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光明日报记者张哲浩光明日报通讯员张晴
“要整治土地,为海外农业示范园繁殖大豆哩。 ”6月14日,开拖拉机收割完小麦的张正茂教授朗朗地说。 他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小麦育种专家,他培育的品种引进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比当地品种增产15%~20%。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有的小麦专家都和农民看到的一样,他们在麦田里泡的时间比农民还多。 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梦想。 ——选育丰产、优质、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小麦良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交出合格答卷。
凭品种和实力说话
5月1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官村小麦试点基地,穗黄叶绿,麦浪滚滚。 吉万全教授看着自己刚通过国审的“西农501”说:“势力好,耐锈。”
今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0年国审新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小麦品种有刘曙东教授的“西农100”、马翎健教授的“西农99”、李学军教授的“西农369”、吉万全教授的“西农501”、王辉教授的“西农20”、高翔教授的“西农221;
手里有粮食,心不踏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发展史,一直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品种主导黄淮麦区4次转型,推进陕西小麦品种6次转型。
20世纪50年代,赵洪璋院士选育的“碧蚁一号”,将我国小麦产量从8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 80年代,李振声院士培育的“小偃6号”,引领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世界,1985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90年代,宁锟研究员选育的“陕农7859”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以来,王辉教授“西农979”累计推广1.5亿亩,201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0年来,西农人种的小麦亩产从8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近700公斤。 特别是21世纪以来,有16个小麦品种通过了国审,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西农人都谱写了华彩章。
“在肩负稳定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方面,我们继承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并很好地继承了前辈们的接力棒。 ”吉万全教授说,“我们要不断实行‘藏粮藏技’战略,培养梯队,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实实在在的西农贡献。
瞄准国家粮食主战场
“‘西农528’‘西农537’亩产应该都在650公斤以上,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5月22日,高翔教授在陕西省武功县大庄镇50亩试验田里,拿着一本500多页的记录本,详细记录了“这个时候主要看黄、叶相、株型”。
这里有1000多个世代组合,600到700个二代组合,2万多个三代株系。 在气温超过30度的麦田里,高翔教授的心情非常舒畅。 “其实育种很有趣。 学习与小麦的对话,请仔细挑选回来。 ”在与小麦对话的40年间,高翔教授共选育出12个国审和省审品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一群为了小麦育种而“迷路的人”,用高翔教授的话来说,不在田地里转悠就不舒服。
6月7日晚12时,李学军教授最后5亩试验地的小麦育种材料进入库存。 为了在雨中回收心血,他从6月5日下午4点开始驾驶收割机在30亩试验田里行走,7日当天连续作战17个小时。
刘曙东教授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大,来到学校工作,教学科研样样都有,40岁时成为当时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2004年,46岁的他突然下地进行常规育种。 “必须带着真的出来。 否则,感觉人生少了什么。 ”
一切从零开始。 “不管多难,我都不想放弃。 工作必须想办法。 ”他培育的品种“西农100”今年顺利通过了国审。
小麦是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黄淮麦区是中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 “我们的品种不仅抗病能力强,而且要和河南的品种比较产量。 ”马翊健教授从事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和常规育种,注重育种材料创新,培育出抗大穗倒伏、高产适应性强的“西农99”。 “每年我在黄淮麦区布20个点,通过一周试验来看,需要10天。 我5月在外面跑了20多天。 ”
吉万全教授的“西农501”是他的第四个国审品种。 从2011年开始杂交试验,经过6年的品种选择,之后进行了3年的国家和地区试验。 这个品种的形成花了足足九年。
将“试验田”改为“生产田”
6月7日,陕西省蒲城县椿林镇白家原村的谷物生产者张福顺脸上开花了。 他种的5.59亩“西农805”小麦新品种创下亩产730.8公斤陕西小麦单产新记录。
“西农805”是王长发副教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该品种以高产、耐寒、耐旱、中早熟为显著特征,在三原、富平、蒲城、扶风、凤翔等县建立了54个百亩示范方、11个千亩高产示范田,涉及粮食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2家,“校企合作
张正茂教授审定的4个省级品种在甘肃、新疆等地推广。 他培育的“普冰151”“普冰322”被引进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比当地品种增产15%~20%。
从550公斤到700公斤,西农品种以抗病、优质、丰产而受欢迎。 其中“西农369”抗条锈病、叶锈、赤霉病,稳产显著,在国家级抗病性评价中连续3年位居前列。 “西农511”经受住2016年小麦赤霉病、2017年小麦条锈病、2018年春寒天气恶劣和生产条件严峻的考验,从众多小麦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优质多抗的“西农品种”的优秀代表。
让人民吃饱喝足、身体健康是西农人的价值追求。 “西农20”已达到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西农364”达到国家强筋标准,“西农836”直链淀粉含量高,对糖尿病和肥胖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西农99”将陕西品种优质、抗病性、广适性与河南品种丰产性相结合,被连续评为河南地神、安徽华展、江苏中源、陕西大地等种业公司。 马翊健教授说:“西农品种广泛普及,我们也将使品种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
《光明日报》 ( 2020年06月22日01版)。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