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6月8日,环县环城镇十八里村某大田,新种的大豆正在出苗,村民们正忙着补苗、缺苗的位置。 “很难想象眼前的这21亩土地一个月前还是无人耕种的荒地。 ”环县农业和农村局综合办公室主任耿雍舆告诉记者,将这样闲置的荒地整治成良田,实现了复耕复种,环县目前已完成16.12万亩。
十八里村是环县的郊区村,土地肥沃,区位条件比较好。 “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 种了粮食,才能保证大人们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十八里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军说,“村里有3900多亩耕地,近年来,一些大户到外地务工、进城落户,导致家里土地无人值守,一片荒芜,让人看了心疼。” “环县家家有存粮的习惯,没有剩下全家三四年的粮食。 不管给多少钱,农家也不会卖。 ”耿臻说,一方面是农民惜粮如命,另一方面是部分耕地被闲置荒废。 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斑数据显示,环县未耕种土地62.88万亩,具备复耕恢复条件的18.5万亩。 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耕地资源? 环县农业部门经过深入调查,分析了被闲置荒地出现的根源。 那就是“不能种”、“不想种”、“无人”、“种得不好”、“失去本种”。 针对这些问题,环县决定分类施策,全县推行“五个一套”整治措施。 耿雍舆介绍,“五个一套”整治措施逐步提高,将“利用水、肥、水”的“三驱田”和长期失去管理、农机无法耕作的“低效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宣传指导复农,严格执行“撂荒不补”政策,稳定和加强种粮大户补贴,解决“不想种”问题。 坚持政策改革环节,对弃农经商、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撂荒的,给予亩产100元的政策补助,由乡镇委托合作社集中复耕,解决“无人种植”问题。 社会化服务托管一系列群体,将连片集中、大户不愿意耕种的荒地转移给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粮食生产者等新型经营主体,解决“种养不良”问题。 对全村流转、条件差、效益低、耕种不花钱的荒地,由村集体代劳治理,解决农户“本种损失”问题。 “荒废期长的土地复耕后,我们首先种植饲料兼用型作物和拟南芥等油料作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然后种植主要粮食作物,使利润最大化。 ”耿臻说,环县剩下的2.38万亩荒地将于6月底全部复耕重种。 ( (作者)杜斌伟倩)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