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7月6日,中美互加25%关税正式生效,投资者认为,增税后美豆在中国的销售将趋暗,波及出口前景。 与此同时,美国中西部产区种植天气条件改善,有利降雨促进作物生长,投机基金入市做空。 截至7月3日本周,投机基金持有的芝商所旗下CBOT大豆期货和期权部位空单上升至53677手,较一周前的43985手增加9692手。 其背景还有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下跌。 仅仅一个半月就相继失去了1000美分、900美分这两个重要关口,7月9日晚的新作11月合约最终为872美分,比5月末的高位1060.5美分下跌了188.5美分,下跌了近18%。
届时,本周四晚上,美国农业部( USDA )的供需报告将出现在农产品市场上,此次报告能拯救目前的美豆衰退吗? 国内油粕市场走势应该从何去何从?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 7月份报告的前瞻性分析
分析师们平均预计,USDA对美国2018-19年度大豆产量修至43.14亿蒲式耳。 这高于USDA 6月预计的42.80亿蒲式耳,单产平均材料为每英亩48.6蒲式耳,略高于USDA 6月预计的48.5蒲式耳。 同时,USDA将美国2017/18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估小幅上调至5.07亿蒲式耳,USDA 6月预估为5.05亿蒲式耳,2018/19年度大豆年末库存预计修至4.71亿蒲式耳,USDA 6月预估也为
我预计2017/18年度陈豆供需数据不会有太大调整。 新作中,因天公作美,美豆生长季以来,产区栽培天气条件总体较好,有利于作物生长。 根据USDA发布的最新作物周报,截至7月8日一周,美国大豆优良率为71%,不仅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的70%,也远好于去年同期的62%。 USDA有望提高单产,但从往年规律来看,一般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也直接影响美豆出口前景,因此本月美国农业部报告称,将降低进口预期。 我们分别选取了新豆产量和出口量两种调整情况,导出了7月份USDA报告的供需平衡。 如下表所示,美国国内压榨量维持6月预期不变,收获面积8870万英亩,产量上涨至48.5蒲。 结果表明,若出口量仅下降至22.25亿蒲式耳附近,则大米新豆期末库存上升至4.70亿蒲式耳;但若出口量降幅较小至22.25亿蒲式耳,单产同时上升至49.5亿蒲式耳,则期末库存上升至4.70亿蒲式耳或升至5.35亿蒲式耳,远超市场预期,受美豆价格和压力影响,可能再次下跌至850美分以内。
二、过去10年USDA7月报告了产量、库存调整趋势及对CBOT大豆行情的影响
从过去10年的数据来看,USDA7月供需报告发布当天,芝商所旗下的CBOT大豆期价(代码) ZS在过去10年下跌3年,上涨7年,下跌概率为30%,报告后一周)包括报告发布当天) CBOT大豆期价(代码) 下跌概率为40 ),也就是说,从往年的规律来看,USDA7在7月份做供需报告后,芝商所旗下的CBOT大豆的期望值上升了多少,下跌了多少。 但2013、2014年度涨幅较小,接近持平。
三.报告时中国油粕基本面情况:
豆粕:终端需求回升稍慢,买家提货意愿不高,山东和江苏部分油厂滞胀,表明油厂豆粕库存压力较大,数据也显示近期国内豆粕库存持续增加。 截至7月6日当周,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豆粕总库存量为127.21万吨,比上周的123.91万吨增长3.3万吨,增长2.66%,比去年同期的107.43万吨增长18.41%。 预计下周油厂开工率将降至176万吨左右,豆粕库存增速放缓。
图:豆粕库存图
豆油:近期国内豆油库存继续回升。 据Cofeed统计,截至7月6日当周,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156万吨,比上周同期150.17万吨增长5.83万吨,增长3.88%,比上月同期134.47万吨增长21.53万吨,增长16.01% 据了解,多数工厂豆油供应压力依然较大,催货现象依然严重,但中下游经销商收货意愿不高。
图纸:大豆油库存图
四.美豆后市展望及对中国油粕市场的影响
美豆方面:气象预报显示,美国中西部地区高温天气有望下周缓解。 本周晚些时候农业产区将出现降雨,提高作物状态。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市场聚焦于天气预报的变化和未来几周可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根据USDA发布的最新作物周报,截至7月8日,美国大豆优良率为71%,一周前为73%,去年同期为62%,由于目前优良率仍处于历史同期高位地区,农业部预计不排除上调单产预估的可能性。 同时,中美贸易战爆发后,中国转向巴西进口大豆,美豆出口形势将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6月末的栽培面积报告,由于美国农业部小幅度提高了大米豆的收获面积,同时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美国农业部下调大米豆出口前景的概率很高。 由此可见,此次报告中美豆期末库存上调是大概率事件,但关键是涨幅有多大,如果美新豆期末库存上调至5.35亿蒲式耳以上,将对市场形成利空压力,4.7亿蒲以内影响不大。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该报告可能偏空。
据外媒最新报道,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关税的清单。 拟议商品清单包括服装、电视零部件和冰箱等消费品以及其他高科技产品,但不包括手机等备受关注的产品,从而实现了特朗普的威胁。 关税不会立即生效,将于8月20日至8月23日举行听证会。 中国相关部分此前已经表示过强硬态度,如果美国再公布2000亿清单,中国将出台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报复措施,市场期待不排除加强对美豆和美国谷物的质量检查等。 由于贸易战再次升级,美豆产区天气良好,芝商所旗下的CBOT大豆主力11月份新豆合约有可能跌破850美分。
关于国内豆粕:
产区天气良好中美贸易战降低需求促使投机基金做空,美豆将继续承压。 此外,7-8月进口大豆到港总量达1630万吨,虽不及预期,但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考虑到目前油厂850多万吨的大豆库存,到9月份大豆原料的供应还有富余。 虽然油厂开工率居高不下,但生猪养殖仍然影响需求,豆粕消费量增长比较慢,库存维持高位。 (山东和江苏部分石油厂豆粕膨胀库停运) (这将抑制国内豆粕现货行情。 但在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国已经取消了43.2万吨大米,另外77万吨未装船的大米也面临取消,购买者集中在巴西购买。 巴西大豆乘机涨价,已经比大米高出近70美元/吨,再加上贸易战导致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会增加后期大豆进口成本,这将会推高油厂的价格。
此外,由于10-12月份美豆销售旺盛,南美大豆销售已接近尾声,目前中国购买的10-12月份到港期大豆较少,估计分别为630万吨、480万吨、510万吨,正常情况下800万吨左右如果不能再增加采购,长期原料供应将会短缺,因此近期购房者积极购买10-1月的长期豆粕基差,以备不时之需
目前中美贸易争端仍然是主导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贸易战将暂时掩盖基本面的利空压力。 此外,在美豆进入7、8月关键生长期后,也容易出现多种天气炒作,国内豆粕市场将从中受益。 贸易战结束前国内豆粕行情依然容易上涨,即使出现短线调整,幅度也不大。
关于国内的大豆油:
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国内外期货盘中波动剧烈,走势极不稳定。 但上周油厂压榨量维持在180万吨的高水平,但终端需求疲弱,提货缓慢,豆油库存大幅增加至156万吨,环比增长4%,基本面依然利空,拖累国内豆油现货行情。 但由于贸易战,南美大豆涨跌互现,人民币贬值压力依然较大,后期大豆进口成本将明显上升。 另外,长期的原料供应令人担忧。 这使得油厂价格更高,油厂价格也更高,短期大豆油下跌的空间不大。
但豆油供应不足可以通过增加棕榈油进口来弥补,贸易战对大豆油的提振作用明显小于豆粕,交易商积极进行买粕卖油套利,油脂走势明显弱于豆粕。 但中期内,中美贸易战可能进一步加剧,美豆重要生长期天气偏暴,预计7月底开始小包装备货季,豆油市场或有支撑,行情也将适度改善。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套期保值投研
更多信息请访问金融业网站( www.jrj.com.cn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