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灿烂的万物,雨好草肥。 素有“巴渝第一大平堰堤”之称的梁平区刚刚下过春雨,一万亩稻田春意盎然,山水田园缓缓展开。 “梁山熟、川东足”、传统种粮大户梁平近年推出的稳产三步法,为秋收注入了更多希望。
要实现稳产,首先要改变传统农业小、散、乱的状况,推进规模化种植。 ”梁平区区长陈孟文说,近年来,梁平区通过“三权分置”推进田间“小改大”,带动全区八成耕地流转。
陈孟文说,流转的土地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仅增加了约5%的耕作面积,而且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 农民持股实现分红,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为种粮大户提供耕作、播种、收获、储备等服务,传统农民成为新型“农业劳动者”。 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增速连续几年位居全市前列。
“农业要发展,要在产业链上做文章,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梁平区经信委主任邓顺友说,他把记者带到重庆奇爽食品工业园区的生产车间。 尽管是中午休息时间,生产现场内的机器还是不停。 工人们穿着工作服忙碌地工作着。
在重庆奇爽食品工业园区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生产豆制食品。 新华社记者蒋彪摄
“工业园区主要是对梁平柚子和豆子进行深加工,柚子做成柚子汁、柚子酒等饮料,豆子做成豆干、豆筋等休闲食品,需求订单很多,企业都在加班加点。 ”工业园区的一位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亩产的大豆可以种120斤豆筋,按照豆筋均价每斤17元计算,一亩大豆深加工带来的利润翻了两三倍。
推进稳产,积极“借”科技,依托大数据、智能化构建智慧农业。 在梁平区金带镇双桂村,占地400亩的重庆数谷农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这座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参与设计建设的智慧家园,充分利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引进国外先进的一体化灌溉技术、温室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质量、观赏性。
重庆数谷农场无土栽培技术栽培的蔬菜。 新华社记者蒋彪摄
重庆市数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卢长坤告诉记者,重庆数谷农场表示,公司将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利用种植的有机蔬菜发展餐饮业,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日接待就餐人数最多可达700多人。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裕不富裕,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表示,梁平作为农业区域,将继续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真正搞好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让农民钱袋鼓起来,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韩振、蒋彪) )。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