高效益。
进一步加强机具保障。 在实际生产中,没有合适的专用农机,没有实现全程机械化是制约复合栽培技术全面推广的重要因素,结合农业生产条件、栽培模式,加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培播种、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专用机械的研发制造力度,提高劳动强度
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 目前种植户仅限于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一些农户认为复合种植技术难、成本高,不敢尝试。 可以通过培训、现场参观、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形式,向农户推荐操作简便、效果好的模型,建立学习的典型,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逐步提高种植面积。
通过技术过硬、农机改造、面积保障性扩大,使农户种植好、管理好、能接受。 在机械化、科技化的有力支撑下,增强各地复合种植发展信心,进一步攻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难关,实现玉米大豆兼容发展、协调发展乃至相向发展,不断提高大豆生产能力,“油瓶”装满中国油,“粮食”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