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来源:新京报
创意摄影/新京报记者王远征
在此期间,杭州、吉林的多家经销商表示,达利旗下的豆豆产品库存严重积压,但达利方面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新京报记者近日进一步了解到,部分地区扁豆向终端市场移动缓慢,不仅会导致经销商高库存,而且其产品的销售还伴随着打折、促销等手段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2017年4月,豆本豆高调上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成了10亿元的销售目标。 伴随着整个豆浆市场的火爆,维特比、黑牛、维维、甚至伊利、蒙牛、北大荒( 11.560,0.00,0.00 ) )等大企业纷纷加入,不少区域性中小品牌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
业内专家认为,豆浆市场呈现出多品牌“战”的局面,但即喝豆浆还处于培育期,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提高后,一些知名度较低的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市场格局仍以品牌企业为主导。
豆本豆部分地区经销商缺货严重
“基本上以低价处理完毕。 不然怎么办? 总比禁用好。 ”3月2日,杭州达利经销商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从2016年12月开始,与达利合作,前期含豆饮料的采购价款超过100万元。 由于扁豆积压严重,流向终端市场缓慢,保质期只有9个月,最先进入的商品生产日期为2017年3月-4月,因此必须从去年9月开始进行低价促销,估计损失高达20万-30万元。
杭州的另一位达利经销商也有同样的烦恼。 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七成以上的豆豆压在仓库里,只有两成左右的产品流向消费者。 这两成的产品中,有一部分是靠低价促销完成的。 另据媒体报道,吉林的达利经销商也有2000多件扁豆积压在仓库里,最终过期。
“豆本豆作为新品培育需要时间,而且折损率比其他成熟产品高,如果没有公司的介入,库存压力很严重。 ”记者从上述杭州经销商处了解到,达利非常重视豆豆产品,为此专门开设了专门账户,要求经销商进货特别采购金。 这意味着一旦付清货款就无法挽回了,“经销商等于被骗了”。 现在,豆本豆过期产品的损失几乎都由经销商自己承担,达利方面无助于解决。
该经销商表示,达利方面要求经销商先垫付当地市场推广费用,再分阶段结算,但至今其垫付的2017年推广费用仍有数十万元未结算。 另外,达利向经销商收取的费用很复杂,除推广费外,还包括定金、保证金、市场临期产品的处理费等,很多款项也迟迟没有结算。 每次投诉到达利总部,地区分公司都会主动结算处理投诉问题。
对于这些经销商反映的问题,新京报记者从达利吉林地区的一位业务经理处获悉,销售豆本豆的终端经销商超、零售店等在到货后必须立即结清货款,但可以向达利经销商方面申请退货和“沈店费”(推广费) 但对于经销商,该地区经理直言,不能退豆、退货,都要经销商自己消化,“风险太大”。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分析,达摩这种面向经销商的采购模式,实际上是为了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是一种风险转移,对经销商来说确实要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
售价高的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
2017年4月,豆豆高调上市,其豆浆、纯豆浆、有机豆浆三大系列产品陆续在全国超、电商渠道上市,同时邀请人气明星代言,以“大媒体大渠道”的形式,在全国打造“国民营养好豆浆”
达利食品2017年中报称,新上市的豆浆产品将实现2017亿元的收入,“非常看好其整体前景,将继续投入构建未来的豆浆新时代”。 另一方面,达利食品2017年报显示,达利植物蛋白质和含乳饮料营收21.92亿元,同比增长32.9%。
但数据增长的背后,部分地区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难以真正接触消费者,整个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虽然小本豆在北京市各大商社的铺货已经基本完成,但在便利店和社区店却鲜有身影。 北京市房山区一家小超市门口,堆满了10多箱豆制品,挂着“买一个给你一个”的促销标语。
“豆浆还是比较陌生的产品,市场培育确实需要时间。 ”北京一家经销商告诉新京报记者,从2017年9月开始做豆本豆代理商,虽然没有遇到库存压力,但打折、收购等促销一直在进行,其目的是及时消耗库存,也是为了增加与消费者的接触目前,豆豆250ml规格产品售价为3.3元-5元/箱,相当于一般牛奶的零售价格,“价格相对较高,但消费者认知度还不高。 ”
路胜贞认为,与牛奶相比,豆浆的成本可能较低,但与牛奶售价相当,消费者暂时难以接受,需要同意程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鹏表示,目前豆本豆各地区市场表现不一,接受度出现偏差,达利集团不能操之过急。 以同样的经营、推广方式布局全国市场,容易引起部分经销商抵制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多次试图联系达利,但均无成果。
行业的扩大
大公司纷纷布局
欧睿国际及招商证券( 17.520,0.00,0.00 % )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豆浆市场规模达到82亿元,5年内涨幅超过10%。 同时,2016年零售渠道豆浆消费量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5%,常温豆浆和牛奶替代,零售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同时,根据利乐中国的数据,2017年全球豆浆消费量为180亿升,其中中国占137亿升,预计2020年将达到140亿升,增长10%。
随着这一数字的增长,包括达利、威威、黑牛、维生素E等在内的食品企业纷纷布局牛奶市场,吸引了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的“跨界”参与。
建银国际报告显示,由于市场对豆浆的积极反应,达利2018年度豆浆销售目标从20亿元上调至30亿元。 2017年豆浆只占公司现有渠道的40%,2018年豆本豆将引入所有渠道。
先入局的香港维生素E在内地市场也表现良好。 2017年度,维生素E内地收入26.66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占49%。
此外,2016年11月,拥有豆浆基础的维维推出了“逗”系列植物蛋白饮料。 全部采用铝罐包装,含皇冠豆浆、核桃豆浆、花生、逗咖啡、豆浆五种口味。 黑牛食品( 15.540,0.00,0.00 % )也于2017年下半年推出了砖包豆浆系列,今年3月推出了PET瓶。 黑牛食品营销中心总经理陈庚程对媒体表示,2018年黑牛豆浆将进入强势突破阶段,销售目标预计实现200%以上的增长。
随着一些大型食品公司的加入,豆浆市场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2016年6月,蒙牛将美国纯真的Silk植物营养饮料引入中国,推出朴克牌纯豆浆,当年实现收入3.3亿元。 2017年8月,拥有国内最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的北大荒集团推出东北豆浆,正式进军豆浆饮料行业。 2017年底,伊利植选豆浆正式登陆市场,量产全面启动。
乳业专家宋亮预计,国内乳业巨头进入植物蛋白饮料可以防止某些进口品牌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未来乳业巨头将进一步进入,形成大品牌参与的竞争态势。
小品牌的追随非常激烈
利乐中国分析认为,从全球范围看,玫瑰豆浆仍然是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产品形态,包装即豆浆只占不到三成。 在中国,喝包装即豆浆的更是一成左右,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如此,整个豆浆市场还是缺乏全国性的品牌。 音乐智库的研究表明,目前豆浆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原材料充足,在一些地区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和消费习惯,对其他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壁垒。 例如,维生素E的主要市场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香港地区,西南地区主要以唯怡豆浆等为主导,而维维豆浆、黑牛奶豆浆立足于三四线市场渠道。
与此同时,一些小品牌也试图进入豆浆市场,跟风。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全国糖酒会期间,许多二线品牌和中小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市场。 湖北今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一贺姓表示,该公司从去年开始推出两款豆浆饮料,目前市场上可以接受,但主要销售范围为南方市场,北京等地市场目前没有经销商介入,市场还需要慢慢培育。
朱丹鹏认为,目前豆浆市场可以用“混战”来形容,各品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缺乏全国性品牌。 路胜贞分析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提高后,会更加关注品牌价值,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只能通过经销商、零售店等渠道在渠道内展开,市场结构仍以品牌企业为主导。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