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小编为大家带来以下内容:
7月20日,在横沥镇大岭村鹅塘洲村组近180亩平整农田里,红色操作拖拉机匀速前进,耕刀土交错,大豆种子巧妙地被土掩埋。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的机械化种植下,“脱胎换骨”成为承载丰收希望的良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近年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发挥所长,引进推广良种、良法、好机会,着力改善荒地耕作条件,指导科学种植,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和农业技术服务“轻骑兵”两个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业科技农村
统一演示推进
大豆种植走向机械化7月20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在荒地大豆机械化种植现场开展培训展会,吸引了众多种植大户前来学习。 据悉,惠州大豆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但由于土壤粘性高、地形过于复杂,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低,许多散户采用人工种植,生产效率低,难以达到规模化效益。 另一方面,与水稻相比,大豆抗旱性强,非常适合在水利条件差的荒地上栽培。 为此,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在惠城区横沥镇大岭村建立撂荒机械化种植大豆示范基地,整合机械化播种收获和华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示范基地选定良种,按照华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做好耕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间苗、施肥、自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重大措施,通过机械化垦造、机械化耕整、机械化垄作、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等手段大幅度提高大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为机械化手段在荒地上种植大豆,提高全市荒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做出了示范。 ”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以本次培训示范会为契机,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荒地复耕,提高种植效益,促进荒地复耕和复耕长效化。
闲田变良田
科学复耕保障粮食安全,建立撂荒机械化种植大豆示范基地,是惠州因地制宜推进荒地复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坚持把推进荒地复耕复耕放在突出位置,探索多种复耕模式,为全市推进荒地复耕复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深入走访调查,根据惠州耕地撂荒现状和地力条件,编制《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各镇村,科学指导复耕复种的开展。 举办全市荒地复耕技术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培养农业技术人员200人以上,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和荒地复耕推广能力素质。 组织专家技术专家实地走访惠城汝湖、横沥、惠阳秋长、惠东高潭、多祝、博罗横河、湖镇、龙门龙田等30多个行政村,实地了解撂荒土质、水源等情况,排查“种什么、怎么种”等重要问题积极吸引具备复耕技术条件和相应实力的农业企业,与镇政府或村集体合作,陆续推进荒地复耕推广复种。 目前,农业生产(科技)企业与镇、村等联手推进荒地复耕6000多亩耕地复种……“中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入实施‘藏粮藏地、藏粮藏技’战略,立足实际有关人员说。
做好服务工作
解决“轻骑兵”农村问题,培训示功图会上,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三级调查人员、高级农艺师李雄兵现场讲解了大豆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让种植户简明易懂,便于学习。 还安排了农业技术服务“轻骑兵”,现场演示大豆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施肥、无人机封草等技术。 党员先锋服务队和农技服务“轻骑兵”下乡送技是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大特色。 结合农时季节,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和农技服务“轻骑兵”,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技农村工作,采取科技市场、讲座培训、示范展示、交流观摩及田间指导等多种方式,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田间地头,转化为增产增收动力
在科技服务过程中,“轻骑兵”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着力开展“点餐式”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推动农业技术难题一线及时解决,今年以来共开展农村上门服务187次。 在“轻骑兵”支持下,惠州上半年引进推广水稻、花生、甜玉米、马铃薯等优良新品种84个,配套推广高产高效集成技术6项; 引进荔枝、葡萄柚、菜心、玫瑰等优良新品种30多个,示范先进适用技术10多项,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业效益的提高。
来源: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编辑:罗丽霞
中国Www.yileen.Com.CN艺莲园专注中国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综合性农业知识网站,涵盖蔬菜,水果,园林花卉,茶叶,粮油,饲料食用菌,温室灌溉,农业机械,水产,渔业,畜牧家禽,特种养殖,农业会展。